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朱蓓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朱蓓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车祸已成为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头号杀手。本文从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教育的现状 、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体验式交通安全课对特殊教育学校听力障碍学生的影响,以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交通行为;听力障碍儿童

清远特校学校一墙之隔就是省道,车流量非常大。是孩子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部分年满16周岁的听障生是没有家长接送,自行走读的。学校开办8年来,每年都会发生一到两起交通安全事故,轻则轻微刮蹭,重则失去生命。因此,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体验式安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听觉神经的不足或缺失及视觉神经发育的不足性

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1]。同时,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神经还没发育完全,他们的视野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看不到眼角边以外的东西,因而不容易注意到一辆正在逼近的汽车。因此他们既听不到汽车的鸣笛声,同时视野狭窄,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生理的好动性

学龄期的听力障碍儿童总是在活动中,急切想运动的思绪会让他们忽略安全。放学后是最危险的时段,因为在学校呆了一天,他们的运动欲望急切地想释放,从而也不顾安全了。比如:在道路上踢球,边骑车边打闹。

(三)判断能力的不足性

听力障碍儿童不是很分得清汽车是处在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汽车在运动时其状态改变不是很明显(不象人和动物在移动时身体外形状态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听力障碍儿童会等待一辆慢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而对一辆快速驶来的汽车选择继续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比如:抢在车辆到来之前快速的跑到道路对面,却过高的判断自己的跑步速度,导致车祸的发生。

二、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教育的现状

(一)自身因素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和健全学生相比,听障学生的记忆力差,学习能力弱,社会适应力不强,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表现在对交通安全中会发生的潜在危险缺乏判断能力,不认识或认识不清交通标志的含义。对交通规则也不是很了解。

(二)家庭因素

在粤北山区,听障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封闭和贫困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观念淡薄或缺失,大部分家长不会手语甚至无法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长更多的是依赖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学生普遍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缺乏交通安全自护自救能力,更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三)学校因素

首先,目前学校普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普遍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形式,交通安全教育方式较为封闭,教学内容、方式单一,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高,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校园交通安全课大部分是流于形式,走个过场,甚至有的学校交通安全班会课直接变成了语文、数学。

三、听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为了吸引特殊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启发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以游戏和模拟,活动和体验为主,注重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交通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的问题情境越现实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例如:在教学交通安全自行车篇时,我会先准备好儿童版的交警制服、斑马线胶带、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及护具、布置好场景(设置斜坡、弯道)后让其中一名学生扮演警察,一名学生负责交通信号灯。其他同学依次实操,骑自行车前先检查车胎是否有气、车刹是否完好,链条是否完整。骑车时,先戴上护具、调整座椅高度、在自行车道或公园、广场上骑车,不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转弯过弯需做手势、不可拖把,做危险动作,双手刹车、人行横道下车推行。一名同学在完成上述过程时,其他同学人手一张评分表,做到其中一项就打钩,没有做到的打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即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2]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對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有现实意义。

(二)“1+3渗透模式”

安全教育,人人有责。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强化科任教师的安全与人意识,由班主任牵头制作每一安全主题教育的“安全卡”,让科任老师采用“1+3渗透模式”的方式进行强化教育及学科渗透,即在课前对“安全卡”内容进行1分钟的强化教育,在每天下午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进行3分钟的“安全卡”强化训练,持之以恒,使之变为教育常态。同时,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使安全教育入心入脑,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三)PECS图片沟通系统法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视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对于听障学生而言,除听力受损以外,其他所有的认知器官和认知功能基本健全,大脑认知功能并没有受到损伤。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认知功能代偿训练法,以多感官教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加以贯彻执行。[3]注重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的内容,关注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的“能力本位”理论,采用PECS图片沟通系统法,将通过“班级安全园地”,进行感官强化,注重图片与文字的鲜明应用,多使用图片指令,令学生从感官上便于接受与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交通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存在的问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体验式教学,但是我们人为布置的交通情境远没有实际的交通情况来的复杂、多变。这是我们今后改进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俊峰,张杰,黄卫红.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44-49.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2.

[3]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护理实验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法应用效果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浅论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英语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职德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护理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职业心理学课堂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