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县黑裘皮羊遗传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9-09-10郎侠赵志艳张广李占伟王彩莲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岷县

郎侠 赵志艳 张广 李占伟 王彩莲

摘要:对岷县黑裘皮羊遗传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保种培植特色产业、产业带动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岷县黑裘皮羊产业发展的建议,即政府扶持促进产业发展,畜牧管理部门加强技术指导,产业化运作扩大养殖规模。

关键词:黑裘皮羊;遗传资源保护;产业化开发;岷县

中图分类号:S8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1-0067-05

Abstract:Thepresent situ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of Minxian black fur sheep was investigated, in view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cultivat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promoting resource protection by industries,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xian black fur sheep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and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animal husbandry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strengthen technical guidance, and commercial operation should improve the quantity of breeding.

Key words:Black fur sheep; Protec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inxian

岷縣黑裘皮羊俗称“黑紫羔羊”,属于山谷型藏羊类型的一个生态类群,原产于甘肃省岷县,分布于洮河中上游高寒阴湿地区,是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优良裘皮绵羊遗传资源。具有抗寒、耐粗饲、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以生产黑色二毛皮而闻名,是我国特有的裘皮用品种[1 ]。该品种主产区位于岷县境内洮河中游一带,海拔为      2 500~3 200 m,属高寒阴湿气候[2 ]。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岷县黑裘皮羊形成了一系列适应高原特定生存环境的特点,为中国地方绵羊的宝贵资源[2 - 5 ]。近年来,受产业结构调整、禁牧措施实施、劳动力转移、绵羊杂交、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岷县黑裘皮羊的分布范围大幅度压缩,存栏量不断减少,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余万只锐减到目前的3 000余只,纯种数量不足200只,处于濒危状态。因饲养方式粗放,缺乏科学的选种,生产性能下降,为避免该品种消失,种群恢复和品质复壮是品种保护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措施,关注该品种养殖动态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1   产区概况

岷县黑裘皮羊原产地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是定西、天水、陇南、甘南等市(州)的几何中心。岷县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过渡的地带,境内海拔20 40~3 754 m,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属高原性大陆气候[1 ],山多高寒,雨雪较多,蒸发量小,霜冻早,夏季和初秋较暖,无酷暑,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生产条件恶劣[3 ]。全县有19万hm2天然草地。岷县黑裘皮羊主产区位于甘肃省洮河和岷江上游一带,中心产区为洮河流经岷县的两岸地区和岷江上游宕昌县的部分地区,岷县的西寨、清水、十里、梅川、西江等乡(镇)为其核心分布区,见图1。

岷县黑裘皮羊是在岷县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域特征的影响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裘皮用绵羊品种。加之当地群众偏好吸热保暖且耐脏的黑色衣物,素有穿黑裘皮衣的习惯,因此注重黑色裘皮的选择,使得黑羊数量不断增加,使该品种逐渐发展起来[1 ]。自20世纪末由于杂交改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岷县黑裘皮羊群体数量逐年减少,品种质量持续退化。据业务主管部门统计,截止2017年9月岷县黑裘皮羊存栏量不足0.9万只,纯种黑裘皮羊不足200只。2006年被岷县黑裘皮羊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第662号)。2016年被再次列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濒危品种。

岷县黑裘皮羊属藏系绵羊生态群体,是在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粗毛羊,是甘肃特有的畜种资源。主要特点是体质强健,体型较小。公羊有角,向左右平伸,母羊大多数无角(无角母羊数在群体中比例达87.5%),纯种黑裘皮羊全身呈黑紫色[2 ]。饲养条件下,成年岷县黑裘皮羊进行称重和体尺测量如表 1。

岷县黑裘皮羊体型小,体重较轻,产肉量小。羔羊肉肉质最佳,具有鲜、细、嫩、香的特点。成年公羊平均体重36.80 kg,屠宰率为44.23%,1岁公羊的体重达到24.90 kg,相当于成年羊的67%。成年母羊体重36.38 kg[1 ]。

