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2019-09-06金成星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办学

金成星

本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国际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国际化迅猛发展。这对我国高校拓展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挑战;也为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机遇[1]。同时,它也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高校的现代化改革[2]。

一方面,双向留学的急剧增长可以印证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国际司有关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统计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从2001年8.40万人增加到了2018年66.21万人(包括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而来华留学从2001年的6.2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人,双向留学发展态势良好。另一方面,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也快速发展。其目的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截止2019年4月,我国教育部已审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00个(独立法人的机构10个,非法人资格的机构(即大学二级学院)9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326个,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各个层次,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4]。

安徽工程大学与美国底特律大学合作,于2014年年底向教育部申报成功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2)本科合作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电气工程项目竞争与实践的工程师及行业领导者。项目自2015年夏季开始招生,要求学生在安徽工程大学学习3年,完成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后2年赴美国底特律大学学习,完成专业课及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学习。第一批项目学生于2018年8月下旬赴美学习,第二批学生即将于2019年8月下旬赴美学习。中美在教育模式、价值观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要实现培养目标,这些学生就必须具备跨文化的交际意识与能力。本文将在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对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调研与统计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有效且合适地管控交流行为以实现预定交流目标的能力[5]。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学界有不同的阐述。Graf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敏感度[6],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7]。Chen 和 Starosta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有效性三方面。他们分别是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层面,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8]。实际上,笔者认为上述专家的观点相互融合,互为补充。跨文化知识有助于形成跨文化理解力,也是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能力形成的前提;跨文化敏感度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才能体验与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养成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只有熟练掌握和应用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研、统计与分析

(一)现状调研

为了了解项目学生在出国学习前是否具备了跨文化的交际意识与能力,课题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表1),涉及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能力三大方面共计11个问题,要求第一批及第二批学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共计发出问卷135份,收回有效问卷130份。

表1 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样卷

(二)统计与分析

课题组对收回的130份有效问卷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进行了统计(见表2)。

从表2不难看出:

1.项目学生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能力三大方面都很欠缺,选择“否”及“不太清楚”占半数以上或绝大多数。

2.学生在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能力方面的自信心呈递减趋势,说明项目学生在中方学校前三年跨文化知识方面教育不足,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能力方面更加堪忧。

3.学生在跨文化能力方面表现最差,说明跨文化能力是最难养成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习得与积累。

表2 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统计表

三、项目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鉴于以上现状调研与统计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内涵与质量,提高项目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到高等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通识课课程体系

国际化的培养目标,需要国际化的课程体系[9]。在通识课课程体系中,要设置通识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规定相应的学分要求。开设这些通识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0]。针对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9级项目学生,拟开设中美文化比较、美国政治与经济、美国教育体制、跨文化交际学等通识必修课(每门课2学分);同时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英美文化概况、交际礼仪、英语词汇与西方文化等系列选修课,每生至少选两门(每门课2学分)。

(二)选派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授课或外方教师授课

只有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以及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等教育整体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在国际化进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11]。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出国学习经历,难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有的教师虽具备跨文化交流的经验,也比较重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过程,却因为自身授课能力不强,无法将跨文化交流经验传授给学生[12]。安徽工程大学近5年来,已经选拔44名外语教师分三批暑期赴英国利物浦大学进行8周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239名专业教师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访学。通过培训或访学,他们提高了教科研水平,锻炼与提升了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敏感性与能力,可以从其中选拔业务水平高且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与经验的教师担任项目班的公共课及专业课的教学。另一方面,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注重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师资源、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及管理经验等,其中引进的理论及核心课程门数均要达到1/3,外方教师授课的理论及核心课程学时也要达到1/3。外方教师来校授课,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课堂及课下采用英文交流,为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敏感性与交流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校在2019级项目学生培养方案中共开设课程43门(专业核心课程8门),引进美方课程15门(其中专业核心课程4门),占比分别为34.88%,50%;项目全部理论课程2053学时(核心课程456学时),引进美方课程78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240学时),占比分别为38.19%,52.6%,达到或超过了4个1/3的要求,很好地落实了教育部的要求,非常有助于培养项目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强化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需要从语言的结构规则、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使用的文化规约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与训练[13]。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法的准确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性和语言的可接受性,包含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及其他知识和情感因素等[1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从2019级项目学生开始,一是安排英语为母语的外教担任听说课及高级视听说课,有出国培训或访学经历且擅长交际教学法的本校英语教师担任综合课及高级英语课,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师资保证。二是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大学英语课程开足16学分,包括听说课、综合课、高级视听说、高级英语等。三是坚持通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前面已提及不再赘述),扩大知识面,提高跨文化敏感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课堂时间极其珍贵却又非常有限,这就使得第二课堂显得非常重要,它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15]。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但要注重目的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结合。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而言,培养和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为此,我们为项目学生设计了中美历史文化知识大赛、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英语配音大赛、礼仪知识大赛、赴美夏令营(三周)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敏感性与能力。这些活动计入综合素质学分(每人至少2学分),要求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中方教师和外教予以指导,以提高实践活动效果。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学习平台成为大众的主要学习载体之一,网络正在引发学习方式的革命[16]。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资源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方便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对于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首先要丰富有关跨文化知识与内容方面的网络资源,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与管理,强化目的性,提升有效性。对于我校2019级项目学生,我们将对他们每人安排一个账号,要求学生学习网络在线课程(如美国历史与文化、中西方交际礼仪、英美的政治与经济等),利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网站进行综合英语或英语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也可以浏览英文经典影片、英文诗歌赏析、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西方节日介绍等网络资源。学习的时数与效果都要有要求,学习时数可以在线统计,学习效果可以在线测试,最后由项目导师导出结果,计入综合素质学分。

四、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17]。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新型办学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对于项目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难而又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措并举、精心谋划、分步实施,本文提出的相关策略:完善通识课课程体系、选派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授课或外方教师授课、强化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可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能力,为相关院校或专家学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