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高校公民德育教育经验及中国启示

2019-09-10张建强

关键词:柔性公民加拿大

摘 要:德育教育肩负重要使命与机能,比较研究是改善其路径的良好方式。加拿大作为多元文化主义的范本,其德育教育原则包括柔性管理和主体参与;教育方式包括Presentation教学法、一般课程教育法、校园生活教学法;这些均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我国德育教育的特性有三个展开: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多维构建;教育原则是方向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差异层次与整体性原则、集成与创新结合原则的原则集合;教育方法更多的是传统讲授法。基于以上特性,加拿大高校公民德育教育能够给我国高校的启示是:添加并适格定位全球化公民德育观;增加学生presentation的比重与质量;丰富校园生活资源与服务;实现个性教育与分层教育。

关键词:公民德育教育;柔性管理;Presentation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公民个人而言,一套成熟德育体系,不僅能够帮助公民建立正确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以此为指导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对国家整体而言,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改善国家的道德环境和治理水平、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能够提升公众认同、民族自信和国家软实力[1]221。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指出,当前时代的挑战并非单一国家可以解决的,全球通行并追求的“公共善”作为一个命题被提出[2]。业此,德育教育的功能根据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机能、国家机能和国际机能。十九大报告中曾表示,在推进我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不能被动摇的,以其为基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24字价值观和中国梦必须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活动。我国社会文明建设还在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提升。这一会议精神揭示了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工作上存在挑战,中国特色文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在高校教育层面,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条、第3条、第4条等条目对学生、学校提出了德育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基于此,我国高校公民德育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被提出;同时,在“公共善”的追求过程中,单一地放眼我国、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道理众所周知,采纳比较研究的方式也符合我国文化兼容并包的特性。加拿大是首个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度,它尤为重视公民德育教育,这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3]37。在以上背景的创设下,本文以加拿大高校公民德育教育经验及中国启示为主题,在与加拿大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比较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出路。

二、加拿大高校公民德育教育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关并没有提出道德教育这一名词,某些高校也不具有专指德育教育的课程,但这并不妨碍实质上的德育教育在加拿大高校的适用。广义的德育教育是指对公民的道德、政治觉悟、意识形态、伦理观念、权利义务等方面予以教导的教育;狭义的德育教育则是仅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强调,并提倡确定的国家美德。实质上的德育教育则是“指导人如何成人”“指导人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教育[4]3。如:加拿大很多高等院校设计了政治课、伦理教育课等,并增加了这些德育课程的修分制教育,成为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5]93此外在院校实施的各类管理文件中还提出了学生“成人”要求,并对成人学生隆重举办成人典礼[6]622。基于对加拿大德育的研究和梳理,本文从原则和方法两方面入手,原因为具体的制度需要进行过分的本土化[7]70,而原则和方法总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一)教育原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高校校长会议上,加拿大各大高校都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8]720但这一概念于近二十年才被我国引进,[9]123由此可见,相对于我国,加拿大高校的教育原则相对先进,具有借鉴意义。

1. 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Flexibility Management或Soft Management)是在梅奥(George Elton Mayo)行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该内容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科学性特征,柔性管理强调要运用行为科学、心理科学及学科教育科学等,对学科内容进行细分管理,这也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10]298二是具有互动性特征,柔性管理讲究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性,它与刚性管理不同,在这一思维影响下,编织了一张互动网,从行政人员到教科人员到职工最后到学生,这些主体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三是具有动态性特征,柔性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类型,它脱离不了管理动态性特征,结合相关文件及近几年研究成果发现,在柔性管理影响下,加拿大高等院校创新了很多教育模式,如:挑战管理教育模式、放养管理教育模式以及支配管理教育模式等,这些模式各具优势,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在上述三大特征影响下,加拿大公民德育教育效果较好。当然,此处仍旧需要澄清的是,柔性管理为什么是加拿大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有论者指出,柔性管理是管理学引入教育学的典型例证,其不仅适用于教育学领域,因此不具有方法上的特殊性;与此同时,柔性管理时时刻刻与管理的具体制度挂钩,也不具有作为基本原则的稳定性[12]74。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并不成立:首先,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理念[13],势必要与具体的情景和问题相结合,任何问题的探讨均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因此柔性管理能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具体的特殊性,因此不具有特殊性的观点不成立,而不具有特殊性阻却其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管理基本原则的理由。其次,柔性管理与具体制度结合从侧面佐证了其是基本制度,例如柔性管理原则下的学生社团自主制度,其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治、民主管理、学术自由、发展多元、理念前卫的特点,但是这一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具体变迁,例如学生社团半自主制度、学生社团统摄性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网格状管理制度等,但唯一不变的是学校在学生社团中遵循的柔性管理原则[14]202,由此可见,在具体制度发生内部或外部的变迁时,柔性管理是其变动、改进所遵循的基础,更凸显了其基础性地位。

