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良好班风

2019-09-10谢丽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班风小学阶段

谢丽清

摘要:班集体作为学生学习的环境,良好的班风能够帮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以及教师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进行班风建设。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大家长”,对于班风的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进行讨论。

关键词:班风;小学阶段;课堂教育;班主任

前言: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位同学的情况,更要针对班集体建设,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建设中,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都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也停留在懵懂的状态,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地点,良好班风所能提供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诸多优秀的品质。

一、在教师方面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协调组织能力

这方面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能够交给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教师要能做到如下几点:其一,提高心理学的积累,了解学生心理。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思所想与成年人有诸多的不同,因此教师不能以成年人的观点来考虑事情,而是要把握儿童心理,有针对性的、用儿童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其二,能够与其它课程的教师协调工作,一个班级的班风并非班主任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的辅助,因此班主任要有与任课教师合作的态度与能力。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大多数来自教师与家长,虽然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思考,但都并不完全,需要教师引领。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每天都会陪着班级的班主任,一言一行,甚至于仪容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为学生作出好的榜样。班主任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小学生往往“怕”班主任、崇拜班主任,因此班主任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于班集体的风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二、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

强大的班集体必不可少的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团体。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对于班干部的选择要按照如下的标砖:其一是在各方面表现优秀,既能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认可,又能够很好的起到表率作用;其二是能够充分融入到班集体中,熟悉班级情况,并且乐于奉献,不自私自利;其三是能够紧密团结在班主任周围,与班主任相配合。

选出合适的班干部并非目的,要让班干部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必须对班干部进行一定的培训,包括:交给班干部做事的方法,小学阶段学生在做事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師要教他们如何做事,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同学;另外,教师要充分听取班干部的意见,因为有许多班级的事情是班主任站在成人的角度所不能觉察到的,要把班干部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窗口。

实践证明,优秀的班干部群体,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能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远比教师强调的优秀品质有效果得多;另一方面,有了他们与教师的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对于学生学习、思想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及时作出解答。

三、制定全面的班级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班风的构建有重要作用。班级规章制度要求全面、严密、赏罚分明。所谓的全面,就是要能够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有品质方面的;不仅有针对学生自身习惯的,也要对与学生如何对待班级这个公共环境的规章制度。如果班级规章制度中对于某些方面有所遗漏,必然会对导致班级建设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为日后埋下隐患。严密主要是指班规中的逻辑性,班级规章制度可能是学生有意识的自觉遵守的第一个规章制度,因此要正规以体现权威,切勿出现前后矛盾等情况。

与班级规章制度相适应的是赏罚制度。既然指定的规章制度,就表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因此对于学生行为中较好的方面要加以肯定及鼓励,对于学生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也要做出相应的惩罚,做到赏罚分明。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制定出相应的赏罚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

四、制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的制定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这里的目标首先是指班级目标,只有班集体能够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紧密团结,形成集体意识;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学生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偏向也会不一样,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每位学生制定目标,这项工作在初期会完全依靠班主任教师的力量,因为以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在早期是很难为自身行为作出合理规划的,在后期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计划了,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工作留给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良好的班风是一项隐形的财产,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重要作用,也能为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需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日后的教学中更放心的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把课堂交给学生。良好学风的推行,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习惯的养成习惯,教师一定要重视学风的培养,帮助学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2—13.

[2]韩秀之.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2011,22(10):45.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班风小学阶段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多元化评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浅谈如何树立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