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道德绑架伦理建构理路

2019-09-10李俏

关键词:新媒体

李俏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遍地开花,在万物皆媒体的大环境下,公众以新媒体为载体,为无数的受众创造了自由的交流。然而,新兴时代的来临随之带来的“道德绑架”使之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道德革命,而且道德绑架的形式也越发多样化,就此需建构规规避道德绑架伦理失德局面发生的合理运用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道德绑架;伦理建构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囊括了当下全部的数字化媒体,新媒体完美避开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的局限,相比较传统媒体,其产生了本质上的突破,新媒体基于数字技术,以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多向度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使之无限度的实时性的交流互动,生产传递信息,共享海量信息,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兴事物的诞生必然会伴随相对应的问题,道德绑架这个新兴词汇的来源就是以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大多是以道德的善恶来评判社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道德绑架现象层出不穷,伪道德主义与道德虚无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乘虚而入,在道德绑架现象之中大展身手,使之爆发了一场场的道德革命。

一、道德绑架的概念

“道德”的涵义即“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1]“道”表意为“人”在“行”中,即所行之路,亦或一个人处在十字路口的抉择,引申为事物间的法则、规律。儒家之道为“人道”,是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理想,人生衡量善恶的标准,人必须在内心坚守的品质。儒家之德为“品德”,“德”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是指内心的情感或信念,意指人的本性、品德,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就是基于善恶为评判准则,且凭借社会舆论的软约束力得以把握,有异于以正义的名义,凭借国家强制力来支持的法律。用“道德”来修饰绑架,说明这类绑架包涵道德的特质,即蕴含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现代汉语词典》对“绑架”解释为“用强力把人劫走”。[2]绑架顾名思义就是有胁迫、暴力的意愿,用“绑架”来修饰道德,表明这类道德行为活动是具备胁迫性和软暴力性的双层特质。第一,道德绑架中的道德行为建立在尊重当事者的意志自由和道德选择自由的基础之上,在他人利用社会舆论的软约束力的胁迫下,使其被迫地接受这类道德行为,所以道德绑架中的道德行为是同道德自由相违背的,也有异于道德规劝。第二,道德绑架中的道德行为具有软暴力性,它不是真正的施加拳脚硬暴力,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发起文字攻击来要挟当事者,要挟即“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2],因此要挟即软暴力,道德绑架就是他人利用文字炮轰的软暴力去要挟当事者的弱点来达成他人对当事者的期望,如当事者不予执行,当事者将面临各式各样的软暴力使之社会道德形象被摧毁,甚至殃及无辜。综上所述,我们把“道德绑架”定义为: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3]。

二、道德绑架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慈善绑架

怀有仁爱之心为慈,广行济困之举为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是实质上是一种社会道德行为,它是基于人的良知和道德选择的一种善举,是人们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自愿进行奉献爱心、扶弱济贫的社会道德行为。慈善绑架亦属于双向绑架,捐助方和受捐方都既可以是绑架者,又可以是被绑架者。既可以同时拥有双重身份,也可以互换身份。

1. 捐助方:明星的慈善公关危机。慈善,首先的慈,慈悲为怀才能与人为善。娱乐圈经常爆料很多明星偷税漏税、潜规则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很多明星就会选择做一场“慈善秀”来掩藏有损自己社会道德形象的行为。一旦某负面事件呈现出倾向谴责当事者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当事者会及时作出转移媒体和受众的舆论导向,以免损毁当事者的社会公众形象,尤其社会公众人物、阶级地位高的人更加在意以及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媒体和受众就越可能被遭受“道德綁架”。譬如近来网络平台上炒得很火的崔永元曝光范冰冰偷税漏税2000万事件,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范冰冰本人并没及时正面公开回应此事,范冰冰工作室微博号仅在微博上公开发表了一份崔永元公布涉密合同,且公然诋毁范冰冰的法律声明。就在网上吃瓜群众还不明所以然的时候,范冰冰工作室微博号发布了一条关于范冰冰团队飞往拉萨,开启西藏公益之行的博文,至今仍在更新关于西藏公益的动态,也没有公开澄清崔永元此举报是否如实。据广大网友们的猜测,这次公益之行如此之巧合,极大可能是范冰冰工作室的一次危机公关的洗白,坐实了范冰冰偷税漏税之举,范冰冰工作室的微博评论已被沦陷,网友们纷纷在其微博下评论到“这话题转移的及其没有水平,先把你偷税漏税的钱补上”,“翻了一下范冰冰工作室微博,崔永元爆“阴阳合同”前发的全是电影电视红毯照宣传照,偷税漏税被爆出来之后开始狂发公益宣传照。别恶心人了,孩子是你们洗白的工具吗?”“做慈善应该值得鼓励支持,但是用慈善来掩盖肮脏的交易,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等等留言,键盘侠和喷子们不断地在评论区炮轰范冰冰,多次引发评论大量恶毒语言攻击。就此事件而言,偷税漏税是真是假我们旁观者无法判别,法律自会还原真相,但以广大网民的视角来分析,就此事件利用慈善来做危机公关来引渡舆论炮轰,那么这种性质的慈善活动就是以慈善来绑架网友们和媒体们的眼球的慈善绑架,而被捐助的孩子们沦为了这场“慈善秀”的慈善绑架的工具。慈善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奉献爱心,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慈善不是用来作秀的,更不是用来转移舆论导向的危机公关。

