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2019-09-10陈联俊周晶晶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陈联俊 周晶晶

摘  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是国家的主流价值取向,能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以广州市为例,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话语渗透力、话语公信力、话语认同力、话语主导力等方面对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从话语内容建设、政府形象管理、话语表达方式、有效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升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2-0050-0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是在国家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体现统治阶级思想的价值体系。话语权是指思想观念影响事态发展的权力。移动互联网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权,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发展。

一、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现状

本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法,利用问卷网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的部分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司企业职员等进行了相关调研。本次调查于2017年12月共发放问卷60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2.5%,女性占57.5%,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28%,20-29岁的有56.17%,30-39岁的有11.5%,40-49岁的有3%,50岁以上的有1.33%;学历在专科以下的占14.17%,本科的占59.83%,硕士的占21.83%,博士的占4.17%;调查对象的职业为学生的占50%,教师的占10%,党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10%,公司企业职员占25%,其他人员占5%;其中中共党员占23.67%,共青团员占53.50%,民主党派占0.5%,群众占22.33%;除学生外,调查对象的月收入情况为3000元以下的占8.17%,3000-8000元的占32.67%,8000-20000元的占13.33%,20000元以上的占1.33%。

(一)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力状况

话语渗透力即话语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从横向方面来讲,主要是指话语在受众中的影响范围;从纵向方面来讲,就是指话语在受众中的影响程度。

1.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网络空间中渗透范围广

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调查中,五成以上的受访者在移动互联网上都会遇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宣传,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中活动时能够直观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都能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存在,其中有59.0%的受访者认为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46.83%的受访者认为在经济方面,67.5%的受访者认为在文化方面,61.0%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会方面。

2.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网络空间中渗透程度有待提升

话语的渗透程度,主要体现为话语对象对话语内容的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在了解程度上,大多数人对于其内涵把握不准确。虽然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有一定的了解,但移动网络空间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信息起到了一定的消解作用,使得大多数人面对其他社会思潮时持不确定的态度,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是否会模糊了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回答中,有52.33%的受访者持否定意见,但仍有37.83%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从接受程度来看,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普遍接受,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实践。当被问及“您认为在移动网络空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对规范公民行为的实际作用大吗?”时,有19.5%的受访者认为“很有作用”,有38.83%的受访者认为“较有作用”,有34.17%的受访者认为“一般”,而选择“没有作用”“不清楚”的仅占7.5%。可见,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普遍接受,并认为其在社会中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但其接受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不断扩大渗透范围,增强渗透力度。

(二)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公信力狀况

公信力是指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平、正义的信任力。同时公信力也是指对信息或者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话语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两方面。官方网络媒体是移动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声渠道,其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可以直接反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公信力。

1.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公正性相对较高

公正性主要在于其话语自身的公正性以及对于他人的公正性。话语自身的公正性是其自身价值观的体现,而对于他人的公正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事件的表述与看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自身的公正性很强,在面对与主流官方话语对立的观点时,人们对主流官方话语具有较强的信任度,能够辨析话语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当受访者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上的一些反面信息观点”时,有52.33%的受访者认为此观点只是为博人眼球、不可信,而仅有5.50%的受访者对其表示支持。关于受访者对“移动互联网上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有关热点事件信息的态度”,有87%的人选择“部分相信,新闻信息不够全面,存在质疑”,而仅有6.5%的人选择“完全相信,新闻信息真实全面可信”。当进一步问及“影响官方网络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中信任度的主要因素”时,有75.67%的受访者选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完整性”,64.0%的受访者选择“新闻报道观点态度的中肯度、立场的大众性”。因此,人们认为影响主流网络媒体信任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新闻的真实性与中肯度。

2.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权威性,即人们对其认可度高,能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首先,官方网络媒体更具权威性。当受访者被问“目前移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渠道众多,您更倾向于相信哪种平台的新闻信息”时,72.00%的受访者选择“官方网络媒体,如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而对于“商业网络媒体,如网易、搜狐、新浪等”仅有23.6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下降。在问及“您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中的流言、谣言等现象?”时,47.17%的受访者认为“容易导致误会及伤害,在突发事件中更加严重,必须取缔”,42.67%的受访者认为“人们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但仍需一定治理”。可见,人们对网络信息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如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流言等态度比较明确。多数人都认为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流言、谣言等现象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该加强治理。

(三)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力状况

话语认同力是指话语本身所具有的、获得社会群体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可并转化为追求与践行行为的一种力量,主要表现为话语的吸引力、话语的亲和力和话语的说服力。

