APP下载

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有感

2019-09-10杨敏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通俗化大众化

摘要:《大众哲学》作为艾思奇众多哲学著作之一,在中国的30年代引起了剧烈的轰动。《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在初步探索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不朽之作,该书以生动活泼的风格拉近了生活和哲学的距离,让哲学融入了大众。《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的老百姓起着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哲学研究与宣传中,《大众哲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艾思奇;《大众哲学》;通俗化;大众化

艾思奇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伟大的哲学理论宣传事业。虽然他已经逝世多年,但是他却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一直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中我们的哲学事业继续前行。

一、家学渊源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出生于1910年祖国的南疆—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早期元老,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策动了辛亥革命的滇南起义,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战争。早在1905年的时候,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京师大学堂第一期的学生,研修过中国哲学,很早就教艾思奇读一些哲学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等,父亲曾经对他说:“哲学是一切学术的概括,欲研究事物至理,宜都些哲学著作为宜。” 艾思奇的哥哥李生庄曾经就读于东南大学,学的是西洋哲学,经常像艾思奇介绍从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使艾思奇很早就知晓了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哲学家之名。这些无不影响着少年时期的艾思奇。父亲和哥哥耳濡目染的影响,使青年的艾思奇很早对哲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也为他在以后进一步探索哲学道路引领了方向。艾思奇的父亲一生勤奋正直,爱国爱民,而且对自己子女及其严格,他曾说:“从政宜勤,理财以清,对己以苦,待人以诚。” 良好的家风,父亲的严格要求和博学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艾思奇日后的勤俭节约,兢兢业业,关心穷苦大众的品质,也为他以后写下《大众哲学》等不朽之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众哲学》的特点和影响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大众哲学》的出版在当时影响了多少有志青年,无疑给处于复杂年代的内心干枯迷茫的青年下了一场及时雨,引导无数热血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出版于1935年的《大众哲学》,原名《哲学讲话》,由艾思奇发表在《读书生活》杂志半月刊时的一年的连载汇集而成,总共24期。《大众哲学》共出过32版,这样一本书能出到如此之多的版数,真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今天还能有幸读到这本书,当代人无不心存感激。

《大众哲学》共分为绪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四章,开篇即云:哲学并不神秘。 开篇即让大众感觉到了亲和力,使人们感觉到哲学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神秘,不再让人们以为哲学是离生活很遥远的东西,使人们不再感觉到哲学和生活有遥远的距离,原来普通的民众也是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哲学的。全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真理,将深刻的哲理和抽象的概念体现在生活的日常实例中,使普通民众对哲学不在是一团迷雾。例如用雷峰塔的倒塌来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用一个地方发生了灾难,老百姓逃难来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还有牛角尖旅行记来阐明哲学上的物质和物理学上的物质的区别,卓别林的胡子和希特勒的胡子来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等,这些事例无不深刻的吸引着大众,指引大众渐渐拨开哲学的迷雾,开启了光明之路。《大众哲学》如此受到大众欢迎,说明它是为人民服务的,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站在了大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哲学把无产阶段当作自己的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北京大学教授黄楠森曾经说:“我初读这本书至今已经40多年了,但它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情景犹历历如在眼前,它产生的效果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腾霄曾经回忆說:“《大众哲学》在我举步维艰的时候,对我逐步走向革命,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著名学者胡愈之说:“这本书,是青年认识世界的一盏明灯!”

《大众哲学》作为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典范,它的尝试是成功的,这与书本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首先,它把哲学与群众联系起来,是为了让普通民众也能接触哲学,是人民大众写作的一本著作。其次,《大众哲学》运用了通俗易通、活泼的写作形式,内容更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符合人民的需要。第三,艾思奇在书中运用大众的语言来说明深奥的哲学概念,这使得书本内容生动形象,同时使读者产生了共鸣,挖掘了大众对哲学的兴趣,使普通大众感觉到哲学不在是生硬难啃的东西。同时,书本也注重科学化,既讲了唯物论,也讲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等。既做到了通俗化,也向大众普及了哲学。当然《大众哲学》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他的不足之处,也有他的瑕疵,但是在当时所处的那个年代,它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向世人说明了理论决不能脱离实际,离开了实践,它就是空论。

三、《大众哲学》的启示

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源于生活。人类的思想是永无止境的向前发展的。哲学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哲学的繁荣之路。历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史亦是如此。我国的哲学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离不开前人的艰苦卓越的贡献,我们既要对以往前辈的贡献保持一种温存和敬意,也要对其贡献作实事求是、客观的评价。

在当代继续推进哲学大众化的路上,研究前人的著作使能我们当代人更加明确自己的目的,使我们认识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使我们不要感到现在已经是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反映,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20世纪30年中国当时所处时代的精华。艾思奇的一生与《大众哲学》息息相关,他虽然英年早逝,但是短暂的一生都在为哲学事业而奋斗,他在哲学传播和理论研究的地位是无人能替代的。在哲学大众化这条路上,艾思奇无疑是一个燃灯者,接受别人的光热,也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大众。《大众哲学》成功的原因是是它的内容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根本目的在于艾思奇一直都特别关心全体大众的根本利益,站在大众的立场去考虑实际的问题。在今天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忘初心,放的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大众哲学》作为哲学大众化的典范,在今天对于我们哲学的理论宣传和研究,对我们进一步实现并推进哲学大众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2][7][8]卢国英,《一代哲人艾思奇》[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第17页,第19页,第97页,第100页;

[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第136页,第15页;

[4]《艾思全书》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第440页;

[6]黄楠森,《哲学通俗化的榜样》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第382页;

作者简介:杨敏(1984.10~),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通俗化大众化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论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语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基层电视台做好农业科技节目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