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2019-04-17蒲洪莲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容忍度界定外语教学

蒲洪莲

摘要:作为学习者个体因素之一,自我界定与外语学习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对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自我界定提出了一些关于外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自我界定;外语学习

一、引言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影响外语学习的个体因素备受关注。不少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因素,如学习者的性格、认知风格、情感等进行了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许多启示。在个体因素中,学习者的自我界定这一心理倾向与外语学习紧密相关。本文采用文献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对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进行分析,旨在为外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自我界定的内涵与分类

自我界定,原本是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个人体验(如思想和情感,现实与梦境等)进行区分的程度。Ehrman将“自我界定”定义为“把个人的体验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心理倾向”,认为把自我界定看作是一种基于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较为实用。

根据个体对个人体验进行区分的程度(自我界定的灵活性和渗透性),自我界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明确的自我界定和不明确的自我界定。自我界定明确的人有如下特征:倾向于把不同类型的体验(如思想与直觉,幻想与现实)区分开,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明确的分类;注重细节和秩序;比较注重有意识的活动;不善于接受、吸收新信息。与此相反,自我界定不明确的人有如下特征:不刻意地把内心活动分开;不拘泥于细节和秩序;相信直觉;善于接受、吸收新信息。

三、自我界定与外语学习

(一)自我界定与外语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冒险精神

自我界定与模糊容忍度密切相关。模糊容忍度指的是对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模糊现象能够容忍的程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许多模糊的不确定的、不完整的甚至有矛盾的信息(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需要处理许多信息差。因此,外语学习者需要对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模糊现象的有一定的容忍,否则在遇到各种语言学习中的模糊现象时会容易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自我界定明确的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较低,而自我界定不明确的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较高。

自我界定与冒险精神也有密切的联系。语言学习策略中有一项就是“明智地冒险”,即在有可能犯错会丢脸的情况下也要敢于冒险地运用语言。根据Ehrman的研究结论,自我界定明确的人在生活中不喜欢冒险,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在老师提问时,自我界限明确的学习者在没确保自己的答案、组织的语言完全正确时不会轻易尝试主动回答问题。自我界定不明确的学习者则与此相反。

(二)不同自我界定的外语学习者

学习者的自我界定对于其外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不同自我界定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偏好,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优势也有劣势。

在学习偏好方面,有明确的自我界定的学习者有如下特征:比较喜欢结构清晰、目标和规则明确的课堂教学;喜欢分析型的学习方法;喜欢清晰、明确、有准备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例如句型操练),不喜欢角色扮演、模仿等需要即时反应的活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自我界定明确的学习者优势体现在:擅长计划、组织和监控自己的学习。但是,自我界定明确的学习者在结构不清晰的、目标不明确的以及需要临场发挥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善于接受、吸收新的信息;遇到语言学习中的模糊现象时无法容忍(例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会忍不住停下来查词典;在听力过程中过于注重细节,遇到不明确信息时难以把握材料的主要意思;在学习语法时遇到普遍规则外的特殊情况时会难以接受);不善于移情。

在学习偏好方面,自我界定不明确的学习者有如下特征:喜欢那些重意义和内容学习活动,不太关注形式;喜欢非线性(随意)的学习方法;希望一下子获取全部信息来把握整体,不喜欢碎片化的信息;喜欢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喜欢在体验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自我界定不明确的学习者的优势体现在:善于接受、吸收新信息;善于在外语交流中使用补偿策略(学习者用于弥补语言知识不足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如语码转换、使用替代等)和情感策略;善于移情;对于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模糊现象能够容忍;具有冒险精神(例如,在外语课堂中对于老师的提问虽然没有100%确定自己的答案正确,也会愿意去尝试回答)。另一方面,自我界定不明确的学习者在外语学習中劣势体现在:因为总喜欢一下子学习所有的内容,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认知负荷;难以集中问题,不擅长从所有信息中决定哪些需要或不需要内化;不善于系统地组织、整理自己的知识;缺乏适当的深虑。

四、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学习者的自我界定与外语学习有着密切联系。不同自我界定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同的学习偏好,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这点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帮助学习者取长补短,促进外语学习。

第一,外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习者的自我界定,因为教师在做任何关于教学决定时首先要了解学习者。教师可以参考Hartmann Boundary Questionnaire量表来测量学习者的自我界定。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自我界定知识的了解,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课堂行为或与学习者交谈的方式来了解学习者的自我界定。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习者对于需要现场发挥的课堂活动的反应或者询问学习者对需要现场发挥的课堂活动的看法来大致确定学习者的自我界定,因为一般来说,自我界定明确的学习者极其不喜欢这类型的活动。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访谈学习者,询问他们是否强烈要求清晰明确的知识讲解来确定学习者的自我界定,如果答案为“是”,那么大致可以确定该学习者有明确的自我界定。

第二,外语教师可以在确定整个班级的学习者的总体自我界定后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来满足不同自我界定的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如果不加分析地给学习者安排不符合其学习偏好的学习活动,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例如,对于自我界定非常明确的学习者,如果经常给他们安排一些需要临场发挥的学习活动,那么很容易使他们无所适从,频繁的失败体验会挫伤他们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不利于他们成就动机的形成。在不得不给学习者的安排某个不符合其学习偏好但本身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活动时,应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额外帮助和鼓励。

第三,外语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认识自己的自我界定,促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对于自我界定明确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引导鼓励他们放松自己的自我界定,让他们认识到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模糊的现象,提高他们对模糊的容忍度。例如,在训练学习者的外语阅读时,对于自我界定明确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帮助引导他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猜词、忽略不重要的细节等策略。对于自我界定不明确的学习者,教师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劣势所在,引导他们学会应对策略以免所吸收的东西成为一种无组织的经验积累,帮助他们把所吸收的知识信息进行结构和层次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芃芃.从自我界定看第二语言习得[J].中州大学学报,2007.01:68-69.

[2]Johnson,K.2002.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Hartmann,E.1991.Boundaries in the mind:a new 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New York:Basic Books.

猜你喜欢

容忍度界定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模糊容忍度与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研究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口语产出质量与模糊容忍度的相关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模糊容忍度调查研究
深入理解消费者价格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