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9-09-10李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性

李慧

【摘要】  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语文教学要讲求真实自然、简单朴素,语文教学的扩展要有度,要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  真实自然 人文性 扩展有度 简单朴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39-01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与文化的积累、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变革语文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真正的变革语文教学,使之充分发挥好语文教育的功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到底怎样才算是合格的语文教学呢?筆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要真实自然

新课标理念给以往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广大教师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理念,焕发了课改的热情。许多教师在实践中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在许多时候,教师往往花大力气包装课堂,刻意追求所谓的课堂创新,使课堂上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语文课堂失去了它应有的自然真实性。这在公开课上更甚,现在人们普遍对这种作秀现象十分反感,因为这种课过于强调教学技巧,过于追求课堂的完美,刻意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那么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自自然然的。师生在课堂上都回归真实、自由、个性的做人态度,说实话,吐真情,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顺乎学情的发展,自自然然地展开。真实的课堂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境界,在于营造一种自然的氛围,让学生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有所体验和感悟。

真实的课堂应该更加关注学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展示自己,而是忘掉自己。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忙着展示自己,忙于“煽情、造势”,却忽视了学情,这种课堂缺少的正是真实本色的东西。

二、语文教学既要追求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

现今社会对语文教育缺乏真正足够的重视,在盲目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浮躁情绪和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氛围的冲击下,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其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比如,还有很多教师教学中片面注重语文知识和规则的讲授,弱化了语感的培养和对语文积累感悟的要求,割裂了与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的联系;教学中片面追求客观性目标和统一标准,忽视了对语言材料的品味、感悟和体验的引导;偏重于技法的操练,忽视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养职能。

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呢?在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和建议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是使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起来的纽带。教师要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引领学生倘徉在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中,使之在对美的充分感受中,不自觉地受到熏陶。

例如《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有位老师在执教时,先用课件展示北方不同季节战前战后的景象,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同时,随着学情的发展,对同样的画面进行模糊处理,并设计了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感受课文语言为基础,想象感悟在和平岁月中北方广袤大地的景象和在日寇炮火下北方完全不同情形。前后截然相反的情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文章语言的人文内涵。于是,工具性、人文性在这样的训练中和谐统一。

三、语文教学的扩展要有度

语文教学不能拘于文本,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然而,扩展又必须从文本出发,体现整体性、本质性。如果只是从文本的某一素材或要素出发,将其作为“引子”,毫无节制地扩散出去,那就未免失度了。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孔乙己》,学生提出:现在很多地方有咸亨酒店,哪一个是正宗的?对于这一问题,本可以简单的告诉学生咸亨酒店的背景,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可这位老师竟然布置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来一个寻根活动,学生虽然兴趣盎然,但这种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此延伸就失去了应有的度。

语文教学中真正的扩展延伸,指的是不拘于课本、不拘于课堂,由文本辐射开去,延伸到课外、校外,延伸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必须以能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要能收到一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四、语文教学要简单朴素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课程。不要额外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求全求多。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所谓创新的课堂,有些课堂确实让我们如沐春风。但有些课堂环节设计的过于复杂,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学生匆匆忙忙地对答、扫描式观看,没有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如蜻蜓点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难真正收获的东西。

鉴于此,语文课要“消肿”化简。简单的背后是精要、智慧和超越。简单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复杂。简单就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要求教师倡行一课一得,即一节课,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单一,训练要落实。要精讲多练,要学会解决最需要的问题。必要时要有模糊教学的理念。不必将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面面俱到,感悟体验说得明明白白,要给学生留下余地和空间。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把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把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就是语文教学要求的简单朴素。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知识、方法是慢慢积累的过程,不要奢望他们一下子懂得许多知识、掌握多种方法。一节课收获一二足矣,只要有目的地慢慢推进,学生知识容量就会不断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温儒敏,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人文性
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
浅析高中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解读译林版小学英语 挖掘教材中人文性
酒店建筑设计中的客房设计分析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