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枝独秀”走向“春色满园”

2019-09-10陈红丽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抽象数学模型分类

陈红丽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纷纷出炉的形势下,许多一线教师不太有底气说“数学模型”,害怕染上机械记忆。在我国,数学建模在大学开展得较多,在小学阶段研究数学建模是否可行?为此,结合对数学模型教学的认识,在分类、替换的教学中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数学模型;分类;替换;抽象

为了一定的目的对现实原型做抽象、简化后,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所表述出来的数学结构就是“数学模型”,它是数学符号、数学式子及数量关系对现实原型简化的本质的描述。

一、分类中形成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模型。如数有自然数、分数等之分,自然数是表述有限集合“数数”过程的数学模型,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等之分……数学模型在分类中逐步形成。

在第二次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针对数角情况进行了分类学习,从而形成了三种数学模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片段1】

师呈现材料(图1):这里有几个角?

图1

师:如果觉得太多了的话,也可以试着先将这10幅图分分类,不仅要会分,还要能说出理由。

师指着第一类问道:你为什么将它们分为一类?它们的形状怎么样?

生:像拼音字母“t”的大写“T”,其中一个是“T”,其他三个是变了形的“T”。

师:我们为这类情况取个名字。(师生讨论后定为“T字型”)

师:他说得很有道理,谁来评评第二类图形?

生:这类里面,第一个图形就是“十”,第二个是变了形的“十”。

师:我们也为这类情况取个名字。(十字型)

师:这类情况的名字呢?(爪字型)

师:现在请你数数它们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T字型”角的数量是2个,“十字型”角的数量是4个,“爪字型”角的数量是3个。

呈现第二组材料(图2):

图2

师:      有几个角?

生:上面和下面都是T字型,都有2个角,还有四周的4个角,共8个角。

师:          有幾个角?

生:左边爪字型3个,右边爪字型3个,还有上下各1个,共8个角。

生:      中有4个十字型,四周还有4个,一共是8个角。

……

数学模型 T字型

(        ) 爪字型

(         ) 十字型

(         )

解决实际

数角结果 4+4=8(个) 3+3+2=8(个) 4+4=8(个)

在经历分类的过程之后,形成了三种情况。正是因为有了分类,出现了数学模型。如图3所示。

图1:

图3

从图3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构建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对数学模型进行推理、演算,得到了独属于这类数学模型的解,再运用“数学模型的解”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二、替换中形成数学模型

教材上的例子,许多都能从一个例子抽象出数学模型。这一过程不仅能通过分类实现,也能通过替换形成模型。下面是笔者“加法的意义”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2】

第一次教学: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很好!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1+2=3。

接着教学加号及其读法。

本节课,笔者从插图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式计算,线条似乎明确而合乎情理。但当变换另一个加法情景时,有部分学生却茫然了。此时,笔者陷入了沉思:如何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加法情境中理解和解决问题?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做出了修改。

【教学片段3】

第二次教学: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知道怎样列式吗?

师:大家能不能用小棒代替小鸽子,将这一过程摆一摆呢?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并请一位学生将小棒摆在对应的鸽子图片的下面,形成鸽子与小棒一一对应的教学材料)

师:原来有1只红色鸽子,后来又来了2只蓝色鸽子,现在共有3只鸽子;原来有1根小棒,后来又摆了两根小棒,现在共有3根小棒。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同一个算式1+2=3来表示。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1、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呢?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学问题,1+2=3除了可以表示鸽子、小棒,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除了能摆小棒表示1+2=3,还能摆其他的图形吗?

生:还可以摆这个圆片,或画小圆点。

形成板书:   +          =

+          =

1  +    2    =       3

上述两个教学片段,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着力点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教学,属于“就例题论例题”;第二次教学,渗透了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将原有的“鸽子”例题,替换成了关于“人”“书本”的题目。这种替换并不是简单、无目的地进行,而是为了建立数学模型。关于“鸽子”“人”“书本”甚至更多的事例,其实都是同一个数学模型,其模型的根源就是“1+2=3”。

三、异化中摒弃“固化”的数学模型

也有人说,数学思维方式的固定会导致限制学生的思维。比如,学习倍数问题:“小红有9支铅笔,小白的铅笔数量是小红的3倍,小白有几支铅笔?”老师总结:看到“倍”想到“乘法”。于是,当看到“小红有9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数量是小白的铅笔数量的3倍,小白有几支铅笔”时,学生又先想到用“乘法”解决,结果错了。这种异化的现象,是数学模型固化的后果。所以要有数学模型,但是不要“类型化”。

心中有“树”,教学才有“术”。如果说数学模型是“一枝独秀”,那么这枝“独秀”在一线教师们的努力下,必将会“春色满园”。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抽象数学模型分类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费马点”数学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