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陌生化”激活作文课堂

2019-09-10于兹坤祝玲军候秀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林冲陌生化习作

于兹坤 祝玲军 候秀美

“陌生化”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如果将陌生化理论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状况。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如何将陌生化理论更好的应用在习作教学中呢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 设计陌生化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固有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精当的情境,把学生的日常生活放在一个陌生的非常规的情境中,迫使学生越出生活的常态,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那扇大门,使学生进入理想的审美情境。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教者可尝试从以下方面改变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

(1)增强体验性,积累题材。生活是作文的本源,孩子们只有丰富了生活体验,他们写的作文才能声情并茂,有感而发。这要求我们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活动,走向生活。世界环境保护日,我们是否能带领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做义务宣传?新生入学,作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否能轮流为弟弟妹妹们讲故事?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也可将丰富的生活资源引入生活,母亲节,亲手制作爱心贺卡;给远方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的习作思维必然处于活跃状态,拿起笔来一定也是“下笔如有神”。

(2)提升现场感,出奇制胜。把学生身边的事搬进课堂,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境教学法。但教学中若只是照搬照抄把生活故事像摆设那样放在课堂上,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的。此时,教师不妨运用过程教学法来提升情境的现场感。大家都知道,上课铃声响过后,在老师没及时到班级的时间里,班级里是非常有意思的。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绝对不能放过这个狂欢的机会。同时他们又心知肚明此时为上课时间,老师随时会出现。因此班级里就会出现热闹非凡的场面:有窃窃私语的,有肆无忌惮的,甚至还有放风的……因此,那一次我有意在上课铃声响过后,迟了五分钟才进教室,之后再宣布今天将要完成的习作题目,那就是《老师不在的五分钟》。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新奇与意外,下笔也就轻松了很多。因为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这五分钟,但各自关注的人和事又不一样,写出来的习作自然也是真实的、个性的。

二、引用陌生化的教学资源,发散学生的树状思维

写作课上,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身边一件比较熟悉的事。尽管教师会一再强调要注意细节描写,要写得生动传神,可学生笔下的事件还是千篇一律如模板似的呈现。此时,教师就该思考采用“陌生化”的手段来提高情境教学的效率了。教者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引入陌生化的教学资源,如利用经典广告、新闻、视频、网络语言等陌生的教学资源。用生活中的热点资源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树状思维。如这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路边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热议,在课堂上我们何不也让学生就此来议一议,辩一辩?学校要进行“图书义卖”活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来策划、筹谋?……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思维像树根那样伸向四面八方,然后诉诸于书面文字,如此一来,又何愁习作没有学生的感情和思想,没有个性呢?

三、改变熟悉事物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何让学生学会在普通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除了切身地感受生活,细致地观察,我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适当地改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角度,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举例来说,学到《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学生对林冲充满崇拜,这时我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林冲的其他故事,让学生对林冲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形成以《说林冲》为题的习作,学生对林冲就不再是简单的崇拜了,而是人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习作才是真正从学生心里流淌出来的个性文字!

四、探索陌生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作文教学,按照学生的年段特点,教材都会为我们设定好习作目标,这些目标为了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情,往往比较宽泛,但却使习作教学陷入了“要求面面俱到,实施力不从心”的僵局,学生通过一次习作收益甚少。我的习作教学则是先让学生个性化作文,然后再设置个性化目标。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收上来孩子们的自主作文后,我进行批阅,发现:“展开想象”“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两个要求孩子们做得很不错,41位同学,35位已经做到。而“运用本单元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这一要求,学生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在课堂上,我将“进行情感表达方法的训练”设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引领学生重点学习表达方式。因为教学火力集中,效果斐然:毕墨翰的借事抒情表达得恰如其分,徐泽描写的同学会情境让大家身临其境……这样通过一项技能训练,学生的习作却同时具备了有序、有想象、会情感表達的要素,目标虽是一课一得,效果却是一课多得。

猜你喜欢

林冲陌生化习作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蛙》的英译研究
智海急流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教学新思维
习作展示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