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侠士与日本武士的生死观对比

2019-09-10王煜坤宋瑞杨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生死观

王煜坤 宋瑞 杨军

摘要:中国侠士与日本武士作为曾经的战斗群体,是活跃在两国社会的特殊阶层,他们的存在对两国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其思想文化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历来众多学者立足于侠士精神和武士道对两个群体进行了分析,但对于二者的对比在国内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生死观是是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二者的生死观对比,有利于我们对侠士与武士、中国与日本历史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生死观;侠士精神;武士道

1 概念梳析

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侠士精神的价值核心是正义、自由、勇敢等,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人民的血液与灵魂。而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

2造成俠士与武士死亡的原因

2.1战斗

侠士与武士作为战斗群体,战斗即是最初及根本职能。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专诸将锋利的鱼肠剑藏于鱼肚中,刺杀吴王僚而后死亡。而日本战斗的样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个人战(一骑打)到集体战的转化,转变时期大概在源平大战时代,为了争头阵、争功名,在合战中的杀人竞赛屡见不鲜。

2.2自尽

除了在争斗中丧命外,自尽也是造成两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豫让行刺赵襄子,舍死忘生,备尝艰辛,虽未成功,却用生命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而日本武士深受武士道的价值观影响,认为切腹自尽是展现道义与美德,如一代 武家典范楠木正成,兵败后与其弟互刺而死;平家大势已去,将士纷纷跳海而死。

2.3决斗

对于侠士和武士而言,决斗的起因大多是因为武艺的较量、也可能是因为报私仇或者是为维护荣誉。

3侠士与武士慷慨赴死的原因

3.1道义

忠与义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对于侠士与武士也是一种社会约束力。中国侠士按照金庸先生的意思可以分为儒侠、道侠和佛侠,它驱动着侠士为国为民,无惧死亡。在众多的武士道信条中,“忠”应该是其核心,是武士道的基础。这种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度上的关系所激发出的力量是不可思议而惊人的。“忠义一体”在武士道中得到 了完美的体现,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封建主仆关系甚至比父子关系更加具有约束性、更加坚不可摧。

3.2名誉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于对名誉的渴望会引发在战斗中奋力的搏杀,一方面以敌人的鲜血来成就自己更大的名望;另一方面失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英名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赴死。

3.3利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分析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时是断断不能与经济情况割裂开来的。侠士与武士和他们效忠对象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能简单片面的定位为雇佣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维系主从关系这一问题上,经济利益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

4武士与骑士生死观及辨析

4.1 宗教影响

中国侠士深受儒道佛的影响。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一律平等,以天下苍生为念。分别以郭靖令狐冲萧峰为代表。

而日本武士则主要受本土神道教的影响,当然在日本学习中国中,也受到了儒教与与佛教的影响。这里主要讲神道教,神道教是日本本土的宗教,其特点之一是多神信仰,对于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2 生死观的相同之处

4.2.1惜生不畏死

他们从小培养自己的武艺与勇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能够为了履行自己的使命勇敢的直面死亡,尽量以从容的姿态体面的走向人生的终结。

4.2.2 生死观的产生与发展

无论是侠士还是武士,两者的生死观的形成都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都有着深厚的精神土壤与物质土壤。而在当经社会,人们在道德及价值取向上都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了他们的生死观。

4.2.3 都是阶级的产物

侠士武士都是特定阶级的产物,侠士是由“士”阶层分化演变成为的,而武士是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形成的阶级。他们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社会前进的力量。

4.3生死观的不同之处

4.3.1文化背景不同

侠士的生死观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儒道佛等思想流派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趋向,但都更趋向于“义”。所追求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强调生死观的“义”。而武士受社会群体约束较大,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文化称为“耻感文化”,一方面是武士通过佛法和禅的修习来巩固加深尘世无常、终有一死但可求来世福报的信念;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对于武艺的训练以及武士道忠义观的普及和传承,来让武士意识到,与生命相比,还存在着更值得珍惜珍贵的东西,比如留下英名。所以,对于武士最能构成威胁的便不再是死,而是“耻”。在集团化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有人违背了约定俗成的价值取向那么就会被唾弃和孤立,所以反过来,这种集团社会所产生的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加深落实了价值取向。

4.3.2 经济影响大小不同

武士相对于侠士对而言比较单一、也比较稳固。并且在此情况下经济因素对武士行为的影响力更大。

4.3.3 社会约束力大小不同

由于思想文化影响的差异,对比于武士而言,侠士受社会约束更小。

参考文献:

[1]吴廷缪.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2]王金林.日本神道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王子午.日本武士战争史[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4.

[4]张景全 .武士道与骑士道的差异性初探—— 以 “忠”理念为中心 [J].日本学刊, 2003(3):132-145.

[5]朱坤荣.向死而生:武士道生死观之述评——— 以<叶隐闻书>为中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42-46.

[6]唐立国.日本武士道视野中的中国儒学[J].世界历史,2014(1):100-110.

猜你喜欢

生死观
Dancing for theDead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死亡的诗意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
试论新美南吉《百姓的脚,和尚的脚》中的创作意识
浅谈大学生死亡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简析屈原、司马迁之生死观
试析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