2. 主体参与

学生主体地位是加拿大较早确立并付诸实践的,我国虽然引入、承认并推广了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却没有体现“参与”。[15]15加拿大高校的德育教育体现主体参与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坚持学生为主导,对于德育工作的建设,教育对象是以学生为主导,认识路径主要是以学生为基点,通过研究、反馈等多种环节,由学生完成德育教育。将“行政人员”为主导转化为“学生为主导,行政人员为辅导,构建新工作网;[16]359需要明确的是,德育教育是多元化和持续化的,它需要坚持贯彻,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举办社团活动、讲座、体验活动等方式,将相关理论内容植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知;二是坚持实用主义,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引导下,德育教育的发展更重视实用主义,通过德教育让学生成人,能够应对生活工作中各种难题,能够理性对待任何问题,整个教育过程就是通过体验,让具体现实问题与抽象伦理内容柔和,从而全面理解德育内涵;[18]56若是德育课程与学生实践活动脱节,那么课程存在意义也就不大了;德育课程教育需要坚持实践,坚持与学生互动,即便是不存在相應的具体实施条件,也会通过现场模拟、感官体验、实体采访等各种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某一个德育教育的问题答案之中,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是划分阶段的,在德育教育的个人机能发挥不充分时,实用主义就会阻止国家机能和国际机能的发挥,例如在“利己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学生并不能接受相应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自豪感。

(二)教育方法

前文分析中也提及了加拿大德育教育非常注重实践,也正因如此在德育教育方法上,高等院校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很多教育方法。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此外也使高校发现了稳定的、符合原则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直至现在还在沿用,一些成熟的先进的教育方法被转化成为了教育范式。

1. Presentation教学法

作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哲学的产物,Presentation教学法意外地产生了实证上的效果,加拿大的Ellen教授指出:哲学课程、道德课程的教育主内容是概念性、抽象理论性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这些内容,[19]334Presentation教学法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法主要被运用到研究型学习、专题型学习、研讨型学习以及实践型学习中,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的是,该教育方法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让他们自主研究、发现,并分享自己理解成果,与教师与同学之间可以互动交流。这些教学方式在国内已经广泛适用,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还欠缺太多,其中原因众多,待至后文详解。加拿大高校教育方法与我国高校不同的是,Presentation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我国教育方法中还不能达到的,如:可以在一个课程周期内,将学生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将课程分解为多个研究专题,由学生讨论研究完成学习,教师需要做的是定期引导。

2. 一般课程教育法

对于德育教育这类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而言,概念的讲授和解决是必要的[20]41。在这一阶段不适宜采用学生讲授为主的Presentation教学法,因为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中出现的概念存在模糊的、感性的认识,若是全面了解了解这些抽象知识,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德育教育模式上还是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四种:(1)讲授法,即口头传授的形式;[21]101(2)案例法,加拿大高校时常采用Case-Teaching或Case Study Method来进行德育教育,这一方式包括“案例选编”“案例准备”“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总结”的环节;[22]251(3)启发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侧边启发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23]23(4)研讨法,即Seminar,加拿大的研讨教学模式处于领先地位,高校课堂大多数成U形,便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24]66。

3. 校园生活教学法

结合主体参与原则,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性是决定德育教育成果的关键,相比之下国外学生的自主性是远远大于国内学生的,他们的校园文化活动类型多,且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文化构建体系[25]。加拿大高等院校中,学生们创新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院领导也会给予全力配合与支持,随之发展演变了校园生活教育法,主要包含具体内容有:(1)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梳理各类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心理聊天室,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发展;[26]57(2)宗教咨询服务,加拿大国家中政教合一的,也是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27]72不同民族的学生,都会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学校也会为此做好各类调和工作,解决学生难题,充分发挥了个人技能。宗教咨询及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国家政治色彩;(3)学生自治管理,对于加拿大院校中非常重视学生自治权培育,对于学校管理及教育可以提出意见,且学生群体中还建设了很多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这些机构具有一定权利,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

