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2019-09-10张茜茜邓亚晗刘月琦

科教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互联网+互联网

张茜茜 邓亚晗 刘月琦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02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ay of think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values and political inclin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e network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new sit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e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innovat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actual results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0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推进立德树人已不能再完全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与教育方法进行,而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快,对于互联网的认知更加深刻,高校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课题。

1 利用互联网环境推进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互联网正以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生活以及行为方式,互联网中海量的数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时刻在刷新人们的认知,这就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要求。互联网强大的传播生命力,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平台。

(1)多样性。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等受大学生追捧的互联网平台,传播融合了文字、音频、图像、flash、视频等多种形式,配以精彩的内容给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

(2)国际性。互联网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可以跨越领域,跨域国界。互联网连接使学校、家庭、社会、媒体无阻碍进行沟通,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促进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社会化。

(3)虚拟性。互联网的匿名性为大学生创建了一个虚拟空间,在这虚拟空间里可以相对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虚拟空间淡化了交流对方的身份,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缩短了距离,从而提高了立德树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交互性。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意味着参与活动中师生自主性增强,在互联网平台师生可以单向传播,能自主、不受限制地获取信息;教师的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消失,在学生面前不再以权威者自居,便于形成对等的双向信息交流,进而达到良性的互动和最佳的效果反馈。

2 利用互联网推进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挑战

(1)互联网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互联网平台中充斥着多种多样的思潮、观念、文化等元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同时,互联网资源中海量的前沿科技、学术信息能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但是互联网中也会存在宣传西方国家文化与思想的言论,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容易受这些信息的诱导,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2)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影响。互联网的渗透使大学生熟悉世界各国的文化、信仰以及风土人情,同时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政治意识充斥着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造成了严重影响,容易造成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盲目崇拜,产生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会更加合理的想法,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削弱。

(3)互联网对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影响。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大学生身为其中的一员,也希望能够在这类公共场合发表言论,展现个人形象。但这種宣扬个性的心理往往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肆鼓吹大学生发扬个人主义,最终致使该类大学生在无意识中说出不符合道德常理的言论,个人的民主意识过于极端。

(4)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相关的网站,即便大学生并非出于本意去搜索、获取这类不良信息,它们也会通过弹窗广告等形式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之内。大学生处于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些负面、不健康的信息容易致使大学生过度沉迷,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5)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意识的影响。互联网中大量的学习资料间接引发了大学生走捷径的思想,使得部分学生不愿意苦心钻研课本,直接在网上下载答案,甚至发帖求人帮其考试或者代替别人考试,导致大学生的个人素质遭遇降低危机。同时,为满足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话语权需要,部分大学生对图片、肖像、文字、事件等内容进行无道德、无底线的肆意恶搞,甚至抹黑,并任由其传播,這些行为不仅有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更是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方法与途径

3.1 推进教师队伍的互联网化教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互联网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是提升立德树人教学动力的途径之一,培养一支既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政论水平,又能够灵活运动互联网技术,善于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立德树人工作改革方向。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交流性、互动性强,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认可、接受。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授课、在线交流以及批改作业,为师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自学和放松交流。同时,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书本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教育方式。

3.2 利用热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育活动

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全覆盖为多媒体授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还有待改进。“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高校要引导学生组织、社团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教育引领活动,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学生关注的互联网平台,发布与学生贴近的生活信息,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对同一事物感兴趣的大学生集聚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沟通信息、交流看法、讨论问题,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可以适时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立德树人教育。

高校可利用互联网平台,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状态进行调查,由于互联网具有隐匿性,能够很好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彻底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和困惑,使学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真实状态、想法表达出来,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3 搭建专门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载体

高校可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发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立德树人教育软件,把严肃的立德树人理论转变成生动形象的互联网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一是可以搭建专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中建立讨论区,大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实践生活中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感悟,并针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里面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

二是可以搭建专门理想信念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平台,以视频、漫画以及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每天的信息熏陶,让大学生沉浸在这种校园文化环境中,从而让大学生们树立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的观念。

三是可以开发趣味性游戏软件,以不同的创新载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选择,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游戏平台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行修养的目标,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 总结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互联网的作用,让互联网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形成“教师—互联网—学生”三位一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帮助学生把握成长的方向和规律,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战略地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及培养体系构建”(SQ181083)

参考文献

[1] 卫晓君,张剑.网络传播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业务研究,2013(06):100-106.

[2] 郭献明.“互联网+”视域下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3):67-68.

[3] 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224):45-49.

[4] 白显良,崔建西.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4-9.

[5] 王伊泺.浅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前沿,2013(18):197-198.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互联网+互联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