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素养培养及反思

2019-09-10廖光莉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言素养反思高中语文

廖光莉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就要由浅到深通过语感培养、词汇积累、语言运用等环节,在读写活动、语言鉴赏、语言训练等语文活动中,突出语言素养的培养,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反思来完善其培养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素养;培养;反思

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成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即语言素养是语文学科独特的核心素养,也是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素养的培养,其实质是通过夯实基础来全面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就要从语文读写活动、语言鉴赏、语言实践训练等环节,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途径,才能使学生语言素养得到提升。

一、立足语感培养,在读写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当前,有很多高中学生或语文教师认为,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培养语文语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事情,在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语感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占用了一定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一方面既没有深刻认识到语言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没有认识到语感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这是对语文学习急功近利的看法,无助于学生语文基础的筑牢。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活动,就应当是立足于语感培养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读写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科技发展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必须进行终身学习的时代,只要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立足于不败之地,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而,重视学生语感培养,其实际是将语言发展与科技发展相融合,通过语言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形成学生综合处理语言文字的较好基础,从而为学生终身学生服务。换言之,语言素养对于其他学科发展与学习、社会发展需要,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全国新课标语文卷阅读材料的增加,还是写作能力要求的提高,都是突出了语言素养的基础性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感培养来增强学生语言素养,就要将语文教学转化为读写活动,在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下,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言素养从学习延伸到生活,构建起立体化的培养体系。如在高一语文中戴望舒的《雨巷》中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中,都出现了承前省略的情况,在“撑着油纸伞”一句中省略了一个“我”,通过“我希望”才能发现这个“我”。表面上看这一句的省略对学生的理解影响不大,而实际并非如此。在第一节中,第一句省略“我”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即读者可以想象为自己,也可以想象为他人。而这个想象空间的丰富,事实上是个体语感所决定的。这为读者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中,才能使承前省略、第一视角与上帝社角(即第三视角)之间的关系得到理顺,从而使学生对语感理解、诗意消化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并转化为学生诗歌鉴赏的语言素养与语言能力。

二、重视词汇积累,在语言鉴赏中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语感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其最终又会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语言素养与习惯。而对于学生来说,词汇积累也是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固然高中学生具有较多的词汇积累,但实际运用却非常单薄,这是由学生对词汇理解不够到位、不够全面所决定的。从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长达12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学生的词汇积累多达几千上万,但统计一下所有学生作文就会发现,实际上学生运用的词汇非常集中,也就是在3000个词汇之间。这就说明,词汇积累不等同于词汇运用,更不等同于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词汇积累就要把每个词汇的内在含义及其价值通过语言鉴赏的方式,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金柳”一词为例,看似普通的赋予色彩的描写,但从地域、心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则应当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进行审视。如从色彩心理学鉴赏来看,“金柳”是亮色系,其表现出人的心情应当是愉悦的、高兴的,但诗人要再别母校,其情绪显然不可能是这样的。通过语言鉴赏就能发现,诗人通过“金柳”既描写了剑桥大学的景色之美,回应了自己初到剑桥的愉悦心情;又通过金色介入来掩饰、压抑自己离别的痛苦心情。结合喻体“新娘”进行鉴赏,则诗人再别母校的沉重心情就油然而生。由此可见,以语言鉴赏来积累词汇,是对语言、词汇进行个性化建构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

三、回归运用本真,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重點应当在语言运用上。通过语言运用来反映出学生语言基础,是高中语文教学检测的最好方式,也是阅读与写作综合能力最有力的体现。语感培养也好,词汇积累也罢,只有放到实际的语言训练场景中,才能使语言素养体现出其无穷的魅力。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于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只要批阅过几次,几乎不用看名字只从作文内容就可以判断出是谁的作文。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语言运用比较固定。而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要通过语言训练的反复实践,使语言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处理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走出语言定势习惯。如《雨巷》中出现了“静默”一词,这个词平时学生也是很少用到的。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这一词汇,笔者不仅从字面意思、同义词、造句等进行了运用训练,而且还通过“她静默地远了”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这一句式的仿写,理解从这一词与“静静”、“寂静”之间的区别,并从心理接受视角下说明了仿写正误的理由。

综上,在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语言素养的培养,就要通过教学将语感培养、词汇积累、语言运用等有机联系一体,彰显语言的内在张力,才能在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正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教学之本[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99.

[2]詹海东.汉字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基础[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1):39-41.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素养反思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回归阅读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