三、加拿大高校公民德育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加拿大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特殊教育,立足了国家实际发展,并坚持学生为主导,柔性管理、主体参与等原则,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规范制度。但是在探讨其对我国的具体启示之前,应当首先明确我国道德教育的具体语境,从而测试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对于舶来品的兼容程度以及如何进行本土化的路径。

(一)我国高校公民德育之特性

我国高校公民德育的特性是指我国高校公民德育教育所具有的不同于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本土性的东西,[28]16解决该前置性的问题有利于理清我国引入加拿大高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方式。通过梳理及总结,本文研究中认为我国公民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入:

1. 思想基础

前文提及加拿大高校德育是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其教育内容仍然参照自由主义[29]。我国的德育教育毫无疑问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践行:从微观层面上看,德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增强责任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从中观层面看,德育教育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体系是具有积极影响的;从宏观层面上,德育教育对社会和谐建设,国家安定建设以及民族团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需要坚持贯彻[30]71,故此在德育教育需要夯实思想基础,主要集中在两个基础内容:一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二是始终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不能够脱离实践学习。德育教育内容要以中国梦,中国善为主导内容,强化培育核心价值观[31]58;立足国际舞台,通过德育教育,树立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信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辩证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批判地吸收和理解。

2. 教育原则

我国德育教育的原则多样,有一原则说,认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遵循“育人”的原则;有二原则说,认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提升原则”;有多原则说,认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遵循的原则众多,无法一一罗列,从整体的理念性原则到具体的方法论原则均有展现。总结了如下几点原则内容:一是方向性原则,德育教育与政治方针、政治规范等是统一的,只有立足政治现实,才能培育出更具长远目光的学生;二是实事求是原则,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因国家而已,而非套用某一模式或硬搬某一模式;三是层次性及整体性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要兼顾到整个德育教育的完整性;四是继承创新原则,德育教育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对于较好的传统教育方式还需要继承和沿用,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构建兼容的,科学的,适用的教育方式。

3. 教育方法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实施的德育教育存在集中性,从大一课程内容设计就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为主,且给予较高分数,成为必修课程之一,从而导致我国的教学方式完全依赖老师的变通。通过实证调查,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老师基本采用讲授式的授课方法,即采取单向的由老师到学生的灌输。与此同时,随着党对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生活的要求提升,学生党员的德育活动较多,水平提升较大,但是一般同学的德育教育与同学形成明显的对比。

(二)加拿大高校公民德育教育的本土引入

综合对比国内外德育教育发展及过程,可以看出:对于国外一些教育方法、经验可以适当吸收,甚至作为一条原则出现,即创新性原则,将国外较新的方式方法通过本土化的路径加以引入,从而实现路径创新;与此同时,加拿大的高校德育教育经验也给予我们众多启发:

1. 添加并适格定位全球化公民德育观

全球化时代,“公共善”被提出,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多元文化主义使得校园具有柔性管理的特质,这种观念也造成了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升。由此可见,我国也应当建立一种多元的文化观念,尊重他国的优秀文化,辨明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而不是采取封锁、抵制、全方位打击的方式对所有的外来文化进行批判和阻碍。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应当尊重少数民族和信教学生的个人信仰。这是建立一种“公共善”的基础。另外,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也应当将多元文化作为通识课程呈现在学生的课程选项之中。

2. 增加学生presentation的比重与质量

我国德育教育的Presentation甚少,一方面是由于主题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班级人数众多,无法调和Presentation的时间。前文分析了加拿大Presentation的教学经验,这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可以借鉴学习的,通过分组形式,将大规模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由教师将相关研究主题分配给个人,每一个小组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完成Presentation,学生可以综合多种研究方法,利用案例方法、文献方法、对比研究等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切实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综合素养等。作为公共资源Presentation可以實现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对学生作品进行综合点评和分析,提高学生参与性。笔者认为,通过这类方式,我国高校学生德育课程中Presentation的比重和质量均会得到提升。

