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吕心然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界定影响因素分析

吕心然

摘 要:近年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情在逐渐变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持续进行,对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看来,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属性、我国政府发育程度、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状、公共事业组织发展情况,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主体;界定;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为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与运行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指导意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组织,其分类改革必将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界定[1]。从目前看来,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仍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非营利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等,但是从实践角度观察,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的因素仍然有很多,下文就其影响因素展开论述:

1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属性

1.1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学属性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基于公平、高效、公益性、志愿性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管理的学科,是公共管理学中的一门三级学科,而公共管理学又是例数与管理学的一门二级学科,由此可见,它属于现代管理学范畴。明确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管理学这三门学科的关系,对于公事业管理主体界定有着一定影响。

1.2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学属性

公共事业管理学为公共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公共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公共权力的分配,属于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政治学属性。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及学科属性,是由公共事业管理对象及其特点来决定的,因此,学科属性的界定,其实就映射出了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2 我国政府发育程度

所谓政府发育程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政府组织有效性、效益意识明确下、地位牢固合法性、形象良好下、竞争力持久有效性等个性因素,其二为所处外部环境、拥有资源数量、质量及整合度等非个性因素。我国建国70周年,政府机构历经多次改革,职能机构经过充足与调整组织逐步完备。

我国在公共资源管理中,采取以集中管理为主、个别分散管理的管理模式,这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政府公共财政资源的丰裕程度及调控能力,有利于我国公共资源管理与国际接轨。从目前来看,我国财政资源并不足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政府之外的组织、团体、个人进入公共领域,共享力量,提供公共产品,弥补了政府在公共问题解决上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逐渐回归本位,全面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能,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3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我国会在2011年至2015年全面展开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并且到2020年,形成新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2]。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数量及质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与之相关联的公共事业管理,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后,生产经营类、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脱离出事业单位序列,使得事业单位的目的性更为明确,职能更为纯粹。在此基础上,我国事业单位将以公益服务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争取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坚定公益信念,对于其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其公益职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4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发展情况

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为公共事业组织的产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目前来看,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迅速发展,社会力量成为公共事业创办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公共事业组织力量逐步扩散到交通、法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金融、教育、产权教育等各个领域,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但是,受限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客观条件,公共事业组织仍存在不足,比如说组织性质杂乱、职能混合交叉、组织立法落后、财产组织制度不合理、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导致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公共事业的长效稳定发展。

而展望未来,公共事业组织将逐步显现以下特征:①非政府性。公共事业组织将来一定会发展为非政府或政治中立组织,与政府机构分离开来,独立于政府,在接受政府引导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可自主筹措资金,实施计划,完成使命;②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组织成立之初就不是为了盈利,虽然在运营过程中会收费,获得利润,但是这些盈余会被全面投入到公共事业建设中;③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本质特征,其目的是为不断满足公众需要、维护增加公共利益,活动成果有事业活动面向对象享有;④服务性。公共事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来尽可能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这要求公共事业组织必须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管理效能,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服务质量[3]。

公共事业组织发育情况,会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在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公共事业管理会过分看重自身属性,解决现实问题,但却忽视了从前瞻性学术角度去发展自身。而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了未来导向性。有机结合上述两种选择,对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5 结语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性组织与社会型组织,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逐步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趋于多元化。最基础的,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属性,它直接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界定的大致范畴。除此之外,还包括我国政府发育完善程度,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我国及其他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发育状态等,准确分析上述影响因素,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随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变化的特征,对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4]。

参考文献

[1]蔡芝锋,饶华祥,宋琦,王卫军,李寿江.运用新公共管理模式提升青海省疾控工作效能的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8,34(03):306-308.

[2]陈冬英.决策树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2017,06(09):265-266.

[3]刘雨枝.新常态下纺织品及企业发展浅析——基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视角[J].现代商业,2017(29):30-31.

[4]丁魁礼.城市治理视野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政策课程的开设逻辑及设计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7,04(28):100-102.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猜你喜欢

界定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议论文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回头潮
高血压界定范围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
试论装饰雕塑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