2. 受捐方:以道德之名,行诈捐之实。2018年7月7日,南宁武鸣区的邓女士因其在四川上大学的女儿7月份在医院确诊为病毒感染,在重症监护室每天两万多元的住院治疗开销使其支付不起昂贵医院费,于是在水滴筹平台上发起爱心筹款25万,很快众筹到了25万,7月11日邓女士将筹款全部提现给女儿治病,19日其女儿顺利出院,邓女士在水滴筹分享其女儿出院情况时透漏出其有家产,随后又网友发帖证实其家境殷实,有车有房有粉店,质疑邓女士筹款涉嫌“诈捐”,接着又爆出邓女士其女儿怒怼曝光此事件的网友。2016年11月30日,朋友圈被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为其女儿筹款写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刷爆了朋友圈,短短五天内此文在朋友圈中疯狂转发,微信打赏捐款突破100万,再加上其他形式的捐款总额超过了200万。不久即被举报此事件为营销,有人在背后操纵,而且罗尔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罗一笑事件是真实的,悲情而不失温暖的文章感动到网友是真实的,网民的本能的善良是真实的,但经由公司的营销操作下使慈善的性质发生了质变,他们以道德之名,行诈捐之实,绑架了网友的善良,诈骗了网友的善良。

(二)舆论绑架

舆论是公开发表的公共意见和社会意见,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夹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4]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舆论的制造者,媒体的导向性和公众自发性是形成舆论的根本途径,也是造成舆论绑架的导火索。舆论绑架就是公众有意或无意公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具有攻击性、胁迫性、诋毁性的言论,变相软约束当事者行为,使当事者身心上承受着舆论的弹劾的现象。新媒体环境下时常有舆论制造者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挟“道德”以令天下,抓住某事件、某行为、某言论中其中一个点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进行炒作、批判、刻意烘托、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舆论实施道德绑架。2017年11月3号,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为了帮闺蜜刘鑫逃脱其前男友陈世峰的纠缠,让刘鑫借住在江歌租住的日本东京中野公寓,其前男友陈世峰尾随到江歌公寓进行恐吓骚扰,陈世峰被江歌拒之门外之时恼羞成怒用匕首将其残忍杀害,于是江歌的母亲在微博上批判讨伐刘鑫事件的舆论引起井喷式爆发。江歌母亲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事件的信息,网友不断地点击查阅、跟帖评论转发形成巨大流量的热门话题,使其在短时间内达成最大化的曝光,利用舆论来制裁绑架刘鑫。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绑架大多是借住受众出于善的目的来形成符合“善”的舆论导向,同时对绑架者实施“恶”的谴责的舆论绑架。

(三)精神绑架

精神绑架的手段是网络语言施暴者通过使用文字暴力对他人身心的控制、精神的摧残、灵魂的施控,而实现的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网络语言施暴者就是实施精神绑架的罪魁祸首,网络语言暴力就是在网络平台上使用攻击、谴责、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对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极大地打击与摧残,严重情况下的语言暴力会致使他人抑郁,甚至导致自杀。2018年8月20日,四川德阳安医生在泳池游泳过程中被13岁的小男孩摸了敏感部位遭到冒犯要求小男孩道歉,小男孩拒绝道歉并出口辱骂安医生并对其做鬼脸吐口水等行为,安医生的丈夫见状游过去将小男孩短暂的按入水里,并用手击打了小男孩脸部,随后安医生在更衣间遭到小男生家长的殴打,警察的介入调解后小男孩家长仍不满安医生丈夫的说法,利用自媒体在网络上疯狂转载经过剪辑的着重突出安医生丈夫殴打小男孩的监控视频,刻意煽动误导网友们的舆论导向,此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安医生以及其丈夫被网络键盘侠人肉搜索遭受舆论弹劾,仅仅五天安医生最终由于精神上承受不住舆论压力的暴击服下500片安眠药自杀而不治身亡。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就是网络平台上错误的舆论暴力绑架了安医生的精神,使之内心受到极大的煎熬无法得到释放与解脱以至晾成这场悲剧,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网络语言施暴者就是隱形的真正的凶手,他们看到的只是事件表面的结果,而没有看到事件发生的过程。施暴者出于内心愚蠢的所谓的“善”的目的,在没有分清是非黑白的情况下,随着错误的舆论导向来急于用自己的愤怒去所谓的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最终得到的是与“善”的目的相违背的“恶”的结果。