3. 丰富校园生活资源与服务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内几乎都有社团组织,充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但是与国外院校社团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社团发展尚存在很多不足,如:社团管理体系不全;社团政策影响力小;社团自主性低;社团活动形式化;社团资金匮乏等,此外对于兴趣社团还不能划分到学校行政机关的学生组织,缺乏德育教育的传统和资源。故此建议我国高等院校应该配合学生社团提供更多扶持和帮助,借助社团组织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如:以主题讲座形式植入社团活动中,借助加拿大院校的相关经验,为学生开设心理指导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以及民族问题咨询服务等,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研究中心,构建和谐互动的校园文明氛围。

4. 实现个性教育与分层教育

实事求是是我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其内涵丰富,难以具体化,很多高校的德育教育建立在“以学校的实际”为基础的思维之上,从而错误地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能通过课堂点名、学分、考试成绩等方式“挽留”学生。加拿大高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当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德育水平的定期调查制度;其次,学校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一定的自主权限内自由发展;最后,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反馈信息、建言献策。

四、结语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它的对象是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理性的批判,引入了加拿大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经验,立足我国思想教育的实际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意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多院校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拿大学院中立足学校平台,结合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了多样化德育教育方法,有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通过研究、吸收、创新从而丰富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但是,并非仅有加拿大可以为我国所借鉴,对于我国高校如何实现良好的公民德育教育,这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及文化认同[J].社会科学战线,2010,(5):221.

[2] [美]迈克尔·桑德尔.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王佳祺编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7-6-7.

[3] 王建波.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存续的原因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37.

[4] 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3.

[5] 韩静.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课程及其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改革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9,(3):93.

[6] Jerome Kroll, Elizabeth Egan, Richard Keshen, Geoffrey Carre, Myles Johnson, Kathleen Carey, Moral Worry and Religiosity in US and Canadian College Sample, Mental Health, Religion & Culture, 2007, Vol.10 (6), pp.621-630.

[7] 严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J].教育研究,2017,(9):70.

[8] LeAnne Petherick, Producing the young biocitize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negotiation of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2013,(6):711-730.

[9] 王丽萍,龚燕.学生主体、实践育人与模式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4,(2):123.

[10] Hardy Cox, Donna and Strange, Achieving Student Success: Effective Student Services in Canadian Higher Educati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10:298.

[11] Nei Noddings, 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2:15.

[12] 崔海金.浅谈对高校学生的柔性管理[J].教育探索,2010,(9):74.

[13] 肖学斌,张忠臣.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8,(4).

[14] 周炳群.高校管理中的刚与柔[J].学术论坛,2010,(1):202.

[15] 黄厚明.学生主体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探索,2014,(4):15.

[16] Evans, Guiding Principle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tudent Affairs Philosophical Statem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1,(4):359.

[17] 于俊如.敬畏感:一个关于道德教育价值的话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5,(8)8:78.

[18] 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6.

[19] Singleton, From Command to Constructivism: Canadian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Inquiry, 2009,(2):321-342.

[20] 王腾.道德哲学概念阐释[J].道德与文明,2012,(4):41.

[21] 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101.

[22] Sherry, Joanne, Content Relevance in Case-Study Teaching: The Alumni Connection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8,(1):251.

[23] 唐爱民.当代西方教育思潮[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3.

[24] 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6.

[25] 肖希明,田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iSchools实践教学体系[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

[26] John Beck, Morality and Citizenship in Education, Cassel,1987:57.

[27] 王雪梅.加拿大文化博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72.

[28] 胡斌武.学校德育制度十年:问题与走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6.

[29] 常士訚.超越多元文化主義——对加拿大多元我嫩滑注意政治思想的反思[J].世界民族,2008,(4):6.

[30] 刘峻杉.转型期中国德育改革的可能突破[J].教育科学研究,2012,(1):71.

[31] 王华俊.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结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58.

基金项目:2016年运城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中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张建强(1978- ),男,山西阳泉人;运城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柔性公民加拿大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中小企业柔性体系的协同与共治机理
智动柔性充电弓亮相上海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首款柔性智能手机上市
公民并积极着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
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