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9-09-10冯丽娟王兴亮王虎林滕瑞菊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11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冯丽娟 王兴亮 王虎林 滕瑞菊

摘要:蕨麻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的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以及甘肃和四川的少数地区。蕨麻中含有甾类、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止泻、止咳、利痰的功效。蕨麻中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氨基酸,是一种既有很高营养价值又有一定药用价值的经济植物。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蕨麻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蕨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志码:A

蕨麻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变种,是其膨大块根,又名人参果。蕨麻性平,味甘,具有主治脾虚腹泻、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症,其始载于《西藏常用中药材》,是一种常用藏药。鹅绒委陵菜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其根部并不膨大。在我国,根系膨大能够形成蕨麻的主要产于青海、西藏以及甘肃和四川的少数地区。蕨麻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其民族药特征明显,被《青海高原药物图鉴》记载为“常用上药” [1]。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蕨

基金项目: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4-29)

作者简介:冯丽娟(1982-),女,甘肃兰州,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分析化学

通信作者::滕瑞菊(1974-),女,甘肃兰州。汉族,学士,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麻的药用价值,笔者就国内近几年来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蕨麻中含有甾类、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多种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早在1995年,Komba等[2]就从德国蕨麻中分离得到了儿茶素(catechin)。Wilkes等[3]也曾从德国蕨麻中分离得到2-吡喃酮-4,6-二羧酸,该物质仅存在于细菌等低等植物中,还未在更高等的植物中发现。

褚良等[4]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从蕨麻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乌索酸(ursolic acid)、19α-羟基乌索酸(pomolic acid)、野椿酸(euscaph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野蔷薇(rosamuhin)、刺梨苷(kaji-ichigoside F)。洪霞等[5]采用大孔树脂和柱色谱及HPLC制备色谱技术,从蕨麻中首次分离出了3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即2α,3β,19α-三羟基-齐敦果酸-28-O-β-D-葡萄糖苷(24-deoxysericoside,Ⅰ)、2α,3β,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anserinoside,Ⅱ)和2-羟基-3β,19α-二羟基-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2-oxopomolic acid β-D-glacopyranosyl ester,Ⅲ)。Goncharov等[6]还从蕨麻中分离得到了甾类化合物β-谷甾醇及香豆素类化合物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和7-羟基香豆素。

2.药理作用

2.1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生命就是一个氧化的过程,导致人体衰老和疾病的元凶即自由基。自由基是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当疾病或衰老导致机体抗氧化作用削弱或产生过多自由基时,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失去平衡,机体将不能清除的自由基积累。自由基活泼的性质使其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的活性氧类氧化物( reactive oxide species, ROS),這种强氧化作用使其所参加的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造成为害。 ROS对蛋白质及脂质可产生氧化性损伤、 诱发DNA突变,诱导细胞凋亡,抗氧化剂可抑制 ROS诱导的细胞凋亡[7]。

陈昊然等[8]通过化学模拟体外试验,发现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所产生的过氧化氢都能被蕨麻多糖有效清除。杨娜等[9]对蕨麻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 DPPH、- OH、 O2-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表明蕨麻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张永慧等[10]建立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持续7d给予蕨麻多糖。结果表明,蕨麻多糖( PAP)能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 SOD活性、 GSH- Px含量上升,使 MDA含量下降,证实 PA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蕨麻提取液( JME)对能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肝组织的 SOD和肝、全血中 GSH- Px的活力,提高脑中 Na+- K- ATP酶水平,有效延缓模型衰老小鼠衰老体征的出现,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11]。