(四)自由绑架

道德绑架之所以让人不悦、应当受到谴责,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妨碍了受事方的道德自由,它是一种道德错误。它既可以意味着在采不采取道德行动上行动者是自由的,也可以意味着在关于道德的标准上,行动者是自由的,即行动者可以自行规定何为道德、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这一标准。前一种自由,是本体上的自由,后一种自由,是通常所谓的道德。本体自由指行动者的行动不由外界决定,而只取决于他自己,要是道德自由指本体自由,道德绑架的确妨碍了这一自由。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很多明星在第一时间捐款、捐助物资赈灾,且纷纷在微博上发祈福九寨沟平安。正值此时吴京执导且主演的《战狼2》上映13天票房就已经突破36亿人民币,且仍持续受到好评票房仍继续飙升。吴京第一时间也在微博上发博文祈祷震区平安,于是网友们纷纷在其博文下跟帖评论“愿地震的人民平安,希望吴京站出来捐款!”“作为一名小粉红,我觉得吴京老师应该为九寨沟地震捐款,至少3个亿”“建议京哥号召一下,从现在起把票房的10%捐给九寨沟”等等。其实在此之前,吴京已经低调捐款一百万人民币,而还有网友嫌吴京捐得太少,40亿的票房至少得捐一个亿。键盘侠们的这种逼捐事件就是利用社会道德评价绑架吴京的道德自由,在这种对公众人物的道德自由绑架的事件上,借住网络平台的匿名性、自由性,随意且任性的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内心浅显直观的想法,这是一种网民的非理性的观念倾向的潜意识中的表达,这种非理性的表达如同病毒传染迅速的感染到每一个携带非理性的观念倾向的网民,使这种自由绑架变成爆发情绪的非理性诉求的病原体,以至于引发一场病毒式的道德舆论瘟疫。

三、新媒体时代下道德绑架伦理建构理路

纵览新媒体时代的道德绑架,反映了一种大众对待被绑架者的道德准则的热行的心态问题,起始怀着“善”的目的,但在舆论导向的总的引领下,这种“善”的目的进而演变成打着道德口号任性发号施令的道德绑架。新媒体时代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让道德绑架的流传获得了相对的普及性、盛行性和真实性,就此需建构规规避道德绑架伦理失德局面发生的合理运用路径。

(一)全面贯彻新媒体用户实名制,实时审查发布内容

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匿名性,用户在网络平台上随意发布消息,发表评论、观点和看法,导致无法辨识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的真实度,更无从去考证发布的消息的来源与出处。所谓他日人云吾亦云,大众的跟风、从众心理进一步加剧道德绑架的持续性发酵。因此可施行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网络平台实名制认证的方案,新媒体用户在从事各类网络社交活动时,在各类网络平台上需实名注册登录,即用户通过一个虚拟的载体把自己的详细个人身份信息(如身份证)涵盖仅供后台查询显示,不需要在前台进行展示,前台仍可使用虚拟昵称。网络用户只要不触及肆意散播舆论谣言、不在网络平台引发道德绑架等危害公众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那么实名认证实际不会影响到网络用户的隐私的泄露,否则将会受到监管。网络实名认证不仅有利于网络用户的自律,同时能对扰乱网络秩序、传播网络暴力、引发道德绑架的用户进行有效问责,做到有源可查。网络实名制将极大地净化网络空间,让各种网络暴力无地遁形。同时,网络平台运营商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平台上发布的每一条信息进行实时审查,如若发现不当言论则阻拦其消息的发布,从根部遏制误导舆论、道德绑架、网络暴力等萌芽的诞生。

