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

2019-09-10刘冬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刘冬梅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在中职语文学教学中引进和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和语言的积累,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体会中国的文学魅力进而增加中职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荣誉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

2014年,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当中,我国教育部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观点,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应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的核心素养,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个性;其他的素养(如思维、审美、文化)是相关学科都有的,即跨学科的素养,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共性。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把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有机地整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统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这样的现状, 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且很多中职学生都不想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普遍存在着轻视或者忽视语文的现状,对语文学习存在着误解,认为“学习语文没有用”;另一方面,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某些中职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而不会对其进行延伸,语文教学不能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学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学生也不愿意学。

针对上述情况,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的体现,首先要表现在要端正学生思想认识,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中职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的学习,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的体现,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必备。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堅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

其次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语文知识的积累。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中职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得加强对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教学。

第二,语言的积累。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语言技能的掌握。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文化素养的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另外,体现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而只有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周明 沈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