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

2019-09-10郑华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7期
关键词:小学化成因幼儿教育

郑华箭

[摘 要]家长的教育期望、幼儿教育商业化、应试教育的压力等都是“小学化”存在的成因。“去小学化”,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园长是中坚力量,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关键,提高家长意识是有效途径,加大监管力度必不可少。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去小学化;对策

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学前教育的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偏重于小学阶段。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教育环境“小学化”,有的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俨然就是一间小学课室,缺乏满足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基本需要的活动区域(区角)、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第二、教学内容“小学化”,有的幼儿园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以拼音、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过早地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学科训练。第二、教育方法“小学化”,用课堂讲授的方式代替幼儿的自主游戏和活动,为了让幼儿掌握“小学化”的教学内容,老师采取反复记忆、机械背诵,甚至作业练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输灌”式教育。第三、教育评价“小学化”,老师、家长更多地注重幼儿的学习结果,忽略幼儿的学习过程,把幼儿习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作为评判教学和幼儿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彻底落实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2.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

(一)家长的教育期望。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学的知识越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有利。有的家长甚至以孩子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会读多少拼音来互相攀比。这样的教育期望,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推手,殊不知,学前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特别是有的家长见到别家孩子看起来掌握了很多知识,自己的孩子连拼音都不会,便着急起来了,强迫孩子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这种强迫性的学习行为,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阻碍幼儿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育商业化。近年来,由于办园体制的改革,办园主体渐渐多元化了,各类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为了吸引生源,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幼儿园便迎合家长的期望和需求,把教学内容的主动权交给了家长,家长要求学写字,便学写字;家长要求学算术,便教算术。我园有位刚转学来的中班家長气冲冲地跑进我办公室,责问幼儿园为什么不教写字,说孩子在转学来之前在其他幼儿园已经学会握笔并且会写简单的字了,来了我们幼儿园却连字都不会写。我费尽口舌才勉强把家长说服。假如幼儿园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带着强烈的功利性,导致幼儿教育商业化,不顾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会加剧“小学化”的泛滥。

(三)应试教育的压力。现行的中小学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家长认为幼儿园提前学了小学阶段的学习或提前适应了小学阶段的环境,会舒缓这种压力,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再加上有些优质小学会组织或变相组织一些入学考试或面试,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便不断地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让孩子去接受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知识内容的教育。

3.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对策

(一)园长是“去小学化”的中坚力量。

面对家长关于传授“小学化”知识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园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摒弃功利主义,坚持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园长是一所幼儿园的引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创设符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带动社会、家长、老师去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提高认识,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如果老师缺乏幼儿教育技能和策略,没有认识到幼儿应有的权利以及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观念上不认同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就很容易导致“小学化”现象。因此,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课程观和活动观。目前,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参差不一,幼儿师范院校毕业或幼儿教育专业的不多,有些幼儿教师甚至只有初中学历。有些小学转岗的教师,虽然很好的教育功底,却未能很好地进行转岗培训,其授课内容也就只能是“小学化”的了。原本是语文老师,就灌输孩子小学语文知识;数学老师,就教孩子认识数字,教孩子做加减运算。幼儿园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适应现代幼儿教学的能力、幼儿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二)提高家长意识。一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如通过公益广告、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幼儿教育目的宣传,让家长了解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认识到“小学化”对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危害。二是幼儿园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幼儿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家长关于幼儿教育的困惑,向家长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理念。全社会、家长、老师形成共识,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教育的错误观念。

(三)加大监管力度。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指导、评价和监督,从办园条件、要求、场所等方面优化幼儿园布局,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环境创设、师资等作出硬性的要求和规定,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办园行为。对于个别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现象,要严加管理,必要时要进行惩罚,如曝光一些错误的办学行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即勒令整改;纠正“小学化”办园方式,调整幼儿园的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 邓亚玲. 浅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与对策[J]. 教育导刊,2015(02):556.

[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S],2013(1).

[3] 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S].(国发 [2010]41 号)

猜你喜欢

小学化成因幼儿教育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