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差异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障碍的探析

2019-09-10申函青

环球市场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女大学生

申函青

摘要:性别差异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然而因生理差异导致长期以来的社会性别差异对于大学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影响颇为深刻。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过渡阶段,女大学生相比于男大学生在面临的择业就业以及职业发展中的种种障碍也因性别差异而有明显不同。本文通过探析在性别差异环境下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寻求相应对策,使得女大学生群体可以突破障碍,更有效谋求自我职业发展。

关键词:性别差异;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障碍

性别差异是以男女生理基础的差别而产生在认知和情绪体验等多方面的差异。社会性别理论表示性别差异是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她)们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等综合体现。男女两性间的许多能力差异并不是完全由两性间的生理差异决定的,而是由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但往往人们会因为男女两性在生理学上的明显差异,形成一种片面认知,缺乏对造成两性差异的本质的认识。[1]

一、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性别平等教育在就业领域中具有双刃剑的性质,一方面,性别平等理念与性别参与度在社会经济活动已被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活动发展中对两性行为特征、习惯以及兴趣和偏好,有不同的期望值。与男性相比,女性仍然在就业领域中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无论个人就业和职业选择等内外部社会条件和环境,都渗透着性别文化的影响。

2018年12月份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职场女性比例停滞不前。在经济指标中,数据显示女性步入职场的比例仍低于男性。而在报告中,中国女性要面临的教育压力和职场歧视的影响依然相当显著:中等教育入学率”排名130名,“高等教育入学率”排名第1,“专业和技术工作者”排名第1,“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层”排名122名。这充分表明即使获得高等学历和专业技能的女性想要在职场中顺利晋升仍存在较大阻碍。

二、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面对当前社会需求相对疲软,而在行业又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校女生的职业发展由于诸多障碍因素存在阻碍。首先是社会大的就业形势严峻,女大学生没有更高的学历优势,却面临着择业性别歧视,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其次社会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女大学生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求职、工作、晋升环境;而女大学生自身角色定位方面存在的障碍以及女性性格特质方面的局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且阻碍了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在就业择业阶段,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与同条件的男生相比,她们在求职中主要体现在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专业对口率低,性别歧视明显存在。在职业发展阶段,女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机会、薪酬待遇等方面处于弱势。

三、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障碍因素

(一)个体因素

1.男女生的生理基础不同,使得所从事的工作种类有所差异。往往在户外工作时男生比女生更有优势,男生的身体强壮,力量耐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女生。此外,女性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职业成就动机水平比男性低。[2]

2.男女生在家庭和工作平衡上分工不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仍然存在,不少女生把自我价值感的实现转移到自身伴侣身上,认为伴侣的成功等同于自己价值的实現。普遍来看,女生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观念,在职业生涯上升阶段不可避免伴随着结婚生子,而逐渐淡化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也因此,使得许多单位认为女生的职业成就感太低,事业发展缺乏后劲而不愿录用女生。

(二)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转型期约束了女生职业发展的多样性,目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使得许多女大学生在毕业初期即面临有限的就业领域。而在经济转型期的另一问题则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并未真正落实男女平等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女大学生因为初次择业,缺乏工作经验,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招聘歧视”、“培训待遇差异”、“同工不同酬”等诸多不公现象。

2.社会性别歧视、男女不平等的传统观念仍广泛存在,由于女生个人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社会对于女生可就业范围产生了固有刻板观念,把女生定位在公关文秘,文教,卫生,文艺等行业领域。这极大的限制了能力较强的女生进入“男性化”职业领域的机会。女生除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外,还需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关系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女生的职业进入和晋升。特别是在具有明显“差序格局”和依靠“特殊主义”原则行事的社会,社会关系网络的占有状况影响人们职业发展的潜力。

四、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障碍的对策

(一)改善舆论环境,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国家制定保护女大学生发展权利的法律法规并且发挥监督机制的督查功能,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媒体应该改变传统的性别导向。在传播舆论的过程中,提倡社会性别的视角,多呈现女性的价值和正能量,消除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

(二)高校开展性别教育,加强就业引导:性别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方法应注意性别差别。平等并不意味着要防止男女平等的特殊性,以此作为忽视女大学生发展的理由。[3]高校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所谓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以同等方式培养教育,应该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差别”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在职业能力训练中融入性别视角,解构传统的性别气质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使男女生获得同样的职业发展机会。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养成意识和应对生涯发展挑战的能力:虽然性别歧视客观存在,虽然性别歧视客观存在,但调查也发现,就业实力强的女大学生选择的余地仍然较大,不论是薪水还是就业范围,仍然是“实力一发言权”。[4]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多种职业模拟训练活动来增进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心理素质,以便于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肖惠欣,王卫平.解构与建构: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24-29.

[2]黄爱玲.当代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01):117-122.

[3]潘迎丽.性别平等教育视角下女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8(09):137+143.

[4]何树莲.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难点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02):41-43+78.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女大学生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影响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经济因素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