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路径研究

2019-09-10魏平强

速读·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李庄保护利用

摘  要:古镇作为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是本区域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中短途为主的古镇旅游业日益繁荣。李庄古镇保护开发较早,既不同于江浙一带古镇旅游风格,又异于成都周边古镇旅游主题。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如何深入保护利用李庄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遗产,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李庄;抗战文化;保护利用;路径

“中国李庄”这靓丽的名片是抗战时期与成都、重庆、昆明齐名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试点建设小城镇,海内外知名的长江上游第一文化旅游名镇。古镇里含有丰富的文物、川南特色历史街区、别具一格抗战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旅游资源。

一、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认识

李庄地理环境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吸附性包容性强、当地居民淳朴豁达开朗,这些有利条件导致从1939开始不断接纳外地学术团体及其人员的迁入,特别是在抗战中具有民族救亡爱国主义意识的广大师生、专家学者,他们的到来带动抗日救亡热情不断高涨。通过文化宣传,动员人民参与抗战;奋发努力学习,置身投入抗战服务实践;专研学术研究,把抗战精神置于中华文化之中,推动李庄、推动全国抗战文化向前发展。

二、李庄抗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困境

抗战成长起来的李庄古镇蕴含有极具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这些文化不仅仅是李庄抗战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抗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那段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深深的记忆。但是,时至今日的李庄抗战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利用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

1.缺乏保护意识,缺乏资金人才投入。李庄古镇遗迹眾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只有保护好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以往开发利用中,各级政府、社会、当地居民、外来游客等对李庄古镇历史价值、古建筑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抗战文化价值了解不深入,往往是走马观花的欣赏,主要正是因为不知,导致对古镇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在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中,往往把重心工作放在旅游规划开发上面,对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忽略了对李庄古镇的生态环境保护。

2.抗战文化研究不全面、不深入。抗战时期的李庄是人才济济、顶尖学术机构和团体林立、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抗战文艺宣传演出络绎不绝、人民精神面貌斗志昂扬、对外联络四通八达,所有一切是在高速运转和协调中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但是,关于这一切之间所有的联系、发展、协调、消失,我们几乎没有研究或者说研究和挖掘不彻底、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对学术机构团体、名人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学生人数等数量模糊;对其安置、变化迁移,如何学习工作,如何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如何相互间交流等知之甚少;所有人员、团体机构、政府部门、当地各界人士等之间如何联系,遇到问题如何处理和克服,对外的合作交流等鲜有介绍。这些都是需要去深入挖掘、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内容,这些内容也是李庄抗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3.品牌质量不高,宣传不到位。可能因李庄古镇旅游质量、品牌质量不高,导致宣传力度跟不上。但是,李庄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被评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又与宣传上的薄弱不相符合。究其原因主要是挖掘到的旅游不够深入、不够丰富,特别是知名度的提高宣传完全不到位。前后到李庄六次调研发现,八成游客基本以宜宾和成都游客为主,另外三成游客以除宜宾和成都之外的川内游客以及滇黔渝的游客为主,还有一部分游客是因为到蜀南竹海游玩顺路吃个便饭或者旅游团硬性规定到此一游。可想而知,当地政府主导的李庄古镇旅游提高知名度宣传工作滞后与薄弱。

三、李庄抗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措施

发展中我们不可避免肯定遇到问题,面对李庄抗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困境,首先得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努力提升居民保护意识;其次得深入、全面、系统挖掘抗战文化;最后得打造古镇品牌,做好抗战文化宣传。

1.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努力提升居民保护意识。李庄的抗战文化遗产资源使其开发利用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只有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才可以谈以后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对已经破坏的或者即将快破坏的历史文化遗迹立即保护和修复,另一方面要开展对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李庄抗战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人人都有意识和觉悟、人人都参与到保护李庄抗战文化遗迹工作中来。加大对李庄古镇抗战文化遗迹专项资金和专业人才投入,使保护利用工作持久开展。

2.深入、全面、系统挖掘抗战文化。李庄抗战文化质量不高,说到底还是挖掘不够深入、全面、系统,要做到对李庄抗战文化深入、全面、系统的宏观挖掘,又分不开分专题的细微微观的进行挖掘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因为历史原因李庄古镇抗战文化宏观微观都缺少,甚至在消失和遗忘,我们能做的是在微观专题挖掘中,不断深入全面系统的完善李庄抗战文化内容,让这段封存的文化史活灵活现的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3.打造古镇品牌,做好抗战文化宣传。资金人才不足,可以通过政府主导引进企业开发、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力度等解决。但是,打造好李庄古镇品牌,做好抗战文化宣传,不仅仅是在主流媒体上尽可能宣传,同时我们更多需要开拓思路,借用当时居住在此地的名人轶事通过网络媒体宣传、组织竞赛奖项、拍摄影视剧作品等,以此打造李庄古镇品牌提升其知名度,使李庄走出宜宾,走出四川,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四、结束语

历史已经永远过去,但是通过抗战文化保存下来的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不能忘记。李庄作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是我们展现文化自信应有的选择,研究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路径显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常智敏等.李庄抗战文化的价值与开发[J].宜宾学院学报,2013(08):78-82.

[2]张琴等.古镇旅游文化的承载力——以李庄为例[J].区域治理,2019(37):242-244.

作者简介

魏平强(1988—),男,四川资阳人,助教,硕士,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管委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19年一般项目“中国李庄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FWH2019-037)。

猜你喜欢

李庄保护利用
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开机
唐天授三年武曌异体字戎州碑考释
李庄抗战文化与旅游开发
浅析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李庄案”全程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