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探讨

2019-09-10赵慧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

赵慧丽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初中教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数学知识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影响非常大,因此一直都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科目。为了保证学生们完成知识学习,教师理应在原有基础上对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展开培养,帮助其完成知识内化,促使其综合水平得到提高,为之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概念,探讨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意义,并对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应用能力;学生

引言:从现阶段发展而言,普遍初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都以知识传递的方式为主,让学生们被动完成学习。如此自然会对其实践能力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带来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的模式,将重心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方面,进而确保教学质量达到要求。

一、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概念

对于广大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其必备的知识技能,相比于早期以教材为核心的基本模式,其更为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的增长。总体来说,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展开锻炼,促使其逐步将自身获取的知识完全内化,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以此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应用能力并非教学活动的知识内容,只能算作是一类抽象的概念,高于方法本身,但却和教材知识存在联系。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应用能力展开培养的时候,除了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之外,还是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为其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条件,让其自主展开思考、感知以及体验。学生们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甚至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拓展。正是这一情况,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算作是教学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另一方面也能算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需求。

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意义

(一)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

对于数学教育活动来说,对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展开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本任务。当前普遍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普遍都已经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相关方案引入了进来,并设立了评价机制。由此能够看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主流,对学生水平的增长有着诸多益处,同时也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数学教育本身属于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通过向学生进行应用能力培养,促使其世界观发生改变,并具备较强的问题处理能力。学生们在实际成长的过程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率非常高,实际起到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对其个人发展自然也有着诸多意义。通过人类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看出,无论是哪一个时代中的哪一个国家,数学水平都将直接展现出当下文明发展的具体水平。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水平,才能为个人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三)满足数学科目发展的需求

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说,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为了确保数学知识能够变成学生们理解世界的基础武器,理应将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展开优化,武装其大脑,促使其逐步成为当下时代的优秀人才。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同样需要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将重心更多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方面。

三、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依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更为丰富,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同时涉及的理论内容也非常抽象,如果某些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对较差,则很难做到充分理解。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便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们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当学生们处在良好的氛围中时,自身思想自然也会发生改变,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工作也会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整体理解难度也会有所降低,对学生想象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在备课阶段时,在互联网中下载一些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并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进行展示。相比于抽象的图形,这些图片全部都来自于学生们的身边,因此自然能够做到快速理解,并且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之后再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以及設计这种图形的基本意义。不同学生的所见所闻各不相同,提出的想法自然也完全不一样。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将会变得十分火热,学生们对于图形知识的理解也将变得更为深刻,进而懂得如何在生活之中有效处理相关问题。

(二)依靠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对数学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自主投入其中认真学习。反之,即便教师再怎么努力,学生仍然会脱离于教师的思维体系之外,使得教学目标无法得到实现。然而,在早期的教学工作中,普遍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将成绩看作是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枯燥,逐步导致学生们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便需要尝试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我,对自身应用能力展开锻炼。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学习时,教师便可以采取“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展示多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并向其进行提问,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图形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共同具备的特征。之后再以图片为基础,让学生们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十分遇到过相关图形,自己印象中的图形是否具备这些特征。经过提问和思考之后,学生们内心潜在的探究欲便被完全激发了出来,对数学学习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们也将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生活中遇到各类事物时,愿意积极展开思考,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保证。

(三)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理应尽可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此向其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其逐步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其一是合理引入知识概念,例如在进行“函数”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时间是我们生活之中非常普遍的一个概念,究竟和我们年龄的增长存在哪些联系?”“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和时间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们都有所接触,因此很快便会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情境之中,认真进行思考,并将自己潜在探究欲全部激发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们便能够充分理解函数知识学习的意义所在。

其二是在进行公式和法则讲解的时候,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提出来。依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复杂的知识进行化简,而且还能深入到知识点的本质部分,认真予以参透,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效果。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尝试将新课引入进来,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在我国的某个地区中,白天最高的气温是10度,而夜晚的最低气温则是零下5度,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间的差距是多少?”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理解,便可以使用投影仪,分别将10度和零下5度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直观地进行观察,把握具体高了多少,并认真思考如何列算式。之后再让学生们通过换例的方式,得出最终结果,逐步将相关法则归纳出来。如此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情感,而且还能对其应用能力起到锻炼的效果。

其三是在进行公理和定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线段公理”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们分享一个实例,在走路的时候,有些人喜欢按照正常的道路行走,而有些人则喜欢抄斜路的小道,如此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显然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接受,而且还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使得自身综合水平得到增强。

(四)依靠课外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供一些参与活动学习的相关机会,促使其在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认真完成知识学习,并起到技能锻炼的效果,同时还能获取大量活动经验。基于这一情况,教师便需要将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考虑进来,以此设计一些有着较强趣味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一边感知存在于自己身边的各类事物,一边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基本联系,如此便能使得學生自身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强自身实践水平。总体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理应尽可能搜集一些与学生们生活存在主动联系的各类素材,以此进行数学问题编制。同时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还要保证活动有着较强的探究性,逐步找到问题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渗透点。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得自身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完成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工作。

(五)依靠课堂参与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早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都是独自在课堂中讲解,学生们被动完成知识学习,因此自身参与度很低,如此不仅会使其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同时对其应用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益处。久而久之,教学质量便会下降,教师也会感到十分疲惫。为此,教师便需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提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们积极动脑,思考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采取单独发言的方式,而且还能够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毕竟学生们在接触新知识点之前,并未受到过相关训练,因此自身思维模式便会十分丰富,同时不受任何外部条件的约束。如此一来,课堂氛围便会得到有效改善,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压力也会有所降低。

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教师在完成相关定义讲解之后,便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展开思考,这些函数究竟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中可以得到应用?普遍学生认为这些知识点太过抽象,在生活之中无法正常应用。此时教师便能够向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诸如某个工程企业内部一共有若干量小卡车和大卡车,的如果派遣4辆小车和7辆大车,一次性能够运送的货物总量是38吨,而如果选用5辆小车和6辆大车,则一次性能够运送的货物总量是36.5吨,则小卡车和大卡车一次的运送量是多少。又如某个工厂的月计划之中,A型电脑和B型电脑的总量一共是3600台。而由于产量有所增加,在月底统计的时候,发现电脑的总体生产量达到了4240台。这其中,A型电脑的生产率是原计划的116%,而B型电脑的生产率则是原计划的120%,以此是否能够得出两类电脑的实际超出量?通过案例列举之后,学生们立刻明白了二元一次方程和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自己的想象力也被完全激活。有些学生说自己小时候在公园中划船,如果通过摆放货物的方式,可以计算时出船的载重量。而有些学生说自己在帮助宿管老师安排宿舍的时候,如果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安排的效率。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便得到了全面增强,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理应转变自身陈旧的思维模式,将重心更多放在学生素养的提升方面。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必然会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增加,对其未来的个人成长也将带来诸多益处,进而确保其能够成为一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讨[J].成功(教育),2018(9):00155-00155.

[2]陈向阳.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24):00024-00025.

[3]邓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5):00080-00080.

[4]周粉美.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技巧[J].考试周刊,2017(75):00057-00058.

[5]蓝丽芳,刘红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5(4):00022-00022.

[6]王文才,苏达号.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00006-00006.

[7]赵小华,吴牛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9(6):00081-0008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