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岛》《竹节人》文本细读

2019-09-10姜树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竹节小白菜小岛

姜树华

《小岛》:从“小”字读大爱

统编本教材中增添了不少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集中体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守卫边关海疆,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精神的英雄事迹,读来感人,心生敬仰。《小岛》是著名军旅作家陆颖墨的短篇小说,只要读上一遍,便能强烈感受到小岛上战士们想念家乡,用祖国泥土种畦菜地,感动了将军,一起晚餐的生活场景。故事真实平常,话语感人,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战士们对祖国、对将军的敬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群“最可爱的人”的形象,这也是大多数读者一读即明的。但笔者更在意文中看似不经意间提及到的几处“小”——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第一次见到“土也很少”的说法。作者开篇便讲“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由土地少到岛屿小,再到像一片云,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后文作者跟进描述“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进一步印证小岛之小。开篇用了两个自然段,似乎一直都在表述着这座小岛之小的程度,这是为何呢?一群年轻的战士,远离家乡,整日坚守在一个弹丸之地,那种孤独感可想而知。这是一个生活资源匮乏、连长树长草都很困难的地方,陡然间,让我们对这群战士油然起敬。

“好家伙,小小一块菜地,菜的种类还挺多”“那是一盘小白菜”

这两句话出现在前后文不同的语境之下,前者是将军弯腰细看战士们种下的小菜地;后者是晚饭时,战士们给将军端来的一盘菜。这显然是一块不同寻常的小菜地,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小”,更在于这么小的面积竟有好多种菜。联系前文,我们知晓这些菜种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们从自家带来的。晚间,炊事员端来一盘子小白菜,将军的表情却是“脸色马上变化”,毫无疑问,这是一盘不同寻常的小白菜,绝不亚于山珍海味,将军的第一反应是“走,去看他们吃什么!”这里是一处感叹号,表明将军对战士们的爱护。“一盘小白菜”透出的是将军内心对战士们生活的关心。

“‘一个星期吃一次’队长声音小了”“‘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边上小声地说。”

这两句话是队长对将军的两次汇报,第一次汇报的是日常情况,第二次汇报的是大家的心愿。但两次话语都是小声地表述。汇报队员每星期吃青菜的情况为何要小声呢?是不是队长说的这句话不是实情?于是才有将军跟进式的强调“我问的是今天”。原来今天是战士们的特意安排。队长汇报大家的心意时,这时的小声,就是内心真实的表白,发自肺腑真实情感的流淌。当得知大家从自己家乡背来的土上摘下的菜凑成一小盘子时,“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将军完全读懂了大家的心意,感受到的是战士们的暖暖爱意。遇上这样的情形,谁不心生感动,暖心融融呢?

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生动的教材,会产生强大的信念,翻滚起巨大的能量,催人奋进。课文读完了,文中出现的几处意味深长的“小”,或许一直会驻足在我们心中。那个“小岛”,如果让你给它取个名字,你心中的那个岛名又会是什么呢?

《竹节人》:

多角度阅读,收获别样精彩

打开课文,文前的导语很是醒目:如果给你这三个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笔者建议: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我们可以先快速读全文,筛选相关内容,再仔细读。“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个任务,则需要读读、停停,想象品味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部分。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则需要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把它讲出来。面对不同任务,应采取多角度阅读,收获别样精彩。

“筛选”式阅读中了解“竹节人” 。快速阅读文本后,很容易就能筛选出竹节人的制作及玩法的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第3~19自然段。制作竹节人所需要的工具极其简单:毛笔杆、工具刀、鞋线和针就可以了。制作工序复杂吗?“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这个“把……这就是……”以及接下来的“就成了”,可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物资也是极其简便的。竹节人制作虽然简易,但好玩有趣。你瞧,“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这些语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童年时期“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得意洋洋。

“想象”式阅读中感受快乐童年。斗竹节人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想象品味文本的第9~15自然段关键词句,一些画面犹在眼前。 “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这是简单的玩法。“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斗士”与“傻样子”的差异,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模样,当时游戏胜利的喜悦心情不言而喻。“系上一根冰棒棍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作者反复使用“……就成了……”这样的句型,想强调什么?那是一份对自己所创造的武器极其得意的自豪感。“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于是对方大呼胜利。”别出心裁却弄巧成拙的那份尴尬,只有当时的“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来说明它的玩法?笔者以为,作者一方面担心读者可能对当时那个年代的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另一方面,作者在反反复复的说明中,蕴含了对竹节人真切的情感。

“质疑”式阅读中勾起美好回忆。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讲了我和同桌上课玩竹节人被没收的故事。下课后,我“眼巴巴”看别人玩得欢,内心怨恨沮丧。但是当我们看到老师玩得入迷的时候,刚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立刻化为乌有。读到这儿不禁令人疑惑:写老师的这一部分内容和主题有什么关系?可以删掉吗?细细比较作者前后的心情变化及老师前后的行为变化,这部分内容其实是作者的匠心安排。上课时都忍不住玩竹节人,是作者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是竹节人的魅力无穷?当你读到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竟然受到老师的青睐,这个游戏的有趣便不言而喻了。此外,作者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爱可亲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就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进一步深化了课文主旨,也唤起了每个读者內心深处的童年意象。

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便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竹节人》一文,我们可以从“筛选式”阅读、“想象式”阅读、“质疑式”阅读等多个角度,一路递进,纵深阅读。一起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中创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竹节小白菜小岛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我的小白菜
梦中的小岛
“竹节人”中说“趣味”
假如我是一座小岛
学做小白菜炒油面筋
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