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2019-09-10伍敏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情感表达创作

伍敏

摘 要:当代中国古典舞想要拉动观众的情感共鸣,就需要在创作时加强情感的融入。本文首先分析了古典舞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呈现方式,最后分析了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动作构成,以期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情感表达;创作

当代中国古典舞作品往往都是一些大型作品,作品内涵丰富,恢弘大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比如《昭君出塞》等。当然,除了一些大型的古典舞剧作品之外,一些小型的古典舞作品也备受好评,比如《扇舞丹青》等。在这些优秀的古典舞作品中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感表达的丰富性。

一、古典舞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意义,中国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情感表达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古典舞工作者们在建构这种新型“古典”体系之时,不止渗透了到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精神并且考虑到了其与当代其余文化艺术的关系,做到了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中建构符合民族时代审美特性的舞蹈文化形态种类。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对于中国古典精神的传承作用和意义,是别的艺术门类无法替代和取代的。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不是单一的、片面的、门类性质的,而是刻入骨髓的中国古典精神的传承性表达。

二、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呈现方式

(一)内外统一,形神兼备

“内外统一”即演员的内心要与肢体动作相统一,内心即情感。编导在进行舞蹈编排时要思考动作所表达的情感类型,并非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情感类型,但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至少要有两种以上情感的转换,肢体的动作变化也要与内部的情感转变协调一致。例如在《秋海棠》这部舞蹈作品中,演员演绎的是一个历经坎坷与磨难、饰演花旦的男伶人(后被人破相)回忆自己的悲慘经历,当中有两次现实与梦、梦与现实的情景转换,非常考验演员肢体和情感的掌控能力。舞蹈的开头,音乐渐渐响起,演员蹒跚而行,目光呆滞,营造出一种“悲”的气氛。当凤冠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演员仿佛回到了光芒万丈的过去,他的眼神迸发出光芒,与之前的暗淡无光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动作强健有力,体内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然而轻抚脸上的伤疤,一下子又被拉回现实。封建社会的压榨和不公允使他想要拼命挣扎、逃脱,情感转换到第二个高潮,他的动作更加紧凑、更加激烈,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愤怒;最后,回到现实,凄凉如初,老人缓缓脱下一生钟爱的戏服,神色暗伤,步履沉重,渐渐远离观众的视野,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让观众不忍直视。几次大的情感变动和肢体变化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使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中国古典舞是内外统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寄情于物,借物传情

西方文化比较大胆、开放,而东方文化则比较含蓄、内敛,因此,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截了当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诗词、书画作品等皆如此,舞蹈艺术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古典舞的创作者们就不断从中国戏曲、武术中汲取营养,在他们的探索下,“身韵”随之诞生,由此,中国古典舞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寄情于物、借物传情的爱好,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舞表演中也极其常见。借物传情需要恰当地选择和利用“物”,将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打动观众。在我国古典舞的经典作品中,不乏一些在“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的作品,如《扇舞丹青》,观众看多了温婉可人、婀娜多姿的古装美人,束发劲装的王亚彬则让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伴随着《高山流水》的古琴声,扇子在表演者手中挥舞得游刃有余,时而舒缓,时而极速,在虚幻与真实的情景中不停转换,让观众顿觉心旷神怡,欲罢不能。

三、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动作构成

(一)形为基础

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形态、体态、路线都可以称之为形。简而言之,就是一看得到的形式和变化都是形的范围。形之于所有的舞蹈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舞蹈的载体,是舞蹈传达的物质基础。通过长久的发展和剖析,古典舞的形具备了“拧、倾、圆、曲”的基本身体形态、姿势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对古典舞的形态进行完善,逐步加入多种元素,使得古典舞的“形”日臻多元。

(二)神为灵魂

一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都可归为“神”,是对舞蹈内部的要求,如“以神领形”、“形神兼备”。在中国古典舞中,神韵是可知、可感的,不仅如此,神韵还是“形”的生命点所在,如果没有了“神”,“形”就只剩下了类似于运动的动作运行轨迹。京剧艺术家钱宝森先生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与总结,叫做“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夕。意思就是,形只占三分劲占六分心意神占八分无形者能达到形、劲、心意融会贯通的境界。

(三)劲为骨架

劲是动作过程中的劲力的变化,力的大小快慢、缓急、轻重。是用劲的道理,也就是运用力度的方法。还有内在的节奏处理、节奏的变化,动作之间力度的对比、反衬以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疏密相间等。劲是内心节奏的外化表现,也是情感表达的表现方法之一。劲的力度不是平均的,而是弹性动作结构,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区别。

(四)律为筋络

律包含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双重意义,身法的规律如“求圆规律”、“欲左先右”、“欲扬先抑”等。律的基本要求是动作接动作必须通顺,这被习惯称之为“正律”而“欲左先右”、“欲扬先抑”等规律被称之为“反律”。“反律”是中国古典舞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能够造成动作起伏跌宕、正反交替的效果,产生较为强烈的对比性和起伏感。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是以情感表达为核心,为本体的,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从肢体语言、动作体系到舞种的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中国古典舞情感表达的本体中心的特点。在中国古典舞将来的发展中,表达情感一样也是其最终目的和本体的核心。当代中国古典舞不光是继承了中国古典精神的内涵,还以时代发展的独特视角表达了现代人热衷的情感,古今交汇,精神不灭,情感永存。

参考文献

[1]杨钰姣.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周雅琼.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情感表达创作
Jazz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