2.2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肝脏中的转氨酶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蕨麻素是从蕨麻中分离提取的三萜类化合物,其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 CCl4)、半乳糖胺( D- GalN)和对乙酰氨基酚( AAP)所致的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测定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 PX)、甘油三酯( TG)和碱性磷酸酶( ALP)的含量。结果表明,蕨麻素可使损伤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下降,提高肝脏GSH-PX活力,表明蕨麻素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损伤作用。同时,通过对乙酰氨基酚( AAP)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发现该酶活性明显下降,蕨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能力,加强解毒机能发挥抗损伤作用[12]。闵光宁等[13]研究表明,蕨麻多糖可以明显降低四氯化碳( CCl4)诱发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ALT、 AST的活性,这可能是蕨麻多糖通过稳定细胞膜结构,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使 ALT、 AST溢出减少, 降低 ALT、 AST的活性,进而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赵艳玲等[14]研究了中药制剂赋肝能(由植物鹅绒委陵菜 Potentilla anserina L.分离提取而得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3 保护心肌细胞蕨麻醇提物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损伤作用。李建宇等[15]采用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缺氧损伤实验模型,研究发现,蕨麻醇提物能降低缺氧对心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的损害, 维持缺氧损伤细胞的呼吸功能。同时,蕨麻能明显提高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内 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的产生,可通过加强心肌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抗缺氧导致的细胞膜氧化损伤。王舒等[16]也曾报道过蕨麻正丁醇部位(NP)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 NP各剂量组细胞代谢活力及细胞成活率均有显著的提高( P[0.01),缺氧损伤引起的 LDH及 CK的外漏量显著减少( P[0.01),并可提高细胞 SOD活性( P[0.01), 减少 MDA的产生( P[0.01或 P[0.05)。结果表明,NP对心肌细胞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所提高,减轻缺氧导致的细胞膜氧化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2.4增强免疫力  免疫系统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林娜等[17]曾发现蕨麻水提液和醇提液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王谢忠等[18]也曾用环磷酰胺(Cy)作为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研究发现蕨麻多糖可对抗Cy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2.5抑菌作用蕨麻多糖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郝博慧等[19]等研究发现,0.5%、1%、3%的蕨麻多糖可分别抑制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此外,蕨麻乙醇提取物还可抑制6种食源性污染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0-21]。

2.6其他作用  研究发现,蕨麻中的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样作用,可能具有延缓单糖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22]。陈修红等研究发现,蕨麻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活性。蕨麻多糖还具有止咳祛痰作用,可降低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气道痉挛,降低咳嗽频率[23]。

3.小结

蕨麻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对蕨麻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达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藏药资源。

参考文献:

[1]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室.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一)[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2.

[2]Kombal R,Glasl H.Flavan-3-ols and flavonoids from Potentilla anserina[J].Planta Med,1995,61(5):484-485.

[3]Wilkes S,Glasl H.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of 2-pyrone-4,6-dicarboxylic acid in Rosaceae[J].Phytochemistry,2001,58(3):441-449.

[4]褚良,王立波,张哲,等.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3):10-12.

[5]洪霞,蔡光明,肖小河.藏药蕨麻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J].中草药,2006,37(2)165-168.

[6]Goncharov N.F.,Kotov,etal.Coumarins,carotenoids and β-si-tosterol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Potentilla species[J].Khim Prirsoedin 1991 6(27):852.

[7]宋勇,毛宝龄.活性氧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7,17(1):30-33.

[8]陈昊然,王琴.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J].中国兽医科技,2004 34(4):59-62.

[9]杨娜,王鸿飞,许凤,等.蕨麻多糖抗缺氧作用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5):345-347,373.

[10]张永慧,李月春,王宝军,等.蕨麻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4):385-388

[11]谢学渊,王强.蕨麻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8):734.

[12]张新全,赵艳玲,山丽梅,等.蕨麻素对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4):259

[13]闵光宁,鹿琼,闽光涛,等.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对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2008,34(2):5

[14]赵艳玲,蔡光明,胡琳,等.中药制剂赋肝能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7):448

[15]李建宇,李靈芝,张永亮,等.蕨麻醇提物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2):944-947

[16]王舒,韦薇,李灵芝,等. 蕨麻正丁醇部位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天津中医药,2009,26(3):250-252

[17]林娜,李建荣,杨滨,等.蕨麻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2):35-36

[18]王谢忠.蕨麻多糖免疫药理作用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19]郝博慧.蕨麻多糖的提取,纯化以及单糖组成的初探[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0]杨冬梅,朱兴一,王秋霜,等.蕨麻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7):127-130.

[21]陈修红,胡锦蓉,苑蘅,等.蕨麻提取物体外抑菌与抗癌细胞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0-12002.

[22]吴慧平,仲启亮,张喆,等.蕨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4-6.

[23]GUO T,QING W J,PING M J.Antitussive and expectorant activities of potentilla anserina[J].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6,54(5):807-811.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江南卷柏的本草考证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羌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壮药积雪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木犀草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
九龙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雪灵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