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瓶颈问题的成因探析

2019-09-10孙倩

高考·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成因

孙倩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对提高全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的要求,各国国家教育部门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探讨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语文这门课程在各门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就备受瞩目,在众多教学方式改革中,在语文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的探究式学习脱颖而出,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多语文教学中并未被有效地使用,使探究式教学进入一个尴尬的瓶颈期,本文结合实践教学重点分析这种瓶颈期产生的几个原因。

关键词:语文探究式教学;瓶颈期;成因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要求,那么,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得如何呢?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也可以说,我国语文教育中探究式教学进入了一个尴尬的瓶颈期,那么这种瓶颈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的方式仍然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继续发展,这种教育制度虽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但是其弱点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目前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切为了考试、一切围绕考试,这一方面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给学生减负,可是却出现一种越减负学生越劳累的状况,家长乐此不疲地给学生找课外班,补各种课程,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的分数更高,才有希望考上更好的大学!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合格、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最重要、最权威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分数!想一想,在这样的教学压力下,想让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让学生进行只提高能力而不一定提高成绩的探究式教学会有多难!

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人们的心里,学生学习就应该像我国古代学者一样,要“头悬梁锥刺股”、要“凿壁偷光”,宣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所以很多老师、家长都很赞扬孩子苦读书的行为,认为这样才能成为“人上人”。这些传统的思想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要让学生多学、多记,这样对相关的语文知识才能掌握得牢,才能得高分。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探究式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根本不了解其内在含义,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在没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他们会认为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保险”,那么学校又要求使用探究式教学,怎么办呢?老师们被逼向另一个误区:在国家、省市、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观摩课上使用就可以了,如有的研究人员就提出一种现象:“一些实验区提供的竟是经过包装的表演课。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绝非个别。”[1]

三、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

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这就使很多偏远地区学校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无法顺利进行。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经济水平低的地区,易于出现图书馆藏书量不足、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低、网络信息不通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形成极大的障碍。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直接导致全国各地很多学校的班额过大。“从班额角度看,据《中国教育事业年鉴(2000)》,我国小学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上的占35%,初中45人以上的班级占79%,初中55人以上的班级占43%。从实际的调查情况来看,班额在80到100人以上的班级比预期的要多。”[2]时间虽然过去了18年,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扭转,在这么拥挤的班级空间里想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而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里,学校班级的人数基本上定额在15至18人,极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展开,在这一点上,目前我们国家可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

四、受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语文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在短时间内较难完全适应课改的综合要求。”[3]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参照教师专用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在这种参考书里针对每篇课文基本上都有详细的讲解,教师该如何讲、讲什么,可以说是一应俱全,出现了参考书在手,备课不用愁的现象,同时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导致很多语文教师不会针对一篇课文或是一部分教学内容花费力气去做一些探究工作。要想顺利进行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就应该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可是很多语文教师不符合这个要求。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看过《红楼梦》的原著,其次应该看过一些与《红楼梦》有关的文献,最后还应该读一读《脂砚斋》里相关的见解,可是很多语文老师连原著都没有看全过,那么在讲解时也只能围绕课文中出现的具有局限性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甚至会出现以偏盖全的现象,教师的水平如此,又怎能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另外,还有很多语文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内涵,“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真谛,无法指导学生开展这类学习,从而直接制约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培训,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需要语文教师拥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思想观点、接受与筛选信息的能力等,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但是现在看有一部分语文教师不但对新的语文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掌握甚少,而且他们对国内外经典的阅读量也不一定比得上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如何来应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如何驾驭得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呢?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4期.

[2]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任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和学方式的调查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5:17—20

[4] 孫智昌.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

猜你喜欢

成因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论高血压、低血压的成因、危害与治疗方法
怀化市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