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策略

2019-09-10张雪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1期
关键词:练习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张雪箭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时,不能只看事物的表象,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事物的本质。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明确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通过不断地分析、比较,进而发现事物背后的秘密,奠定知识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天安门广场”,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或图片,从而判断出照片或图片拍摄的地点与位置。教材中首先呈现了一组有关天安门广场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其中一些拍摄的地点(辨别观察者的具体位置)。为了使课堂能顺利开展,在上课前我先出示一组我站在学校操场上的一组相片,让学生说出老师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接着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判断这组照片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因有刚才的初步感知,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好像很快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技巧,对于书本上练一练简单的题目,学生快而准地判断出结果,并且学生的准确率在95%以上,但当我出示教材第37页“试一试”这一题时,我看见学生脸露疑惑,迟迟不能动笔,这时我意识到学生遇到麻烦了,该怎样解决呢?我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按书上的图摆一摆,同桌议一议,再完成,但正确率还不到30%,原因何在?事后我进行了反思。

正因为我的自以为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这一规律而导致学生失分严重,为了弥补我的失误,我做了以下补救措施: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课前出示了一组我站在学校操场的照片,学生很快能判断出老师所站的位置,因为学生对自己学习六年的地方太熟悉了。但是,观察物体时需要找一参照物,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通过参照物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老师所站的位置呢?我又急于求成地出示天安门广场,用个别学生的思考替代全部同学的思维,认为同学们理解了怎样辨别观察者的具体位置,忽略了这一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对学生观察、想象、推理等活动的要求较高,所以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基于这一观点,我重新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上课前先引导学生从体验生活出发,我先布置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画下来,接着出示自己站在学校操场上的一组相片让学生判断老师所站的位置,因为学生非常熟悉学校的环境,所以很快就能说出老师所站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接着我问学生你是如何辨别老师所站的位置?学生众说纷纭,老师指出我们观察物体时可借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如这组相片,我们可以借旗杆为参照物来判断老师所站的位置,如老师离旗杆的远和近、大与小等来判断老师所站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二是可以弥补部分学生相应的观察现实空间的直接经验,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观察的体验、丰富、发展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然后再来解决从画面观察物体的问题。

有了上面的教学设计,再让学生完成书本37页试一试,题目如下:

学生想到了可以以纪念碑为观察物,并从纪念碑(是否有字)这面决定游船行走的顺序。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准确率提高到了95%以上。

二、让学生在对比中提升

正是有了课前的铺垫,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很容易找到以纪念碑为参照物,以船走动时,能否看到纪念碑上的字为由来判断,很快找到了答案。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

1.小明乘船看风景,他在船上拍了3张照片(如下图所示)。他拍摄这些照片的先后顺序是(           )。

2.笑笑在船上连续拍摄到的一组景物照片。这组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是(               )。

3.下面是小程同学沿着小河浏览经过大树驶向凉亭的风景图,在船上他连续拍摄了四幅照片,请你在四个画面下面的括号里用①②③④标出拍摄的先后顺序。

三、让学生在反思中完善

在运用了上述的补救措施后,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做起来已经得心应手,正确率大大提高了。而通过对上述错例的分析与反思,我也获得一些宝贵的启示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物体的策略。

(一)观察不能停留于表象,更要洞悉事物的本质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结构等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这些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具体来说,教师要逐步指导他们从什么角度来看待事物,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对观察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解圆柱的特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圆柱,引导学生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探索圆柱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圆柱呢?如可以从面的角度,圆柱有三个面,其中两个面是平整的两个圆形,在两圆之间是曲面;也可以从截面的角度来认识,圆柱的截面可以是圆、长方形、椭圆等;同时,还可以从展开图的角度认识。至此,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洞悉事物本质的阶段,从而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圆柱特征的概念。这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观教具先让学生初步形成清晰的形象,再通过相关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知识。在此方法的引导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观察事物,进而对发展其观察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让数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是否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主要取决于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的密切程度。事实证明,联系生活的数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正如一位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如上文所述,让学生以熟悉的校园环境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以旗杆为参照物,从教师所站位置离旗杆的远、近、大、小来确定拍摄的位置,即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相似性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找准知识的原有固定点,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迁移。

(三)从无序到有序

如上面提到的观察天安门广场的顺序过程,教师先出示从①和④这两个位置观察图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观察角度,然后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在交流时,学生可能这样说:在第一幅图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毛主席纪念堂的前面;而在第二幅图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更靠左侧一些,而毛主席纪念堂更靠右侧一些。因此,我认为第一幅图是从①号位拍摄的,第二幅图是在④号位拍摄的。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了实物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展开分析,从而总结出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和确定事物的位置的方法。

接着出示②和③,因为②和③很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想象進行回答,再通过用积木代替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在课桌上进行现场摆弄,教师适时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此时的物体位置与问题1中第二幅图的正好相反: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图片的右侧,而毛主席纪念堂则在图片的左侧;从②号位和③号位皆可观察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侧,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毛主席纪念堂;但是从②号位看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左侧的面要比从③号位看到的更多些,从而判断出第一幅图是从②号位拍摄的。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不只是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活动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即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进而提高学生有序观察物体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

参考文献:

[1]高永革.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J].信息技术教育,2007(10):87.

[2]李永中.提高小学数学观察能力的有效性教学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84.

[3]卢晓燕.小学数学观察学习的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105.

猜你喜欢

练习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