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项目应用研究

2019-09-10陈伟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微电影数字媒体课程建设

陈伟

摘要:本文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微电影创作项目化引入到多门专业课程中,对微电影创作各个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侧重点分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对照,对相关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微电影;数字媒体;影视后期;课程建设

我们正处在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冗长的博客的网络统治地位,微电影、微小说等也成为独立于电影、小说的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与重视,手机的功能不再只是通讯,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微”时代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下面的《视音频剪辑》、《数字后期》《影像专题设计》等课程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专业通过将微电影创作项目化引入到多门专业课程中,对微电影创作各个环节在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侧重点分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对照,对相关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思路

1、将微电影创作过程分解、项目化,融入到《视音频剪辑》、《数字后期》《影像专题设计》等课程中去,课程的相关章节项目设计以微电影制作过程相关环节为主。缩短《视音频剪辑》课程的课时,从100课时缩短至80课时,相应地增加《影像专题设计》的课时,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礎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调整学习内容,从原先以学习Premiere和AE等软件的功能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改变为以微电影的主题创作项目引领为主,软件学习为辅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导演、剧本写作、镜头运用、后期特效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3、通过课程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深入Premiere与AE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统筹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审美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4、在成功实施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分享成果、作品交流等,对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二、研究内容

1、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一起讨论分析专业面向岗位、课程设置体系等。完成上述课程标准的制定,包括课程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

2、进行教学实施,对数字媒体专业大二某班级实施微电影创作教学试点。

3、竞赛辅助提高,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 宁波微电影大赛”等比赛。

4、课程总结及成果展示,包括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课程调研报告等。

三、实施过程

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宁波市微电影协会专家、各兄弟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等进行多次交流沟通,探讨微电影发展现状及趋势对数字媒体相关专业教学的植入所起到的引领性作用等等。组织本专业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项目内容等进行讨论,修订课程标准。

另外,对《视音频剪辑》、《数字后期》《影像专题设计》等课程在国内高校开展实施的进展进行调查研究。对比自身专业课程的发展,找到差距,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对微电影创作在国内各省市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如电影短片节、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中所展示的作品水平进行分析,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2、硬件设施同步建设,完成了影视实验室的改造,搭建摄影工作区域、绿屏抠像区域等,引入了约50万元左右的微电影创作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已经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学校的硬件条件为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3、本专业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大二某班级实施微电影创作教学,并进行课程成果展示。将班级优秀作品推选至首届宁波市青年微电影大赛,《梦不息》获得优秀奖。另外将微电影创作项目化引入到大三工作室教学当中,作品《牵引》、《黑与白的缤纷》参加第十三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另外,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宁波骨木镶嵌》、《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分别获得宁波市第七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和银奖。

4、建设《视音频剪辑》、《数字后期》《影像专题设计》等课程的网站,完善教学资料、整理素材资源、展示优秀作品,教师与学生在课程网站上交流互动,线上线下教学结合。

四、总结反思

1、这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所在。原先单纯的软件学习不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对部分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改变课程的理念,以微电影的主题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位置,发现自己的才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本专业课程的改革对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综合性、创新性人才,高职院校的微电影创作集导演、编剧、摄影、表演、音乐、后期剪辑于一身,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统筹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审美等综合能力,也能够引发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3、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视音频剪辑》、《数字后期》课程的改革拓宽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今后面向的就业岗位有摄影摄像、视频剪辑、后期处理等。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划公司、教育行业、广告公司、电视台、网络传媒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摄影与摄像、影视编辑与制作等相关的工作。

4、本研究的成果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并对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与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凌晖 微电影的生产与传播机制研究 [D] 西南大学 2013

[2]薛国梅 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张梦晓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传播学分析 [J] 大众文艺 2012年20期

[4]韩强 王振兴 从艺术本源上谈微电影创作 [J] 电影文学 2013年06期

[5]饶曙光 微电影:新的电影形态、新的产业业态 [J] 当代电影 2013年05期

[6]陈丹 微电影与现代文化研究 [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04期

[7]王广飞 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微电影传播特征 [J] 当代电影 2013年05期

[8]余源伟 从核心特征论如何提升微电影摄制技艺 [J] 当代电影 2013年06期

[9]郭峰 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J] 电影文学 2013年14期

猜你喜欢

微电影数字媒体课程建设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