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9-09-10李宇虹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培养策略

李宇虹

摘要: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德育工作实践探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以期对德育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工作;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英国作家查·艾霍尔曾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也是学校、教师帮助学生播撒良好行为习惯这颗“种子”的时期,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能够深刻学生对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认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利于学生的自律、自强。基于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从多方面探究,为学生行为习惯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立足学生主体,创新德育教学方法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落实。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結合课程改革需要,对德育教学工作做出调整,打破传统灌输讲解的单一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中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参与到行为的塑造与构建中来。例如在“干点家务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安排了干家务的实践活动,并要求家长配合学生记录做家务的过程,表达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深入体会父母劳动的意义,提高对家庭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与父母共同分担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完善班级管理,构建学生行为规范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明确的行为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保障。班级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场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到行为规范的制定中来,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特色制定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其次,明确班级管理细则,从学习、纪律、卫生等多个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在维护班集体利益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实现自我约束;最后,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班级管理规范的有效落实,检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并适当做出调整与优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塑造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三、丰富实践活动,培育学生行为习惯

我国近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阐述中,对于“做中学”十分重视,即在教育教学培养中,与其对学生进行“成吨”的说教,不如展开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自觉调整自身行为,并逐渐形成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运动习惯培养中,学校应保证每周的体育课时,严格杜绝其他文化课程对体育课时的占用,确保学生每周的运动时间;组织完善大课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项目,形成长效大课间活动管理规范,确保学生在活跃的运动氛围中提升运动素养,发展运动习惯。再如,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古诗词诵读比赛,师生共读等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坚持每日一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营造环境氛围,强化良好文化熏陶

“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构成隐性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的影响甚至比单纯的语言说教更加重要。因此,在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应重视环境的构建,让环境潜移默化对学生行为做出指导。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类物质条件,如打造墙壁文化,利用橱窗、展板、板报、标牌、镜框、条幅等形式装饰墙壁,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学风、校风,张贴行为规范,设计名人名言等等,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发展行为习惯。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教师应加强指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环境元素的设计与挖掘中来,形成更加贴近自身发展的班级环境,提高学生对班级环境的融入感与归属感,并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注重家校合作,巩固学生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依靠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但是回到家庭环境中,行为习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延续,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校合作出现障碍,没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巩固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作用。针对此,教师应在德育工作中,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互通有无,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在家期间的表现,明确行为习惯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评价学生行为习惯发展,并协调方法,为学生营造家校共育环境。

六、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学生的未来融入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从课程构建、规范制定、活动设置、环境构建、家校合作等角度引导并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月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变革及发展趋势分析[J].智库时代,2018(43):294-295.

[2]李云.“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447.

[3]王周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08):37-40.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培养策略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