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新教师培养的“四个方面”

2019-09-10王世成陈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王世成 陈丽

摘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教师承载着教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培养新教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探索地理新教师专业培养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新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重视新教师专业培养,不断提升新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教师队伍源头活水的根本途径,作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培养新教师是笔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教师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年轻有活力,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愿意承担重任,敢于接受挑战,特别渴望成功,是地理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另一方面,新教师刚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从一个同龄人的学生世界来到一个不同年龄段的职业场所,缺乏对新环境的认知,容易产生失落、苦闷、彷徨等情绪,加之缺乏成长规划,专业成长起步艰难。针对新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包河区地理名师工作室积极创设条件,坚持“四轮”驱动,大大加快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

一、精神激励

一是实施一个计划,为新教师寻找引路人。新教师到岗后,根据区位、个性特长、发展阶段等情况,工作室在校内或者临近学校为其安排一名师傅,结成师徒共建对子,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固定帮教关系,明确帮教内容,实施“牵手计划”。“牵手计划”让新入职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位“引路人”,使新教师在专业上有人引领,同时在思想上有人关心。这一份关爱,让新教师倍感“地理大家庭”的温暖,便于及时调整心态,合理规划专业成长路径。

二是制定两套机制,为新教师拓展成长空间。包河区地理名师工作室名优教师荟萃,由多名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组成。工作室为新教师成长度身制定了两套机制,一是青蓝直通车,二是青年教师协作体。青蓝直通车是工作室根据新教师(青方)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全区范围内遴选名优教师担任“蓝方”(导师),实行一对一辅导,在这个平台上,新教师可以全方位与导师互动。青年教师协作体是工作室根据发展需要趋同和区位就近原则,将青年教师编组成若干个协作体,引导协作体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共同成长。借助两个平台,实现新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组团发展,引领新教师融入教师队伍,培育了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专业成就感、成长获得感。

二、任务驱动

一是搭建教学展示平台,提升新教师专业深度。工作室坚持“隔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个大活动”的教研思路,积极为新教师专业成长指路子、压担子,以课例为抓手,搭建教学展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每位新教师都要经历三年一轮的教学展示,入职第一年,参加新入职教师汇报课,第二年参加“生本智慧课堂”大练兵活动,第三年参加工作室外出“送教”活动。从校内到全区,从区内到全市,新教师通过课堂磨炼,不仅迅速站稳了课堂,而且成长为区域教学骨干,增强了自信,加深了专业感情。

二是创造教研发展机会,拓宽新教师专业广度。工作室坚持“学习-实践-反思-形成成果”的螺旋式新教师培养模式,在加深新教师专业深度的同时拓展新教师的专业广度。课内学习以实践、交流为主,课外拓展以反思和形成成果为主。工作室利用名优教师的影响力引进教研合作项目,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教材教辅编写、命题研究等工作,带领新教师参与区本教材《森林课堂》《中小学环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读本》丛书,以及安徽教育出版社《地理基础训练》《寒假作业》《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等编写,还参与了“中学地理活动教学研究”“县区地理教师整体推进的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扩大了新教师的地理视野,拓宽了新教师的专业深度和广度。

三、名师辐射

一是开展教授讲堂,为新教师专业成长领跑。为了加强新教师的专业学习,拓展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视野和研究领域,工作室主动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开设“教授讲堂”,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走进讲堂,开设相关课程,输送知识营养,进行研究方法指导。安徽师范大学方凤满教授、李俊峰教授、阜阳师范学院曾承教授等多次走入 “教授讲堂”,与包河区地理教师面对面,零距离对话,不仅在专业知识上为新教师答疑解惑,更在研究方向上为新教师指点迷津,让新教师备感前辈领导的关心,追逐地理梦想的快乐。

二是开展名师巡讲,为新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工作室坚持教研中心下移,名优教师下沉,把对新教师的帮扶送到学校,送到新教师身边。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季“名师巡讲”活动,区内名师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并作名师教学艺术巡讲。通过观摩名师教学艺术,聆听名师关于课标解读、教材处理、教学技巧、教学评价等内容巡讲,新教师与名师进行“智慧对话”,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四、活动引领

一是广泛开展教师活动,带领新教师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活动,除了课堂活动以外,工作室创造条件开展了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专业活动。为了提升新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工作室組织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同行,先后进行了环巢湖湿地与生态农业、大别山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八公山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等科学考察活动,帮助新教师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周围的世界,增强地理学习兴趣和专业情趣。除野外考察外,工作室还经常性举行地理主题沙龙、地理教师才艺展示、地理学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新教师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带领新教师开心快乐成长。

二是创新开展学生活动,推动新教师发展。教学相长,教师的天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并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工作室聚焦学生活动在新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多项学生活动,如“我爱我家”乡土地理调查、“我爱祖国好山河”地理国情知识竞赛、“爱我中华”中学生地理绘图比赛,特别是借用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了“中学生地名听写大赛”活动,这个活动受到区属各中学的广泛响应,每年一届,每届学生参与人数达数千人,成为包河区学生活动的金字招牌,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学生活动不仅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素养,也是对担任辅导的地理新教师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检验,有力地推动了新教师的地理素养提升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辅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新教师专业成长是新时代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度重视新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把新教师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包河区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立足新教师的专业培养,坚持“四轮”驱动,促进了区域地理教师的快速成长,许多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比赛、学科教学与信息化融合、论文写作、原创命题、资料编写、课题研究、学生活动组织辅导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区域内知名的骨干教师、教坛新星。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新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