岷县黑裘皮羊以生产黑色二毛皮闻名,其所产的二毛皮,羊毛纤维的平均自然长度超过7 cm,呈环状或半环状弯曲,毛纤维从根到尖全黑,光泽悦目,皮板较薄[2 ]。

岷县黑裘皮羊1a可剪羊毛2次,4月中旬剪春毛,9月剪秋毛,平均剪毛量重0.7 kg,所产羊毛品质一般,可用于擀毡。

岷县黑裘皮羊母羊初配年龄在1.5岁以上,发情配种时间集中在8 — 9月份,妊娠期149~152d,次年1 — 2月份产羔,多为单羔,平均初生重为3.00 kg[4 ]。

2   存在的问题

2.1   饲养管理粗放

多年来,岷县黑裘皮羊主要以放牧为主,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羊只靠天生存,羊只体况随着季节变化而波动,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乏(死)”恶性循环状态,疾病防控不到位,先进的养殖技术难以推广,劳动效率低,导致黑裘皮羊生产性能退化,养殖数量减少[3 - 6 ]。

2.2    缺乏有计划的选种选育

养殖户缺乏种质资源保护意识,选种、育种知识匮乏,无目标、无计划的杂交乱配、近亲繁殖导致岷县黑裘皮羊个体变小,繁育率、成活率降低,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下降[6 - 8 ]。

2.3   种质资源亟待保护

家畜品种的保护,不同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后者一般是以生物多样性理论为基础,而前者的保护则是基于人们的经济需求。家畜品种是人们按照需求经过相对较长的历史阶段,通过自然风土驯化及人为筛选得到的动物种群,它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这样的品种一旦消失,损失是巨大且无以挽回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岷县黑裘皮羊随着产区环境的恶化,营养供给不足及近亲繁殖严重,导致该羊品种退化,生产性能在不断下降,存活数量也不断减少。如果不人为干涉,加强选种育种,这一特色畜种会有灭种的可能。

随着羊产业的加速发展,引进新品种在产区进行杂交繁育。以卡拉库尔羊、贵德羊为父本与岷县黑裘皮羊杂交在岷县黑裘皮羊产区已逐步推开。虽然甘肃省为岷县黑裘皮羊的保护划定了3个县(市)的8个乡(镇)为保护区,不允许进行杂交改良,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群众自发杂交育种难以控制,对岷县黑裘皮羊种群的品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保护岷县黑裘皮羊迫在眉睫。

3   发展建议

3.1   政府扶持促进产业发展

为促进黑裘皮羊产业发展,当地畜牧站可充分利用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建设黑裘皮羊保种场,建立核心群,严格按照黑裘皮羊品种标准进行选育,制定科学的育种目标、育种方案和選育方向,规范育种资料的管理和分析工作,完善育种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黑裘皮羊遗传资源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遗传资源动态信息,确保资源的长期、连续、安全的保护[7 - 8 ]。

除经济方面的支持之外,应充分学习与借鉴现代化生产经营理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养羊技术科技人才平台,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实施科学、高效、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广科学养羊技术,改进落后饲养管理方法,为养殖户提供生产技术保障[9 - 11 ]。

3.2   畜牧管理部门加强技术指导

当地畜牧管理部门应做好传染病的防疫以及寄生虫驱虫工作,提高实验室疾病检测的强度,尤其是在疫情爆发期间。一旦发现有羊只出现疫病要及时予以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并且还要第一时间将其与健康羊只隔离,以避免疫情的扩大和传染,为岷县黑裘皮羊的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还应保证草畜之间的生态平衡,有效解决过度放牧问题。可通过天然草地再植、施肥、防治毒草、防治鼠害等措施,提高黑裘皮羊场的天然草地生产能力。根据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放牧方式和适宜的放牧强度。利用耕地种植牧草进行补饲,降低春冬季节草原的压力,解决过度放牧问题,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的转变[10 ]。

3.3   产业化运作扩大养殖规模

岷县黑裘皮羊养殖数量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市场的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降低。为扩大种群数量,必须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调动他们的养殖积极性。

