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玉工艺浅析

2019-09-06余瀚静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玉器工具工艺

摘 要:新石器时代,我国制玉工艺与石制工艺分离,而且制玉技术已经基本完善。而玉器制作工艺的发展水平与制玉工具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制玉工具的改进变回带动制玉工艺的飞速提高,其中砣机的发明推动了制玉工艺极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制玉工具发展过程的研究来探索不同时期制玉工艺的发展。

关键字:制玉工艺;石制工艺;砣机

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制玉工艺的发展水平也恰恰反映了当时我国手工业发展程度,而制玉工艺水平是由制作工具和玉人技术水平相互作用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玉工具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某个时代的制玉工艺水平,本文将依托玉器的制作工具的发展史来探索玉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制玉工艺

中国玉器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玉制品实物出土于辽西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由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我国疆域辽阔,且距今年代久远,玉器制作工艺的实物资料匮乏,且缺失历史文献记载,我们只能用间接的资料来推断古玉的制作工艺。一般我们可以根据玉制品表面制作痕迹的形状和角度推测出制玉工具的种类、施力力度和方向,从而还原当时古人进行切割、打磨、琢纹、打孔等工艺所使用的工具与方法。

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磨制工艺的出现是石器制作上的一项进步。虽然磨制玉器与磨制石器两者工艺师承一脉,但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即磨制玉器时采用了抛光工艺,通过抛光玉器表面比石器更加细腻整洁,具有光泽度。玉器形态由初期简单形状发展到复杂形状,由无纹饰发展到有纹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玉器通常会使用打磨、穿孔、切割的工艺,而且有了较为规整的纹饰,说明制玉工艺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其中切割、打磨、钻孔是磨制石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手段,早期的制玉工艺完全承袭了这三种工艺。在这一阶段玉石分化已完成,玉器与石器工艺也已分化,自成系列,但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并未完全脱离,很可能石玉匠还是在同一作坊内,玉匠仍借用磨制石器工艺来制理玉器[1]。

二、砣機的使用

砣机的发明与使用标志着制玉工艺彻底的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砣机属于一种新式工具的诞生,而不是某种工艺方法的改进,它给制玉工艺带来了一场革命[2]。自砣机出现以后,制玉工艺的发展便紧紧的跟砣机的发展结合起来,每当砣机进行改进,必将引起制玉工艺的提升。有关砣机的结构与功能的历史资料最早见于明代,而清代李澄渊于光绪十七年所画的“玉作图”中关于砣机介绍颇为详细。本文根据砣机的材质和发展演变将其分为五类,即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砣机;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砣机;秦汉时期的铁砣机;隋唐至建国初期的高桌式砣机和水凳;建国初期至今的现代砣机。

1.原始砣机的探讨

原始砣具出现于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南北同时或略有先后出现[3]。原始砣机的出现推动了制玉工艺从制石工艺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种类。例如出土于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其造型已经复杂起来,突破了单纯的直线、曲线,具有代表性的就是C形玉雕龙。玉龙属于圆雕作品,吻前伸,嘴团平,额头及鄂底刻有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形成规整的小菱形。这种轮廓及器物上的网格并非制石工艺可以达到的,其主要使用了切磨辗轧等工艺手段,所以推测为砣具制作而成。但是此时的砣具是原始砣,因为没有冶炼金属的技艺,制造砣具的材料以石、木、骨陶等非金属材料为主。

2.青铜砣机的探讨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玉器初步繁荣阶段,主要得益于逐渐成熟的制玉工艺和不断改进的制玉工具,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统治阶层的提倡和推动。我国冶铜技艺在夏商周时期取得巨大发展,此时制造砣具的材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制作砣机部件,如将青铜铸打成砣头,大大提高了砣机的工作效率。此时的砣机主要由几、支架、轴、砣、条带或弓子等组成。

