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19-09-10岳敏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运用

岳敏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而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的过程,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通过多媒体使用,微课的运用等手段和学习资源,直接的作用于学生学习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道德与法治    运用      学习效率

一、基本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明显呈现出从技术本位向课程本位转化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从国内来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媒体已逐渐在学校教学中全面运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互联网的建设、管理、应用一直都高度重视,强调网络强国建设,让互联网更好的造福人民,中国正成为全球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认识,教师大胆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研究效果

(1)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那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但是现实学习中多数还存在“先教后学”的情况,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教而不注重自己的学。课改要求新课程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先学后教”。教师通过谈论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由于网络提供了一个拓展的课堂和一个微缩的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观其形、闻其声、知其意的“立体空间”。这种资源的优势使课堂容量一下子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了学习者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获得知识。

如在教学《网上交往新时空》一课的导入时,我播放了一段外国人的社交网络讽喻视频《虚假的你》,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的感受到了网络的虚假一面,以后在网络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自己保护意识,通过同学间的讨论还能知道要多和现实中的朋友、家人相处而不是只在乎网络的朋友,不当低头族。同时针对这一个视频问出多个问题,学生可以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关系中自主学习,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这样更赋予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满意感,对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对道德意义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行为的指导都十分有利。

(2)信息技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教师既要了解传统的教育理论,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教育的发展步伐,研究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理念也日新月异,与之相关的教育观念也逐步渗透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初中教师要持续关注信息技术,掌握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以信息获取、筛选、使用为核心,以计算机、计算机技术、新型展示平台为媒介等融合性信息教学方式的转变,懂得计算机教学为主的辅助教学软件平台的使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件的基础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选择、采用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佳教学环境。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让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时事焦点,并且要在其中选择适合学生的事例、视频、歌曲、故事等,提高教师学科素养的形成,也让学生时刻关注社会时势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调查问卷,让学生有亲切感,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信息;在七年级下册《单音与和音》中我在众多的音乐视频中,选择跑男在黄河边演唱的《黄河大合唱》,作为导入,让学生有代入感,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不用老师苍白无力的解说,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了学习情境:在自己班级中进行一次大合唱可能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纷纷提出解决方法。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的素养。

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的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和外部环境之间交互活动展开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再配上解说,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使抽象的、难懂的额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道法课的热情。在整个教学课程设计中利用趣味性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能力:读懂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弄清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能力:对试题信息能进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提出疑问,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表述能力:初步能恰当地使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术语,有条理地表述问题等提高学生的学生素养

(4)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尽快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还会将一些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及时发送给学生,利用微信群、qq群、赤峰智慧教育云平台等网络平台,便于学生利用一切时间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平台给老师留言,及时请教问题等。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青春的情绪》一课,针对情绪的各种分类、影响情绪的多种因素、情绪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正确认识青春期情绪等问题制作微课,使学生能够直观、系统地了解情绪认识情绪。学生也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整体提高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我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思想品德課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信息,自主建构对道德观点的意义,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法、尊法、守法创造条件。因此,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师书恩《信息技术教学应用》.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运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