1.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略显不足

话语的吸引力直观表现为话语的表达方式的吸引力。在问及“您认为政府机构在移动网络空间发布的政务信息趣味性如何?”时,有52.17%的受访者选择“一般”,认为“非常有趣”的仅占3.33%,仍有29.67%的受访者认为“不太有趣”“很乏味呆板”。同时,在有关“您认为当前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主要因素有?”的问题时,有51.83%的受访者认为“主流意识话语表达方式呆板”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方式不够灵活,是其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2.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亲和力显著提升

移动网络空间的话语形式多样,最被人们接受与喜爱的是尊重社会的多样性,符合人们的讲话风格,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首先,话语方式更加亲民。近几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运用了“蛮拼的”“点赞”“朋友圈”“世界那么大”等网络语言,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其次,话语内容更加平易近人。在问及“官方网络媒体在移动网络空间发布有关政策法规信息的可理解性如何”时,43.33%的受访者认为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仅有1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不容易理解”,说明政策信息的表述越来越符合大众需求。最后,话语活动更加大众化。在问及两会媒体在网络上开展互动讨论的活动时,有58.85%的受访者认为“很有意义,能够主动占领思想文化网络阵地”,说明将政治活动作为全民活动在移动网络中开展,能够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关怀、平民风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

3.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仍需提高

针对“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和新疆精河6.6级地震发生后,有人提出‘九寨沟地震与三峡工程有关’的信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对此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及时发文辟谣,并请有关专家做出合理解释”的事件看法时,有78.33%的受访者持支持态度,认为“很有必要,及时遏制了谣言的传播”。因此,人们希望官方主流媒体能够在热点问题、事件上及时发声,保障信息真实性,及时辟谣虚假信息,以此提升认可度。但是,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并不清晰,且容易受到国外思想文化的影响,而这也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人们中的说服力仍显不足,不能够使人们从内心进行理解與接受。

(四)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状况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实现的落脚点,主要体现为话语内容在思想上的导向性和话语客体在行为上的实践性。

1.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思想导向性明确      首先,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价值观具有导向性。受访者在回答“您认为移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是否应该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题时,有6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恪守。当问及“您认为是否有必要继续在移动互联网上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有38.83%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34.50%的受访者认为“比较有必要”,仅有4.6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其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对于人们的价值评判具有导向性。当问到人们对于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发出的关于国家政策方针的质疑抨击之声的态度时,选择“很有影响”的受访者仅占8.00%,26.5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影响,46.33%的受访者表示影响一般,19.17%的受访者则选择没有影响。由此可见,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人们普遍遵循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指引,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2.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客体的行为实践性不足

在移动互联网中,人们表达自己想法观点主要通过发帖、转发、评论、点赞等行为表现出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是否能够主导人们的行为,最重要的是看话语客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行为实践情况。当问及“在移动互联网上遇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国主流文化的宣传”时,60.67%的受访者选择的是“点开后快速预览”,14.33%的受访者选择“仔细阅读并转发”,仅有6.50%的受访者选择“积极参与评论并转发”,而仍有18.50%的受访者选择“忽略不看”。当问及“您会对移动互联网上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评论吗?”,有61.33%的受访者选择“浏览为主,不太发言”,22.17%的受访者选择“有时”,而仅有3.33%的受访者会选择“经常”。可见,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观能动性仍然不强,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与互动。但是,人们在进行自主发言和传播信息时,36.33%的受访者会考虑信息的传播价值或者传播影响,41.50%的受访者会部分考虑,17.33%的受访者会稍加考虑,仅有4.83%的受访者是从不考虑的。通过数据可得出,人们在网络上的活动仍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能够在网络上谨慎发言,控制不良信息创造与传播。

二、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移动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自身因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关怀与人文关怀,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主动帮助人民群众解疑答惑,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影响力的源泉。

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话语主体是直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研究、宣传、实践的人员以及移动网络空间中的人民群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网络空间中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同,与话语主体在移动网络空间的认同度有直接的关系。首先,与话语主体自身形象相关。话语主体在移动网络中的形象是人们对其话语内容真实性、可靠性判断的首要影响因素。塑造良好健康的网络形象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与话语主体的实践活动相关。移动网络空间实名制的发展,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在移动网络中具有现实性与公开性,其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受到网民的关注。因此,多方面增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认可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态度,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网络空间的传播与认同。

一种意识形态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首要条件是其理论要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在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究其根本就在于其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的批判性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话语是在不断的批判中进行完善與发展的,是在不断的斗争中提升自身科学性的。此外,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有效性也是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在于能够为社会提供理想目标和基本发展准则,能够整合多元社会思潮,形成人们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最后,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应该适应移动网络空间的特点,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应该加强与各种意识形态的交流互通,广泛吸收其他意识形态的合理成分,不断充实自己的话语内容体系。

