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19-09-10许斌赵艳红王玉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应用

许斌 赵艳红 王玉凤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与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乡土资源就如一部大课程,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作为一种富含教育意义并极具地方特色且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其开发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应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幼儿通过自己的特有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中挖掘合适的乡土资源,并恰当的利用到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去,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还能易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更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乡土自然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打击乐活动《竹韵》的设计与实施

1.活动设计思路:

定位自然,亲近自然,拉近幼儿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宋代大诗人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新宁县乡村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曾记得笔者小时候,父亲就用竹子制作了很多小乐器,在那个没有玩具的年代,这些竹子乐器带给了乡村孩子无限的快乐。现如今,科技的发达,各式各样的玩具琳琅满目,再没有多少人用竹子制作小玩具了。为了不让这些充满生活价值的东西丢失,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笔者特挑选幼儿习以为见的竹子为题材,让幼儿充分感受乡土资源的艺术魅力。

2.活动目标

·欣赏竹子自制乐器,初步感受乡土自然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敲打乐器,感受节奏美,提高动手能力。

·能根据音乐敲打節奏,并自由创造,提高创造力。

3.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正式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竹韵》之前,针对A班幼儿没有打击乐演奏的基础经验,笔者设计并实施了认识自制竹乐器活动,身体打击乐活动,以构建幼儿的相关经验。

·材料准备:自制竹子打击乐器,背景音乐《金蛇狂舞》片段,简单的打击乐谱。

4.活动过程

以A组的活动为例。

(1)感受与欣赏+反思

①谈话导入:与幼儿拉近距离

Z:小朋友们,上周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竹子乐器宝宝,你们喜欢他们吗?

X:喜欢!

Z:(一边敲双响板一边问)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个乐器宝宝叫什么名字?

X5:双响筒。

X7:是双响板!

......

此话题为激起幼儿的兴趣而创设,幼儿在对话中表现得很积极,对自制打击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②聆听《金蛇狂舞》音乐片段

Z:你们都很棒,都记住乐器宝宝的名字,你们想用这些乐器宝宝为音乐伴奏吗?

X:(激动地)想——

Z:先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听音乐吧!(播放音乐)

Z:小朋友们,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呀!

X9:我听到了很多鼓的声音。

X25:我觉得音乐的节奏很快。

......

③介绍音乐《金蛇狂舞》,分析打击乐谱

Z:《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我们刚才听的是第三段,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即上下句对答呼应。(拿出打击谱分析)

(2)创造与表现+反思

④随音乐,徒手练习打击。

⑤拿乐器演奏

幼儿自选规定内的三种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

(3)评价与反思

⑥请幼儿当小指挥。

⑦请幼儿说说上课感受。

二、乡土文化艺术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韵律活动《有趣的草靶龙》的设计与实施

1.设计思路

在新宁县内,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来有舞龙灯,吃“元宵”的习惯,舞龙灯从初十开始,为试灯,十五夜达到高潮,十六夜收灯。“十五夜的灯”突出一个“闹”字,龙灯所到之处,鞭炮连放,声声震耳,主人备烟及红布条(彩条)相赠,大街上看龙灯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在乡村有一种龙灯叫“草龙灯”,就是用稻草扎成的灯,又叫“正龙灯”,也就是只有在正月十五日才能耍。当天夜里把草龙灯上插上炉香,在夜间行走有一种星光璀璨的效果,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走街串户,热闹非凡。龙灯必须走进村子的各家各户,每家每户都要早早准备好炉香以备插上龙身,同时也要备好各种糖果等和鸣放鞭炮以示欢迎。而当晚的小孩子们也是最高兴,总是成群结队的跟着龙队四处巡走,既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高兴地不得了。因此,以《有趣的草靶龙》作为活动设计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联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给幼儿以快乐体验,又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

2.活动目标

·喜欢体验并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能与同伴相互配合完成活动,强化身体协调能力。

·感受民俗民风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正式开展活动之前,笔者进行了舞龙灯基本动作的练习。

·材料准备:草龙灯一条;音乐《金蛇狂舞》;草龙灯的图片两张。

4.活动过程

以B组活动过程为例。

(1)感受与欣赏+反思

①图片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幅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X:是龙。

X15::是假龙,假的龙。

Z:是用什么做的龙呢?

X27:是用草做的。

Z:对,这就是草龙灯。

②回顾旧知,明确规则

Z:上次我们学习了三个舞龙灯的动作,分别是:摇头摆尾,首尾合一,潜龙游水。那么,在舞龙时,后面的小朋友需要怎样配合龙头呢?

X7:要跟着龙头走。

X23:要等前面的动了,才能走,不能抢。

......

(引导幼儿进行徒手练习。)

(2)表现与创造+反思

③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两组,手拿草龙灯进行练习。)

④配乐舞龙。

Z:在每年元宵节那天晚上,我们不仅要舞龙,还要敲锣打鼓呢!那场面可热闹啦!下面,让我们也随着那欢快的音乐,快乐的舞起龙灯吧!

(幼儿分组,随音乐舞龙。)

(3)评价与反思

⑤结束,幼儿谈感受。

三、乡土社会生活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韵律活动《斗笠变变变》的设计与实施

1.设计意图:

“斗笠”是一种遮挡阳光或避雨的编织帽。有诗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新宁县乡村每家每户都有斗笠,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头上,雨天是避雨的好工具,晴天是遮阳的好助手,斗笠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笔者将斗笠利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意在借此幼儿习以为见的生活用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2.活动目标

·感受与体验斗笠舞带来的乐趣,积极参与活动。

·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斗笠进行舞蹈动作创编。

·感受生活的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的乡村生活经验。

·材料准备:音頻《我编斗笠送红军》片段,竹斗笠12个。

4.活动过程

以B组的活动为例

(1)感受与欣赏

①谈话导入

Z:小朋友们,下雨的时候,你们会拿什么避雨呢?

X12:雨伞。

X6:雨衣。

X10:帽子。

X22:斗篷。

Z:哪个小朋友来说说斗笠也就是斗篷是什么形状的呢?

......

②聆听音乐《我编斗笠送红军》片段

Z: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看哪个小朋友能听出里面唱到了几次“斗笠”这两个字?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③学习《斗笠舞》

(教师分动作教学)

(2)表现与创造

幼儿随音乐用斗笠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教师进行指导。

(3)评价与反思

幼儿进行分组表演,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结论

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在新鲜、好玩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协调与动手能力等,还极大的充实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活动材料,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受艺术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本土文化独特的形式美,增进幼儿对本土文化艺术的感知与体验,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引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长的美好情感,让本土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传承。我们通过创设适合于幼儿年龄特征的本土资源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还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提升了幼儿园教师利用和挖掘乡土资源进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了乡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敏.乡土资源在幼儿混合班艺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虹霖.侗族大歌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土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XJK18CJC069)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应用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