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透视及对策探究

2019-09-10江宏强罗茜苗祥波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江宏强 罗茜 苗祥波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受着巨大压力,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也须因时而变。本文旨在透视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0-0076-02

高等学校的目标是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辅导员则是高等学校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其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直接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经济科技不断深入孕育出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也冲击着各个行业,尤其是教育行业。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如何因时而进、因时而新是当前所面临的难题。因而,在“互联网+”这个具有丰富特征的时代下,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和亟不可待。

1 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所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被定义为职业道德,包括开展工作时应持有的态度、投入的情感和应有的思想。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多,往往被视为是维持学生稳定的重要抓手,可以视为是校园稳定的重要压舱石和定海神针,可以视为是兜住高校工作底线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不仅要兼顾教育内容,还要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因而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其次,从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发展的角度定位。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即是拔节孕穗期,是需要系好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节点。辅导员作为汇多“专”于一体,集多“家”于一身的全方位岗位。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赋予了其工作的崇高地位,职业的重要性也赋予了其工作光荣的使命。所以,如果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首先就会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紧接着就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最终结果就是损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结合时代特征和工作实际,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具有如下意义:

(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硬性要求。在家里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到了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和榜样。大学里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一个具备高尚道德情操,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辅导员老师必定能够以身立教,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以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更好地教育学生成长成才,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和思政学科的发展。

(2)辅导员职业道德是其个人魅力体现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实务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就业求职等方面起到及时的引导作用,也能起到示范与表率作用。职业道德高、作风优良的辅导员老师不仅会受到学生们的爱戴,还会被学生们争相效仿,用辅导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审视自己,从而在耳濡目染的无形之中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3)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辅导员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辅导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那么就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工作难以推动,也不会受到领导和学校的认可。因此,辅导员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不仅是工作成功开展的需要,更是个人晋升的前提。

2 “互联网+”的时代内涵与特征

“互联网+”时代就是利用互联网为媒介,将互联网与各个领域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行业创新、互惠互赢。随着信息化地不断深入,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实现了相互融合,并依以此为基础和前提进行创新,推动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互联网+”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特征:

(1)没有领域和行业的界限:互联网是一个没有界线的虚拟世界,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融合和创新,根本就不会受到行业或区域的限制。

(2)能够推动创新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经济、教育等领域都在不断地变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变革过程中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被取代或丢弃,同时根据时代特征推陈出新,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3)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互联网+”不受区域和局域的限制,相对约束较少,非常容易实现推广和使用。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透视

互联网不断深入到日常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难题。同时,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群更加自我、现实、新潮的00后大学生。这也就意味着高校辅导员正面临着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的双重转变,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和影响,也存在比较鲜明的问题。

3.1 师生交流方式更趋网络,关心学生不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种网络新媒体方式兴起,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被广泛运用,高校辅导员跟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在悄然转变,从以往面对面的坦诚交流逐渐转变为现在生硬死板、毫无温度的“隔空喊话”。辅导员也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与学生相对平等、亦师亦友,通过社交软件可以频繁交流和沟通,看似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但却模糊了师生界限。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和行为塑造最为关键的时期,当前在辅导员工作开展中,很多时候却都是通过社交软件来完成,缺少面对面沟通,无法透彻地了解学生的情绪反馈,也无法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也就变为了空话。

3.2 辅导员工作内容更杂乱,职业倦怠明显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交流方式更为便捷,也就导致辅导员工作内容更加杂乱。此前,在“青春北京”公众号上的一篇推文“辅导员真实生活图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道出了辅导员工作的心酸,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无巨细,全由辅导员兜底包干。学生打架、学生挂科、学生旷课、学生公寓纪律出现问题……最终只有一个问题“你的辅导员是谁?”24小时网络联系渠道必须保持畅通,随时待命。虽顶着大学教师的光环,却分明是“保姆”、“话务员”兼“救火员”,导致部分辅导员老师出现明显的职业倦怠。

3.3 网络思潮挑战思想底线,职业道德滑坡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部分高校辅导员价值观发生偏斜,职业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上相对约束也较少,部分辅导员受网络的影响,发表一些不适合的、负面的言论,甚至崇洋媚外,这无疑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网络的兴起也为有些辅导员老师带来了“福利”,学术不端行为屡屡被爆,但凡要发表文章、写活动总结、情况汇报全都是上网抄袭,网络为查阅资料提供了条件,然而有的老師却在一次次抄袭中放弃了自己的政治底线。此外,还有部分辅导员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行贿受贿,收受家长和学生的红包、礼金。

4 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4.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境界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做好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时刻保持思想先进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巩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要规范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杜绝歪风邪气的干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力争维持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4.2 培养道德意识,提升应对水平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俨然成为了人们排泄压力的渠道,成为了各种利益诉求、侵权维权、私密爆料的出气口。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人们形成了一个固定思维,现实社会不敢做的事情完全可以在虚拟世界实现,不需要考虑任何后果,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因而导致网络环境“乌烟瘴气”。所以高校辅导员在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时候,时刻保持警惕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甄别能力与网络信息应对能力。同时,还要及时纠正网络负面因素带给学生的错误引导。

4.3 贯彻学习思维,充实业务能力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接触面更广,也更加便捷。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要时刻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贯彻不断学习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学习,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学习国内外或其他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以及新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工作效果。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多样性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也对其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校辅导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抓住机遇,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孔好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索[J].文存阅刊,2017(20):21-22.

[2] 潘阅.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18,381(11):108-109.

[3] 万国权,章晶晶,苏文义.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3(6):187-188.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