岷县黑裘皮羊作为产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对产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现代羊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可通过举办赛羊会,黑裘皮羊文化节等活动,调动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增强黑裘皮羊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应寻找优秀的羊只个体,提高优质羊的利用率,对改善黑裘皮羊的繁殖具有积极作用。

为提高岷县黑裘皮羊的知名度,畜牧管理部门要加大品种的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肉质鲜嫩爽口,毛皮产品柔软光滑等特点,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稳步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除此之外,还应注重黑裘皮的市场开发和利用研究工作,为种羊和产品销售创造更多的商机,提高保种工作的经济效益,增加牧民收入。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依赖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11 ]。

为带动岷县黑裘皮羊产业发展,当地畜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岷县黑裘皮羊养殖协会,将养殖户集中在一起,实行畜舍标准化改造,由专业人员对养殖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并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加强保种育种工作。除此之外,成立养殖协会,可实行统一集中进购饲料,统一岷县黑裘皮羊销售价格,共享养殖技术和信息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养殖技术、稳定销售市场[12 - 13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购买饲料等畜牧产品。在此基础上,为拓宽销售渠道,可以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和畜产品的生产为切入点,坚持在线销售与离线体验紧密结合,建立畜牧业生产数据、畜产品购销平台,依托现有邮政“产后农丰”系统和饲料、兽药等销售网点,建立村服务站,帮助农民购买生产资料,通过网络销售畜产品,实行上门送货上门服务[14 - 15 ]。

参考文献:

[1] 郎   侠.  甘肃省绵羊遗传资源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5-142.

[2] 赵有璋.  羊生产学[M].  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87-131.

[3] 甘肃绵羊品种介绍[J].  甘肃畜牧兽医,2013,

43(9):53-54.

[4] 王成强,白雅琴,秦红林,等.  岷县黑裘皮羊繁殖性能观察[J].  甘肃畜牧兽医,2017,

47(11):100-101.

[5] 白雅琴,秦红林.  岷县黑裘皮羊种群减少和退化的原因及对策[J].  甘肃畜牧兽医,2017,

47(11):102-103+110.

[6] 王成强,张   广.  岷县黑裘皮羊品种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16,35(6):76-77.

[7] 陈彩英,李   昕.  贵德黑裘皮羊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思路[J].  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8-9.

[8] 吴成顺,逯来章.  青海黑裘皮羊的保种与利用[J].  中国草食动物,2005(4):62-64.

[9] 陈   俊.  岷县黑裘皮羊冬季常見病的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2011,7(2):117.

[10] 唐万明,格格日乐.  我国肉羊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89-91.

[11] 郎   侠.  藏羊养殖与加工[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0.

[12] 祁冬冬,王晓波.  南阳地区发展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湖北畜牧兽医,2015,

36(7):40-41.

[13] 霍建青.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海北草地生态畜牧业[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2):56-57.

[14] 朱怀云.  畜牧养殖业电商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2):11.

[15] 戴旭明.  浙江湖羊的保种与开发利用[C]//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全国畜牧总站.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苏州:[出版者不详],2007.

(本文责编:郑立龙)

收稿日期:2018 - 07 - 17;修订日期:2018 - 12 - 10

基金项目:甘肃省草食畜产业体系牛羊遗传资源岗位(GARS-08);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学科团队项目“动物遗传育种与草食畜生产体系”(2017GAAS30)。

作者简介:郎   侠(1976 — ),男,甘肃岷县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羊育种、动物遗传资源评价及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研究工作。Email:langxiax@163.com。

通信作者:王彩莲(1974 — ),女,甘肃泾川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调控及草食畜生产研究工作。Email:wangcl1974@163.com。

猜你喜欢

岷县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机
岷县
甘肃岷县职教中心滑坡岩土体特性及稳定性评价
岷州宝卷文化形态综述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岷县扶贫对策建议
美学视域下的巴当舞服饰研究
对定西市岷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岷县当归文化建设的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