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县当归文化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2017-11-21张建强刘文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1期
关键词:岷县发展建议

张建强+刘文华

摘 要:甘肃省岷县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当归的主产地,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当归的栽培和应用具有1700多年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岷县当归产业发展迅速,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然而,当归文化的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没有重视当归文化作为当归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在产业品牌提升、价值重塑、促进当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当归文化的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基础上,提出了当归文化建设建议。主要有:加强当归文化的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举办当归文化节;举办当归美食大赛等。

关键词:岷县;当归产业;当归文化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1-0004-02

当归别名秦归、云归、四归、岷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为我国一味重要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始记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甘肃省岷县是当归的主产地,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因其质量上乘被誉为“岷归”。

岷县当归种植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种植、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美丽的传说故事、诗词、歌赋,大量的古方配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当归文化涵盖当归历史、当归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当归的历史文化、当归的中药文化、当归的养生文化、当归的饮食文化、当归的种植文化都属于当归文化的范畴。岷县当归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已经进入由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加工到产品质量的提升阶段,走品牌化道路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归产业要走上品牌化建设的道路,当归文化建设是关键所在。

1 当归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岷县在发展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同时也注重当归文化的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当归研究所,2013年升级为当归研究院,研发以当归为主的药品、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等产品,和省内其他研究机构共同承担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2006年和2008年举办过两届中国当归节,并建成了中国当归城和当归博物馆。2001年岷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2003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2011年岷县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品种为当归),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013年12月岷县当归被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甘肃省著名商标”,2014年5月当归种植系统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2015年6月“岷县当归”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3月,当归种植系统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已建成中国当归城网站、岷县农业信息网、岷县当归城电子交易平台、岷县药通网、以及全国专业网站在岷县的信息点等。以上这些成就,对弘扬当归文化,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当归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当归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岷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出路。当归的种植、加工、销售已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商贩、加工工人5万余人,中药材电商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当归种植农户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全年产值达11.8亿元。以当归为首的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岷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然而,与产业发展不太协调的是当归文化建设落后。主要表现:

2.1 当归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当归种植经济效益越来越高,农民种植意愿非常强烈,但是群众只知道种植当归能带来收入的增加,对当归的用途、功效、当归的传说故事了解甚少。据笔者调查,99%以上的岷县人未听说过当归的传说故事,90%以上的岷县群众没有消费过自己的产品,在岷县更见不到贴近百姓、通俗易懂的当归科普读物。

2.2 当归系列产品开发严重不足 产品是产业文化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产品开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归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下转8页)(上接4页)已开发的当归系列产品主要有浓缩丸、当归美肤水、当归醋、当归酒等系列当归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主要出现的问题是终端产品种类少,缺乏竞争优势。

3 当归文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快当归文化的挖掘、开发、宣传推介 组建当归研究委员会,创办《当归》杂志期刊,介绍当归的历史、种植加工技艺、功效和当归的各种食用方法;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以当归为主题的小说、诗歌、散文、书法、美术、影视、音乐作品,丰富当归文化;召开当归文化研讨会,发表研究成果,组织创作出版系列当归文化专著;成立宣传当归文化的专业文艺团体,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大力宣传当归文化。

3.2 举办当归文化节 当归节庆祝方式以经贸活动为主体,辅以文艺表演、体育活动、观光旅游活动相配合。以文学创作、秧歌、灯展、歌舞、画展、诗会、故事会、运动会、露天晚会、家庭演唱会等形式,讲述历史,展示民俗,举办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当归文化节,进一步扩大当归文化、当归产业的对外影响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3.3 举办当归美食大赛 加快当归进入食品领域步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通过比赛的方式征集与当归有关的食品菜肴,由专家评委打分决出高下,对优秀的创意产品给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当归在人们脑海中的传统印象,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当归不仅仅是一味药材,更是日常生活中很可口实用的食材,推动当归产品走上餐桌、走进大众生活。

3.4 加快新产品开发、推广普及 通过产品来促进当归文化的发展。在本地开发当归保健实用汤料,菜肴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牛肉汤、当归乌鸡汤、当归补血汤、当归花茶、当归蜜茶、当归保健酒、当归饮料、当归醋等配料。在定西市加大推广宣传这些产品,给与大力资金支持,鼓励当地消费者消费当归产品。在定西市及周边形成当归特色饮食文化,并有序引导当归饮食文化扩散,加快这种文化的扩散速度;加强当归化妆品的研发推广、整合营销。重点开发推广当归美容霜、护手霜、防晒霜、当归牙膏、当归面膜、当归洗发膏、当归沐浴露等系列美容产品;加快当归配方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当归作为中药,使用非常广泛,素有“十方九归”之说。著名的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乌鸡白凤丸、四物益母丸、八珍益母丸都含有当归。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开发当归配方,以岷海制药厂为生产基地,加快当归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丸、中药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推广、宣传和营销,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5 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当归种植、加工的技艺文化和历史文化都可一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和挖掘当归文化特色产品、提升当归品牌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有着重大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姝琛,崔为.试论人参文化与长白山人参的品牌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6):24-25.

[2]张建强.岷县当归产业面临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15(19):9-10.

[3]严辉,段金廒.我国当归药材生产现状与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09(4):12-17.

[4]赵欢,冯利.中药材价格暴涨成因分析及风险防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716-17717.

[5]王引权,后顺心.推动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与策略选择[J].中国现代中药,2012(5):6-9.

(責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岷县发展建议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