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9-09-10赵薇刘绪崇

科教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赵薇 刘绪崇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与执法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开放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23

Keywords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ode; open experiment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然而网络基础设施隐患重重,网民安全意识薄弱,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重要会议中也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重要思想,把维护网络安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然而,我省的网络安全执法建设严重滞后,所以公安机关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保卫与执法的队伍,以期预防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保证网络环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和向公安实战部门输送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从国家安全出发,结合互联网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势和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培养“实战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公安高校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大学院校排行榜中,目前有15所高校设置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一个很突出的特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打、防、管、控”的技术处理能力,还要具备从执法的角度去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通过从湖南省网络安全执法工作的实际出发,对湖南警察学院自2009年至2016年期间关于网监人才的相关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缺乏对专业定位的深度思考,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基本照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公安类专业课程的简单组合和叠加,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同时掌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类课程和法律类课程。

(2)教师队伍实战经验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具有较强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相对不足,专业教师主要由以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组成,主要从事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一方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少,教学工作任务重,由于缺乏对公安工作的深度调研和实践,因此教师对公安行业和实战的需要了解不充分,教学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打击网络犯罪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学习,与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交流不多,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时代需求。因此,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方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师也处于一种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

(3)经费短缺,缺乏实战教学平台建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没有與校外实践基地的课程实现有效融合,因此,校外实习基地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办学经费相对短缺,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的建设方面受到相对的限制,因此,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实战需求的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进行实战技能的训练。

(4)公安招录和就业体制不健全,给专业学习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网络安全与执法及刑事技术(电子取证方向)等相关专业毕业学生447人,一次就业率达100%(其中一次入警率达98.5%),但目前从事该专业的学生人数仅为38.5%;另一方面,就业方式为公务员考试,考核的内容为《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不包含专业课知识,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再者,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设置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开课,其中大四还有半年时间是毕业实习,学生平时还有体能训练,必然进一步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以就业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压缩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综上所述,目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生培养与实战的需求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和满足岗位的需求。因此,我们急需从现状出发,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为目标,重新调整思路,找准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打造区别于传统公安专业的新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新思维。

2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创建并完善“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新时代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的新要求,强化教学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实战,始终坚持“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原则,以提升民警履职能力和实战本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网络安全执法技术的公安学科建设,科学设置课程,着眼民警素质能力短板,全面加强政治训练、专业训练和技术战术训练。

第二,准确把握公安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区别,明确目标,突出特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将公安院校与技术科研型高校区别开来,着重应用人才的培养;将公安院校与职业教育区别开来,树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培养方式;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与其他公安技术类专业区分开来,把握该专业的时代性特征和高信息化程度的要求;同时我们要把该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区分开来,本专业的人才除了会计算机技术以外,我们培养的是人民警察,需要有高标准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有忠于国家终于人民的高尚情操,还需有正义执法者,需要懂得技术与法的有效结合。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目前,公安机关对人才的需求已从以前对计算机简单的操作,到现在需要从事网络安全管控、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取证、技术侦察、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实战人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为从事网络安全执法与保卫工作的高素质专业警察队伍,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并具备发现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将公安工作从被动的打击向预防犯罪转型。因此,作为培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公安院校,需要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打破传统思路的限制和约束,紧密结合时代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四,从实战出发,紧跟公安工作的时代步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网络安全监察、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取证、舆情发现与处置、公安信息化技术、技术侦查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要求较高。那么我们的专业建设就要围绕这个主题和重点来展开。

因此,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紧紧围绕培养“实战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打造实战与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编写与实战零距离对接适合本科教学的专业教材,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为手段,形成“厚基础、重实践”的全方位的专业培养模式,最终實现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为网络安全执法与保卫部门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3 具体措施

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和其他多数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相近,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限制,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大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突出公安行业的需求,没有很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针对公安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培养适应公安工作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构建“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公安实战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研、练、战”五位一体化人才融合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公安实战人才需求出发,构建“理论课堂+集中实验+开放实验+第二课堂+跟案实战+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10个环节的人才培养路径,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服务实战的人才培养闭环,紧扣服务实战主题,让服务实战回馈教学,提升教学。

(2)师资队伍实战能力培养。师资培养聚焦实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调研、挂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实战经验和能力,督促教师积极主动了解实战,通过切身实战服务的过程了解教学的需求和目标。即时梳理和总结、提炼服务实战的教学成果,形成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

以前,教师都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没有形成合力。有实战经验教师,对教学方法缺乏了解,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却不懂公安业务知识。因此,可根据专业师资结构和特点,构建以课程、科研项目为引导的“课程+实战+教学”模式的互补型教学团队。采取“互帮互助”、“以老带新”的方式,将从基层选调或遴选的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高校毕业新进教师进行捆绑,促进教学团队的形成,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实战的能力。

(3)推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灵活化。从实战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一方面,专业课授课全部采取案例驱动、情景分析、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集中统一实验,加大开放实验、第二课堂、案例分组实验的时间比重,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战,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专业定位和岗位能力需求。

(4)优化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目前公安院校的教材很多,但是普遍存在内容陈旧、与现代化公安实战工作严重脱节的现象,难以教学对实战的需求。此外,也有部分教材内容与实战相吻合,但形式上更偏向于工具书,内容缺乏理论深度,也不适合于本科院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在服务实战、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打通实战与教学之间的壁垒,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技术前沿,构建新形势下符合本科公安院校教学需求的教材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撰写与现代科技与实战相融合的优秀教材。

(5)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项目设计,增大开放性实验比重。随着公安教育体制的深入推进,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向实战转型,而实验教学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加强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需要注重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的设计。课堂实验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和主要地位,实验项目设定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团队以掌握技能为目标,梳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和实验环节。

此外,在传统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形式的拓展和延申,与省内的有名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院校之间的师资联系,加强高校间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原动力。建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团队,指定相对固定的教师带队,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导向综合教学内容,拟定开发性实验项目,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实验的时间以“固定+灵活”相结合,按照“3:7”的比例安排相对固定的指导时间和学生自由选择开放实验时间,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实验项目,并制作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

4 总结与展望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湖南警察学院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调查及社會检验,不断完善、优化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实践检验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构建特色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体系,力争将湖南警察学院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打造成全国公安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基金项目:院局合作模式下网络犯罪侦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2016湖南省教改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绪崇,赵薇,童宇.公安院校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究[J].公安教育,2018.286(11):65-69.

[2] 季敏,郁军海,朱斌.警察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2):159-160.

[3] 赵明富,陈渝光,陈旭川.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开放模式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0(6):4-7.

[4] 杨瑞霞.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No.148(07):144-146.

[5] 何炎明,王宏斌,戚康标,et al.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201-203.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