话语表达方式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话语表达的吸引力与亲和力。话语的吸引力是影响话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话语表达中要敢于创新话语方式,运用多样化、多角度的话语表达方式,与时俱进的与网络话语表达方式相适应,使其在融入网络话语体系的同时不断凸显创新性与灵活性,增强话语吸引力。同时,在话语表达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彰显人文精神。要把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结合起来,使话语体系不断贴近生活,增加亲近感。话语只有具有亲和力才能融入到人民群众中,才会拉近与人们群众的距离,才能为话语的有效传播创造良好的话语环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将理论话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抽象的、学理性强的语言转化为人们易于接受的大众化、平民化语言,从而实现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广泛传播。

(二)移动网络空间政治权力因素

权力是“主体基于对特定资源的支配而使相对人服从并使相对人的不服从丧失正当性的作用力。”[2]政治权力是关于政治社会的权力,是一种政治现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重要场域,相对于现实社会而言,政治权力在移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了新特点与新趋势,成为了影响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移动网络空间中政治参与面的扩大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将全面参与政治,并在政治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现阶段,政治参与仍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对话渠道,政府组织机构可以实现即时的信息收集,得到人们的信息反馈,从而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民服务。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反映自己的政治诉求,实现自己的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做出更加民主更加有意义的决策。

移动网络空间中政治权力的相对弱化直接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移动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空间中的内容都是以文字、符号、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移动网络空间也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这就使得政治权力在移动网络空间中被不断地分化,使其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不能处于相对主导的位置。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力与政治权力息息相关,也是政治权力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重要表现。因此,移动网络空间中政治权力的相对弱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三)移动网络空间资本力量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力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兴起的当代社会,资本力量对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资本力量推动了网络话语权的重新分配。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在网络社会中权力主要来源于被多数人掌握的信息。[3]卡斯特也认为,在网络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权力基本上是围绕着文化代码和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进行的”。[4]可以看到,在网络社会中信息和技术正在成为新的权力来源,若要想掌握更多的权力,就必须先掌握更多的信息与技术。但在移动网络空间中,重要网络平台的资本大多由外资或私人资本控制。“从中国互联网中社交门户网站的客观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绝大多数都在西方大国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因而就被私有资本和外国垄断资本控股和实际掌控,使得私人资本对于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不断增长。”[5]同时,在移动网络空间中,资本力量可以起到控制舆论的作用。人们可以发布各种吸引眼球的非主流信息,促使网络话语权进行重新分配,挤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生存与发展空间,话语权受到削弱。

资本力量使得网络话语权力不平等。在网络空间中,话语权呈现不平等状态。话语权的控制者和把握者更多的是社会精英,而数量众多的网民往往只是精英话语和意见的支持者和跟随者。社会精英拥有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等资本,他们善于利用网络话语规则进行网络舆论的引导。这些社会精英在现实社会中拥有信息、知识、财富等资本,在网络社会中,可以借助在现实社会中的优势加强对网络话语权的控制。他们利用广大网民从众等心理获得网民支持,从而获得新的网络权力。同时,网络中的话语权也呈现集中的趋势。由网络精英引导的舆论导向极易形成观点流派,一般网民的话语权受到削弱。网络话语权力的不平等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其在网络中的传播发展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很难真正做到在网络中平等的传播信息。

(四)移动网络空间多元价值因素

移动网络空间中多种意识形态交融和交锋的影响。移动网络社会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社会相融合的产物,其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因此,移动网络社会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移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多种意识形态交融在一定程度上就不断的消解着原来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在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时,其信息的选择首先受自身政治倾向的影响,人们会选择符合自己政治倾向的网络信息进行宣传与传播。其次也会受网络空间中不同意识形态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在网络媒体的大力推荐宣传下,人们也会不断接受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价值观点,这就使其原本的政治观点受到影响,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多种意识形态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交融也会出现一定的碰触,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各种言语的争辩甚至演化为各种网络“骂战”。各种意识形态在交锋时,极大地提高了各种意识形态话语信息的出现频率,占据广泛的话语空间,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的同时也会吸引人们参与其中。

移动网络空间中多元网络文化传播与渗透的影响。移动网络空间开放性、平等性的特征为网络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与平台。在移动网络空间中,多元社会思潮并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国外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的同时也削弱了我国的主流文化体系。首先,网络文化传播的匿名性加大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在移动网络空间中,各种网络文化的发布者与传播者都处于匿名的状态,致使政府监管网络文化的难度加大。在匿名性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容易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情绪的发泄,更有甚者将移网络空间做为其个人泄愤的场所,随意发表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其次,多元网络文化加速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网络文化更容易把负面的信息带给民众,对人们造成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最后,多元的网络文化更容易造成分众的效果。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其中人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接收到多样性的文化。这必然会给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带来影响,从而削弱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五)移动网络空间敌对势力因素

