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09-10樊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器乐集体主义旋律

樊丽

音乐教育是德育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的有力手段。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下面我从器乐教学入手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从器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他本人的整个人生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如何让中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正确判断人世间的真善美,已成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第一要务。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从而辅助性的校正中学生的人生目标,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上好器乐的欣赏课是一个极好的载体,能够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使学生的德育操行得到不断的提高。

比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感受乐曲幽雅、宁静、温馨的意境,领略我國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接着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品的情绪,民族器乐合奏的协调和音乐的动静、远近、景情的结合,使学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获得美的享受。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他们的语言和图画来描绘乐曲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生由衷地赞叹我国民乐的美妙,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宁静优雅的乐曲声中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器乐欣赏就是这样,用旋律、节奏、音色、拍子、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的形象,诱导学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去享受欢乐,去感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得到净化!

二、教师应抓住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一个良好阵地——器乐训练

培养德育,在学校组织乐队,在乐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给学生以音乐艺术的享受,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熏陶,让学生在乐器表演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如学生演奏民乐合奏曲《步步高》即可通过乐曲欢快激昂的曲调,为学生描绘出一副新年的热闹场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要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都把自我和集体对立起来。因此,教学中我就多采用器乐合奏教学手段,使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只有全体学生团结一致,依靠高度的纪律性、默契的合作,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合作。

三、教师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心目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

我校近几年一直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阵地。相继成立了管乐队、吉他社团、民乐队等,在这些社团训练中更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同时也使学生在严明纪律的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器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与德、智、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器乐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最近数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器乐教学虽起步较晚,虽然当前还存在不少困难,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说明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器乐集体主义旋律
初中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集体主义的原则是大学生ぴ谥耙倒婊中的重要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7月,盛夏的旋律
身为集体主义喝彩歌唱
大地的旋律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