(二)培养新媒体用户的理性道德思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新媒体时代道德绑架现象盛行是由于新媒体用户的感性思维占主导作用,用户极少用理性道德思维去分析事情的起始由来。人和动物区别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是同时具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高级动物,但在面对网络上关于道德判断的问题上人却犯了最低级的错误,新媒体用户用情感取代了逻辑,失去了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使道德被绑架。所以,培养新媒体用户的理性思维是有效解决道德绑架的关键,理性的网络氛围与环境有助于社会监督功能的极大施展。一个理性的新媒体用户理当遵守新媒体环境下相关的道德规范,同理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道德行为选择。只有那些“出于道德”而不仅仅“合乎道德”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并不真的是道德律己而不律人,善行该是出自内心的举动,不必被舆论所左右,我们从来都无权鼓动他人牺牲,也无权要求别人高尚,否则就属于道德绑架。新媒体时代盛行的一种道德现象就是一个人毫无理论依据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评价与道德判断,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且理所当然,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就是道德绑架的催生剂。于是乎新媒体时代催生出一大批缺乏理性思维,感性思维主导大脑的抨击道德行为的道德狂热分子,这批狂热分子表现出强烈的跟风从众心理,好打抱不平的善行却是导致道德绑架的关键导火线,致使他们沦为道德绑架的帮凶。新媒体用户理应具备独立的理性思维以及独立的人格意识,培养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并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认知。再次面对网络舆论时,能够理智分析事情原委再加以下定论。同时在看到他人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时,应加以制止。因此,培养新媒体用户的理性思维,客观分析道德行为的逻辑,主观意识与客观因素相结合,有利于极大地减少道德绑架现象的发生。

(三)提高新媒体用户道德修养,以自律规避道德绑架

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亦是信息的搬运工。新媒体信息的生产传播离不开新媒体用户,新媒体时代下的道德绑架的参与者也是新媒体用户,新媒体用户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作用着新媒体道德绑架的趋向和传播。所以,提高新媒体用户的道德修养,以自律规避道德绑架现象,正确引导舆论走向。首先,新媒体用户要提升信息识别技能,面对新媒体网络上“快餐式”的信息要能够冷静分析、辨别真假。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迎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海量的信心中泥沙俱下,因此在信息极度膨胀的环境下,新媒体用户应文明浏览网络信息,理性辨析网络信息,不以自己的偏见去理解他人的道德行为选择,不受他人的道德评判言论所侵蚀而随波逐流。其次,新媒体用户更应重视对自己的媒介素养的提升,加强社会荣辱观、社会责任观,自觉尊重社会公德。最后,新媒体用户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网络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新媒体用户通过自我涵养,实现从道德他律向自律转化,以自律引导正确的道德评价。新媒体用户在发表自己的言论时,要听从良心的呼声,在面对龙蛇混杂的网络消息时,用户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动机进行审查,以假设判断或者可能判断的逻辑形式去换位思考这些问题,促使主体严谨的思辨、量度自己的行为动机,对合乎道德义务条件的动机给予肯定,对不合乎道德义务条件的动机予以遏抑和否定,从而确定道德的动机,通过良心的制约以自律来规避道德绑架。

(四)坚持德法互助的内在机理,设置奖罚体系

新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匿名虚拟开放的大环境,由于网络运营商的弱把关对新媒体用户的言论发布缺乏管束导致道德绑架现象的盛行。在新媒体客户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同时从立法的维度审视,网络运营商以及政府部门应对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道德绑架现象加以高度警惕,实时跟进网络频发道德现象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不定期开展新媒体用户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使每个新媒体用户为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道德立法,以法律的权威形式确认道德建设在新媒体环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新媒体用户对道德的普遍遵循,有力的保证道德教育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加强新媒体时代道德精神文明建设,法律不是抽象的,法律的价值意味着道德上的公正。其次,通过法律实施,维护新媒体环境的道德风尚。一个良好的法律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实现新媒体时代良好道德风尚的过程,制定明确的新媒体环境的奖罚分明的法律制度,对不符合法律要求的缺德行为给予否定,并加以制裁,同时也保障新媒体用户的相关权利。对新媒体用户合乎网络社会道德的“善”且正义的道德行为进行鼓励,让每一个新媒体用户成为合乎新媒体网络道德规范的网名。最后,通过法治建设,培育新媒体道德意识。通过法治建设将新媒体环境的道德准则渗透到大众的精神世界,使大众关于是非善惡的价值观得到统一,有助于净化新媒体环境风气,加强道德教化。

四、结论

每一个新兴事物、新兴时代的诞生必然会存在与之相对的负面因素,新媒体时代的诞生造福了每个人,同时它带来的道德伦理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道德绑架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层出不穷,造成这种失德局面的背后原因文章中没有详细作出解释,从分析道德绑架现象的多种形式不难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在网络匿名性、开放性、自由性的优势前提下,在公众发表言论时放飞自我,严重情况下攻击诋毁的言论也泛滥成灾造成道德绑架现象的局面。本文针对道德绑架现象的几种表现方式提出几点规规避道德绑架伦理失德局面发生的合理运用路径,为新媒体时代提供真正符合道德要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2:40.

[3] 覃必青.道德绑架内涵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3,(5).

[4]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9:11.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