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9-09-10刘珊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3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刘珊

摘要:“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維能力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落实,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小学生在“图形与几何”知识方面的思维表现,切实优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制“图形与几何”的学具模型、优化“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应用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擅长的是感性认识与形象思维,难以通过死记硬背活动去内化“图形与几何”知识所反映出来的客观规律,而且也不善于凭空想象各个平面、空间图形,所以有许多学生都会在“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中感到受挫。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改变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不良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去引导学生探究“图形与几何”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确保学生可以在丰富的几何探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由此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想象水平。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在分析教育规律时,明确指出知识的发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教师的职责便是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知识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应用与创新过程,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建构数学知识意义,内化数学学科规律。因此,在“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呈现直观、生动、鲜艳、丰富的几何实物,借助几何画板或者动画视频去演示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由此优化学生的几何认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就如在“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了杯子、房子、风筝、桌子、球等多种实物的照片,引导学生逐一说出了这些物品的名称。然后,笔者改变了这些实物的观察角度,但是学生依然可以说出正确的物品名称。接着,笔者就引导学生们观察了同一物品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图形形状,让学生们初步意识到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学生则可在草稿纸上绘制各个实物的图形形状,借此生成数学知识。由于笔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的配合度是比较高的。这就可以降低几何知识的抽象度,促使学生积极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分析数学问题,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其初步形成了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们产生了愉悦、成功的学习感受,使其积极把握了“认识图形”一课的重点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制“图形与几何”的学具模型

学具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所使用的工具,而“图形与几何”知识是非常需要利用学具来展开知识探究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主动引导学生自制“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几何模型,观察模型的边长、角的关系,由此带给学生直观认识,降低“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抽象度。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学生可以亲自制作“图形与几何”的学具模型,那么他们则可直接在动手操作环节把握各个几何图形的数学性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就如在“观察图形”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学生们自主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几何模型,希望学生可以自制学具,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图形特点,切身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学生们则需积极探究正方体、长方体的边、角、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从正面、侧面去观察这两种几何体。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知识去完成学具制作任务,而这就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总结出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特点。然后,学生则可相互交流学具制作经验,借助其他人所表现出的智慧去优化自己的操作认知,从而进一步优化“观察图形”一课的探究成效。接下来,笔者会引导学生积极展示学具模型,归总动手操作经验,然后帮助学生提炼几何知识,升华学生的理论认识。由此一来,学生即可实现有效学习,感受几何图形的魅力,从而真正喜欢上“图形与知识”知识,全面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实践应用活动

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并不看重数学应用,导致小学生即便取得优秀的理论考试成绩,也难以真正利用数学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并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因此,在“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设计“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现实应用中优化自己的数学思维、实践水平,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形成完善的几何知识。

就如在“面积”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把握了面积概念、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能利用面积单位去描述物体的面积大小。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对面积知识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一个数学实践任务,即学生要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出教室内实物的面积,具体实物应由学生自主选择。接下来,学生便需自主展开数学探究。比如,有的学生选择将自己的课桌面积作为实践对象,有的学生则选择了讲台,还有的学生选择了黑板、窗户、粉笔盒等等。然后,学生则可利用长度测量知识去记录各个实物的边长,进而继续应用“面积”知识来得出最终结论。这就可以真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展开数学实践,促使学生积极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待课堂实践教学结束之后,不少学生也积极在课后应用了本课知识,比如测量家中家具的面积、学校花坛的面积等等,很好地丰富了自己的应用经验,也意识到学好数学可以帮助自己解决一系列生活问题,从而形成了数学欣赏意识,端正了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小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的感性经验与理性思维去整合“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结构,切实优化学生的智能水平,使其在丰富的数学探究、假说推理与实践检验活动中逐一内化“图形与几何”知识。

参考文献

[1]郭小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华夏教师,2018(35):43-44.

[2]刘久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的演进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8(73):29-33.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