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指南》引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019-09-10郭莉

大东方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选材指南

郭莉

摘 要: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选材;操作材料;探究方式

通过认真学习《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精神,我在大班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开展了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能理解的、感兴趣的教材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在科学领域中专门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在实践中,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选取了一些幼儿能理解的、感兴趣的教材,如《生命的奥秘》、《生活中的信号》、《有趣的转动》、《雨从哪里来》、《食品保质期》、《人造彩虹》等,这些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改革不是一味的追新,我认为针对传统的内容只要采用新的角度,反映新的变化,从老课题中挖掘新视角,用新观念指导设计,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幼儿对自然现象彩虹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但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为此,我选择了教材《人造彩虹》,第一次制造彩虹时为幼儿提供了废旧光碟、三菱镜和带亮片的衣服,大部分幼儿在探索中都获得了成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将经验交流给其他幼儿,最后,所有的孩子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进一步加大难度的探索中,为幼儿提供了油、笔杆、瓶子、水、镜子等材料,于幼儿兴趣高涨起来,能在小组探究活动中互相合作,积极尝试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了对自然界奇妙现象浓厚的兴趣。

二、提供适量的、安全的探究操作材料

《指南》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充足的各种相关材料。首先要考虑操作材料安全性,因为对幼儿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时材料的数量要适宜。材料太少缺乏挑战性,探索过程不够丰富;材料太多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探索出现盲目性,不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声音从哪里来》的活动中,准备了鼓、音叉、吉它、录音机、磁带作为教具,以及塑料瓶、沙锤等多种材料。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环节,首先在鼓面上放一块积木,用鼓槌按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请幼儿观察鼓面上积木的变化,敲鼓的声音大小与积木跳动有什么关系,同时让幼儿用手摸鼓面,感受鼓面的振动。幼儿探索发现:鼓面振动越大,声音也就越响。为了让幼儿能明显的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还用了一把吉它,在不同的琴弦上系上蝴蝶结,拨动琴弦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蝴蝶在跳舞,有的在休息。鼓励幼儿自己实验,敲击各种物体,感受它们振动发出声音。如:敲桌面、杯子、摸摸喉部假装咳嗽等方式,由于投放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幼儿的思维,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幼儿在探索中相互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有了安全的、丰富多彩的材料,有轻松愉悦的自由探索过程,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观察、自主地动手、自由表达,孩子们才乐于在“玩中学 学中玩”。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探究方法

《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经验的获得重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的传授易忘,经验的获得终身记忆。教师在采用探究方法时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可以选择集体活动、小组探究、个人探究,以及多种方法相结合。

在进行《雨从哪里来》活动时,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观察、鼓励幼儿交流水珠形成的过程,激发幼儿观察探究兴趣。首先老师往杯子里倒热水,请幼儿用玻璃片盖住杯口,观察水珠的形成。“玻璃片上出现了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出结论:水加热以后就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聚成小水珠。“水珠又会变成什么呢?”教师顺势将引导幼儿进入到下一个集体活动环节,欣赏课件《小水珠的旅行》,教师掌握好时机提问“小水珠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水珠变成水蒸气以后又变成什么了?”、“水珠变成云以后最后变成了什么?”幼儿通過看课件和结合刚才在小组活动中的观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当问到水珠经过了几次旅行时,幼儿都能回答。要思考 “雨从哪里来”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如果仅凭教师枯燥的讲述,幼儿被动的接受,达不到活动目标,更让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厌烦。本次活动幼儿通过小组探索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在观察和操作简单的实验相结合的前提下,自己得出了结论,既丰富了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幼儿永远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能理解的、感兴趣的教材;提供适量的、安全的探究操作材料;运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法,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发现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9月颁布

(作者单位:德阳市旌阳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选材指南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指南数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