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19-09-10曾乐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教学策略

曾乐敏

【摘要】  文言文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加深爱国情怀。本文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081-0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有着丰富的学习价值。这些作品蕴含了先哲们的美好情操和崇高理想,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利于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更能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重要性和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总体目标中的这样叙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可见要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要从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开始,而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是有效的途径。

《新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段目标中关于文言文教学又有如下的叙述:“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12.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由此可知,文言文不但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灿烂传统,还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学习要求。

然而,文言文教学又是中学教学里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文言文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汉语只有越来越远的距离。当这种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渐渐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口语的时候,自然而然造成了言文分离的尴尬局面。初中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遇到文言文,更是觉得艰涩难懂。这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都给初学文言文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并有抵触文言文的学习情绪,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要在中国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必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笔者作为一线教学的师者,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与探索,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如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破除畏难情绪,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比填鸭式的硬塞蛮套更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按照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消除隔阂,克服畏难情绪

对初中生来说,文言文不是他们平时使用的通用语言,有一定的隔阂,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要读顺、读懂,需要工具书;要读透,理解甚至体会作者的情感,更需要反复研读,推敲。这务必比学习其他语文知识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文言文使他们未学就先生畏。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渠道地给学生展现文言文之美,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亲近它,感受其魅力,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趣味引导,激发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是否精彩,决定学生是否有兴趣听下去。精心设计的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为文言文教学的开展作铺垫。其实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的文言文都比较有故事性的,我们可以从“趣点”入手,让学生先对本篇好奇,从而去学习。妙趣横生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悬念、美轮美灸的画面等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3.精心串联,保持趣味性

一堂出彩的文言文教学课,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巧妙过渡,不仅给人行云流水的酣畅之感,更能持续保持学生学习的盎然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们适时适当、且富有技巧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发學生的学习兴致,一些由浅入深的疑问有利于牵动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欲望。

4.激励肯定,增强自信心

学习是需要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信心,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需要有赞赏的慰藉。适时的肯定和表扬,往往是学生努力学下去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多肯定学生,不失时机地鼓励,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渐入乐学境界。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心理,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中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二)因材施教,分设层次

巧设层次也就是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关键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语文活动中,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好爱,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甚至是之前的后天教育都有不同,如果用统一的模板式教学,效果未必尽如人意。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学难记,就决定了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先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能力进行分组。通过问卷调查,有计划地分组,让组长带动组员互助合作。从中,优生获得自信,中等生得到影响,后进生有所监督。按实际情况分配学生负责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完成任务,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兼顾全体。最终,达到全面进步的学习目标。

(三)重视诵读,形式多变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诵读,作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反复的读,疏通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诵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途径。有些学生读文言作品非常吃力,几次之后都不知道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平时的文言积累不够。要改变这种劣势,就必须通过反复诵读,加强语感。在平时,要不断地去“触摸”文字,理解字、词的含义,不断地去感受、去领悟、去升华、去积累,从而有效地把握整体,进而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而文言文的诵读是对文言文字、词、句最直觉的整体感知,正是语感形成并贮存的过程。因此,多诵读,不仅能够达到熟读成诵的学习目标,还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整体感知作品。当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再拿到一段或一篇新的文言文时,读起来或理解起来,自然也感觉容易多了。

另外,学生徜徉在诵读中,还能体验到文言文学习的愉悦。教师任何的讲解都取代不了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也就是提倡个性化阅读。只有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才能使文言文课堂成为欣赏美、品悟美、探寻美的场所,从而使文言文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横向联系,点拨迁移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消化。简而言之,就是旧知对新知产生的辅助作用。人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所描述的就是迁移现象。

“学习是通过先前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基础,来带动新知识的吸收,这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实现迁移的有效方法。”其实,现代汉语中很多字词都由单音节演变为双音节,根据这个特点,在讲授文言文一些字词时,可以告诉学生采用填词法,联系现代汉语中组词的形式来理解,实现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的知识迁移。

固然,初中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知识也包括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句式等,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字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衍生很多其他的含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具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唤醒他们的记忆,结合以前掌握的知识,让他们首先推敲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大致读懂非教材的文言文,就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因此,迁移是检验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有效地迁移,是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机统一教法和学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意识,因材施教、重视诵读、点拨迁移,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重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领会文言文所承载的深厚思想文化内涵,从而使文言文教学走上光明的大道。

[ 参  考  文  献 ]

[1]赵冰华.中学生文言文语感培养策略探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2]王园园.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刘冬年.厚积薄发知识迁移——浅谈如何应对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9.

[4]韩刚.基于互联网视域下语文课题研究策略初探——以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

[5]林忠港.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6(9).

[6]章新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7(1).

[7]戚成林.发展核心素养,享受语文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6(5).

[8]程先国.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16(5).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