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10段辉琴沈晓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

段辉琴 沈晓平

[摘要]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突破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产教脱离、科教分离、师生隔阂等障碍,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其要点有三:一是途径和方法。通过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师生融合和校地融合等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力。二是方案和過程。通过构建

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目标和结果。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人文情怀和商业素养兼备的具有跨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跨界融合;创新创业;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1001305

Exploring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Mode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Duan Huiqin,Shen Xiaoping

(College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China)

Abstract: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mode in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s conducive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such as barriers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disengagement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epa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gaps bewt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that it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is mode has three main points. First, the ways and method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nnovation training, the teacherstudent partnership,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we will integrate resources of all parties and form a synerg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he second is the program and proces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tier Progress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third main point is the goal and the result.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border trends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ie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systematically think and comprehensively apply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talents from singledisciplinary to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so tha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ersonnels with crossborder capabilities, professional expertise, humanistic feelings as well as commercial wisdom can be cultivated.

Keywords: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1地方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并实施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1]。

地方应用型大学为满足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虽然地方应用型大学无法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开展高端原创性理论研究,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应用和市场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课题组2016年的调研结果显示,研究型大学学科水平和整体科技创新实力较强,学校社会资源丰富,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率较低。地方应用型大学因其特定的学科背景、地方及行业资源,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其创业项目容易落地孵化。

不过,从地方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近几年都有较多的投入和明显的进步,但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多部门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及教师科研工作互相脱节,学生的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方案不成体系;教育偏理论,实践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不高;高校和企业之间深层次合作不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学校可用的创新创业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如何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2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设计

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定义: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提出,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指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开创性人才[2]。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既包括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也包括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专业和创新创业融合能力的培养。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年1月

第33卷第1期段辉琴等: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指通过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等途径和方法,突破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产教脱离、科教分离、师生隔阂等障碍,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力。

22方案和过程

通过构建“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课堂融会贯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内参加的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实验、课题研究、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实践活动等;第三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外、境内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包括创业企业调研、实习和亲历创业等;第四课堂是指学生在境外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包括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创新创业实践和学术交流等[3]。

23目标和结果

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跨界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完成以实际任务为导向的综合项目练习,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人文情怀和商业素养兼备的具有跨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探讨地方应用型大学如何构建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3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图1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across borders

31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围绕学校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院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有责任、敢担当、善沟通、懂合作,有创新精神、有创业意识、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品格塑造和精神培育“四位一体”的核心思想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32构建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为核心,以完善课程体系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在师资、设施、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从2012年开始启动创业教育工作,由点到面地

实施了面向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面向在校生开设创业选修课、面向有興趣的学生组建创业社团、选拔优秀团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工作。近两年,学院对创业相关的工作进行统一整合和规划,构建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施路径和保障体系等。

学院坚持统筹规划和分层递进相结合,广谱式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学、校内外实践、毕业教育等各环节,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学院已初步形成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导向的专业课程、创新创业集中实践、创业类毕业设计(论文)的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通过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短期培训课程等方式让学生灵活选择,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活动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形成四年一贯制、校内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从2017级开始面向全体同学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目的在于全面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在此基础上,部分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可继续选修《设计思维》《创业实务》《产品故事及项目路演》等课程,也可以参与学院统一组织的创新创业集中实践,系统学习创新创业的流程、工具和方法。对于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同学在大四期间可以选做创业类毕业设计(或论文),在导师指导下,以项目为载体,在小步试错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创业经验,获得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除了纳入教学计划的系列课程以外,学院常年举办企业家讲座、创业沙龙、创业明星故事会等活动,通过营造创新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针对部分有兴趣创业的学生组办创业社团,开设创业人才训练营,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并不断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对在校期间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教练辅导,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及场地支持等各种服务。

33以项目为载体的跨学科能力培养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的“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通过对全球雇主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国家更重视毕业生的软技能,例如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而中国更重视实用技能。这样的差异也体现在“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上。同时,在71%的受访雇主看来,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以及对问题式学习的应用[4]。

由于中国高校現行管理体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师科研和教学脱节,不同专业之间在教学上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思维方式单一、团队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跨学科能力,从而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

以美妆工坊为例,该工坊面向全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同学们结合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产品类别,自行组建跨专业项目团队,通过申请,经批准后入驻,开展产品设计、研发改进、样品试制和用户测试等活动,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实现从创意点子到项目落地的转化。在此,学生既可强化对生物制药等专业知识的应用,也可参与包装设计、营销、服务与管理等多模块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还可基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做健康洗护类产品开发及成果转化工作。目前,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纯天然洗护产品涵盖手工皂、面膜、精华素、唇膏、护手霜等多个品类。在此孵化的“岸芷汀兰”团队获得2018年北京市高校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2018年已有毕业生在前期工坊实践的基础上,创办了“北京爱植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4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以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服务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跨界融合,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促进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快速成长和优质创业项目裂变生长。

1) 科教融合

将师生的科研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将师生的科研成果通过实物、视频、模型或虚拟现实等形式转化为可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案例或实践项目;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作为大学生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生创业类毕业设计的项目来源。通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教融合路径(如图2所示),最终实现教师科研、第一课堂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参赛的有机结合,促进更多的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大赛成果落地。

2) 专创融合

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趋势,通过模块嵌入和渗透的方式,将市场调研、用户分析、产品创意、成本收益等内容引入专业教学当中,通过组建与专业密切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产品研发、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和掌握创新创业的精神、理念、工具和方法。

3) 校地融合

学院坚持服务北京、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密切合作,积极推动高校面向地方和行业的技术性成果转化,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创业导师的作用,弥补校内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4) 师生融合

图2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教融合路径图

Fig.2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 map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师生之间有天然的默契和情感联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老师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的参与下与市场对接,通过小步试错和快速验证,可以大大加快教师成果落地和推广的速度,真正实现师生同创。

通过跨界融合,重点培育和引导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同学借助学院的专业优势和科研平台,围绕“互联网+”、生物农业、食品保健品、健康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创业。充分发挥学院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推动研发和市场结合,国

内和国际接轨。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通道,以项目为

纽带聚合多方资源,助力学院师生创新创业

成果快速落地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快速成长。

实践证明,地方应用型大学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探索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通过构建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师资、设施、制度和经费等保障平台,在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师生融合和校地融合的路径驱动下,以项目为载体强化对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祖翼.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3(8):42-43+47.

[2]张福利,郭文娟,韩美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34-36+43.

[3]周泓,王春波,孟礁.大学生四课堂融合平台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8(16):167-168.

[4]佚名.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国大陆7所高校进百强![EB/OL].(2018-11-16)[2018-11-19]. http://www.sohu.com/a/275798628_408078.

[5]杜永红,王君.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6):37-41.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