关于汉代跽坐式多人共同操作的几式砣机的设想判断主要是依据三代时期出土的资料,如在殷墟出土的人与兽等石雕和妇好墓出土的坐佣均为跽坐形式。商代佣的二种坐式均为席地而坐,所以可证商代砣机应是跽坐式砣机[3]。跪、跽皆是古时传统坐式,古人坐在砣机之前,双足无法给砣机提供动力,使其旋转,只能一手拉动弓弦,另一手托玉琢磨。或者专门有人拉动弓弦使其轴旋转从而带动砣头转动,一台砣机可能需要2至3人进行操作。

3.铁砣机的探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雕刻工艺由浅浮雕向深浮雕发展,发展至汉代,制玉工艺达到了辉煌。从出土玉器文物来看,春秋战国至汉代出土玉器比青铜时代出土玉器制作水平更为精美,是自玉器出现以来,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阶段。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暂未发现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制玉工具实物,但仍然通过史料及出土玉器对其进行一些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冶铁技艺,并获得逐步推广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此推断铁质工具很有可能应用于制玉工艺当中。根据出土玉器及历史文献记载,玉器生产在当时手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如在《周礼·考工记》中就有专门关于玉匠描述的《玉人》专篇。又如在《左传》有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着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4]。”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其它文献当中。如果没有适合的制玉工具,很难制造出数量如此之多的玉器。

4.高桌式砣机和水凳的探讨

明代到隋唐时期关于砣机的具体论述出现于宋应星(明末)所著的《天工开物》里,其计载:“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5]。”参照《天工开物》里面的附图,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所描述的砣机与李澄渊在《玉作图》中描述的大致相同,是一人操作的足踏高腿桌式砣机。

目前,我们能够找到最早的古砣机资料出现于明、清,其记载的砣机类型并不是古代砣机的原本形态,属于近古砣机。其上限最早可上推至隋唐,推测依据为隋唐时期,人们开始改变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起居用具发生改变,人们开始使用椅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才出现桌式或高腿桌式水凳。

清代关于砣机较为完整的图象资料则是李澄渊于1891年所著的《玉作图说》,他查阅历史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绘制的《玉作图说》如实地反映当时的制玉工艺流程以及制玉工具形态。《玉作图说》一书共有十二开,插图十三张,且每张图片后附文字说明,不仅描述了玉人们制玉场景,还将重要的制玉工具名称都一一注明。通过李澄渊所著《玉作图说》,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清末玉人们制玉的主要设备和基本制玉工艺,也可探知到其如何使用水凳。此时的砣机样式是经过千百年来玉匠们无数次的改进而形成的,是隋唐桌式砣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我国古代碾玉设备发展的顶峰,一般称之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或“水凳”。

5.现代砣机

建国初期迄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的交互发展,砣机形态也不断创新。砣机的动力来源由足踏转动发展为使用电动机,这就解放了玉工的双脚,砣头则使用由人工金刚沙胶制成胶砣,制玉过程中玉工用手沾蘸水沙改进为用自流水冷却和琢磨。经过改进的铁砣机大大提升了制玉效率,是当代各玉器厂制玉的主要工具,高凳已基本被取代。随着各行业技术的交流融合,玉人将牙医所用蛇皮钻引入作为制玉工具,因其轻便自如, 经常用于做细部的纹饰或小件玉器,大大提升了制玉的精细度。

通过以上探析,我们可以看出制玉工艺水平的发展与砣机的发展密不可分,没有砣机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就没用玉工艺的长足发展,就没有玉文化的繁荣。虽然砣机在玉工艺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我们在制玉工具研究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沙、钻、锯、弓子、熟皮等辅助性的工具和材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制玉工艺发展过程,才能更好推动制玉行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永明.战国时期玉器制作工艺的若干探讨[J].汉江考古,2003.1总第86期

[2]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

[3]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左丘明.左传[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8

[5]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作者简介:

余瀚静(1989--)女,汉族,河南镇平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遗产管理、文物保护。

猜你喜欢

玉器工具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准备工具:步骤: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巧用”工具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