移动网络空间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是体现在核心技术上。[6]互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是支撑网络文化技术的最大命门,只有拥有了核心关键技术,才能够牢牢掌握移动网络文化的主导权、传播权和话语权。但是,我国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主要依靠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核心技术实行垄断,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西方国家利用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以文化媒体作为载体,在网络空间中大肆传播“普世价值”,极力推广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消解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的目的。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在用不实的言论进行攻击。他们用歪曲事实,蛊惑宣传的方法在移动网络空间进行意识形态的争夺。例如,在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不断的制造“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争霸论”等不实言论来混淆视听,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在我国网络空间中,西方国家恶意抹黑中国革命,对我国在建设和革命过程中的错误无限放大,制造各种噱头博取大家的眼球,从而达到制造反动因素、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的。

同时,境内敌对势力也在网络空间中活跃频繁。在我国仍然存在一些反社会主义、反中国共产党的敌对不法分子,他们大多受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与控制,借助互联网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其中活跃频繁,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这些敌对势力以精日、精美等为主要代表,他们在移动网络中大肆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颠倒历史,丑化中国政府形象,从而颠覆人们的价值观念。

三、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路径

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与掌握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要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力、公信力、认同力、主导力等方面入手构建提升路径,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促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坚持话语内容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力

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丰富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是提升其渗透力的关键。只有丰富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才能适应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們,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需求。首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涵盖马克思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要在移动网络空间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典思想、经典话语内容的充实与普及,促进人们更多的接触经典理论,更多的了解经典著作。其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发展始终要坚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基础之上再进行创新发展。只有尊重传统文化,广泛的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民族声音。最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体现时代的特色。移动网络空间是一个新兴的发展空间,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形成了信息语言、网络语言等具有特色的话语内容。“时代是意识形态话语永远的语境,意识形态话语发展也映现着时代的进步和困惑。”[7]因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要坚持与时俱进,主动丰富其话语内容,不断地适应网络社会的话语体系。

(二)加强政府形象管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公信力

在移动网络空间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执政党的本职工作,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移动网络空间中,中国共产党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领导核心,而党政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代表。只有积极塑造有公信力的政府形象,才能够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网民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是主动寻找、过滤、摒弃信息,只有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围绕民众所需,发布体现民意、切合民众的信息,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才能不断的树立起良好形象。其次,要合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在移动网络空间形象的树立,主要依靠电子政务平台。因此,政府要加强电子政务平台的管理,及时进行信息的更新,积极掌握信息的主动发布权,敢于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最后,要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网络的实名制发展,使得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在网络上备受关注。因此,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管理,积极打造正面的公众形象。政府工作人员要在移动网络空间中谨言慎行,言行一致,为公众做出良好的榜样。

(三)优化话语表达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力

移动网络空间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人们在移动网络空间中的表达越来越具有独特性。例如标题化、符号化、简略化的语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使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话语体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想要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就必须具有自己的话语表达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话语表达体系。首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构建具有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要有创造性,更需要站在中国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上进行发展。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展至今,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要善于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其优势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应用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中,从而形成蕴含传统文化精华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与时代特点相适应。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体现时代特色的话语表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关注政策话语表达的变化,及时使用最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引领话语表达的新方向;要关注时代发展的新进展,及时进行信息的更新与宣传。最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与网络语言相匹配。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特色,并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同样需要与网络语言相匹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积极吸收网络话语的表达方式,善于利用人们普遍认可的网络话语来进行表达与宣传,从而提高对人们的吸引力,增强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切感与认可度。

(四)构建有效治理机制,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

移动网络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移动网络空间环境的规范化是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重要的前提保障。因此,制定完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移动网络环境的法制管理与监督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人们理性的对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移动网络空间中各种信息交汇出现,各种意识形态话语并存,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性、共享性强的环境,我们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进行积极引导与规范。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例如《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的发布,对于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关政策法规仍显不足,对于移动网络空间的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要落实责任管理,加强网络监管机制。对于移动网络空间的治理,政府应该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促进网絡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相关管理部门要具有权责意识,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移动网络空间的稳定,为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创造有利的网络环境。同时,要将制度建设与监督制度有效结合,加强网络准入审批制度建设,提升信息端口的把关水平,减少不良信息的准入,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陈振明.政治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59.

[3](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M].梅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5.

[4](美)曼纽尔·卡斯特,著.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M].郑波,武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77.

[5]陈联俊.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挑战与应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6).

[6]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0(01).

[7]吴琼.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及提升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7(01).

责任编辑  牛志鹏

作者简介:陈联俊,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晶晶,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移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7GZYB6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婚姻里的“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