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万花筒》(统编本四上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2019-09-10沈培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木船万花筒例文

沈培

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学习要素是: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两篇课文以及课后习题、例文都围绕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展开学习,为习作做好了铺垫:《风筝》,是了解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些方面,是如何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的;《麻雀》,是了解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如何活灵活现地展现猎狗与麻雀相遇时的情形;课后选做题和“初试身手”也是说一件事的过程和写过程的练习;例文《小木船》是了解怎样将友谊破裂与和好的过程写清楚;例文《爬天都峰》是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一件事情,从三年级就开始训练了,写清楚经过是难点,习作《生活万花筒》是在这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选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听说的。其实,就是有条理地写一件事,把经过写清楚,能写生动出彩就更好了。

设计理念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独具特色的,帮助学生从生活中选出事件是关键。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教学时,我利用课文的例子,先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清楚;再借助例文《小木船》的第3自然段“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引导学生将经过分步骤说清楚;最后通过微课展示范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穿插在动作之间,将经过写清楚”,引导学生尝试“动作分一分”的方法,体现习作的增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视频,回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通过表格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清楚。

2.借助思维导图、微课学习资源包,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互相评价事情是否写清楚了,并参考同伴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准备:

《生活万花筒》预习单: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学校读书写字,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在家种花、养兔、弹琴,和家人一起做美食、旅游……其中,有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也有家人、朋友、同学遇到的。有开心得忘乎所以的事,有难过得痛哭流涕的事,有烦恼得无处倾诉的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哪些让你印象最深?选择三件写下来吧!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视频唤醒回忆。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看起来平淡的生活里,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瞬间,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播放学校和家庭生活内容的剪影视频)

2.事件头脑风暴。

师:(播放音乐)我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回忆,闭上眼睛,想一想哪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小组讨论,学生写出关键词,如:做蛋糕、捉蝌蚪、一个人走夜路、学跳广场舞等。每组派代表将关键词词卡粘贴到黑板上,并交流。

引导:我们的生活就是个万花筒,这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都可以变成我们笔下的文字,可以编出属于我们班级的成长故事书——《四(1)班生活万花筒》,到时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读一读,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板块二  明确要求,布局合理

1.审清要求,确定范围。

出示教材中的文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要注意的。

小结:抓住关键词语明晰习作要求——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只要是印象深刻的事都可以写;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2.回顾课文,理清思路。

出示《爬天都峰》一文,梳理起因、经过、结果,共同完成表格。

3.自主选择,完成表格。

学生选择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完成表格。

板块三  借助导图,经过分步

1. 以例文《小木船》片段为素材,梳理写清楚事情经过的思维导图。

出示例文《小木船》第3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友谊破裂的经过写清楚的?

(1.玩小木船。2.失手摔坏小木船。3.发生争执。4.生气踩坏小木船。)

小结:这段话把经过分成这样四个步骤,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帮助讲清楚事情的经过,我们好像看到了当时友谊破裂的情景。

(板书:经过分步骤)

2.学生扩展自己写的事情“经过”的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句列一列。

板块四  聚焦经过,微课增量

1.学生借助导图写事情的经过。

2.展示学生作文,交流评价。

3.微课讲解,进一步指导学生把经过写具体的方法。

微课配音:同学们,你们能用上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事情的经过,真了不起!但是有些事情只有动作还不能将其写清楚,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学过的课文《麻雀》,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我们也可以在动作之间插入一些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动作分开,让事情的经过更清楚、具体。如:

我看着可爱的妹妹,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她抱了起来,左右摇晃。她突然叫道:“嗯嗯啊啊!”(用“我”听到的把动作分开)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指了指桌上的手机。我心里很奇怪:什么意思?她想看手机吗?(用“我”想到的把动作分开)我迅速地跑到了手机前,拿了手机。她用手狠狠打了一下手机,“啪嗒”!手机摔在了地上。她不依不饶地对我这个“仆人”命令道:“奶!奶!”天哪,这可是全新的华为手机呀!她的破坏力咋这么大呀!我既担心她继续搞什么破坏,又很害怕她哭,不得不照着她的指示喂她奶粉。(用“我”听到的和想到的把动作分开)我给她泡好奶粉,递到她嘴边,她居然把奶洒了一地。看着静静躺在地上的奶瓶,被牛奶弄得一塌糊涂的地板,哎!(用“我”看到的把動作分开)我这个“仆人”又被迫成为了清洁工,只得拿起拖把开始拖地。

(板书:动作分一分)

板块五  评价修改,交流分享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对照评价方法评一评。评价方法:

能分步骤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能分步骤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

能分步骤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加入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将经过写具体(☆☆☆)。

2.全班交流分享。

(1)投屏展示学生作品,小作者朗读。

(2)结合星级评价,师生在习作单上批阅点评。

3.播放歌曲《万花筒》。

师:同学们,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习作就完整了。写完后交给老师,就可以汇编成属于我们班级的《四(1)班生活万花筒》!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清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木船万花筒例文
木船
最大万花筒
友谊的小木船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蝴蝶万花筒
小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民族万花筒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