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阅读对读者行为和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2019-09-06殷剑冰

图书馆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用户

殷剑冰

(东莞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000)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在线阅读的便捷,移动阅读成为主流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候车、等人的间隙拿出手机,在线搜索感兴趣的阅读内容[1]。我国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18 年我国国民手机阅读率超过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超过83%,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的接触率越高,年龄在18~28 岁之间的用户接触率高达93%。智能语音、云计算、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更是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步伐,让移动阅读资源更加丰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借助移动终端获取数字化出版物,不仅节省物理空间,而且方便快捷,相比纸质阅读优势显著。移动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的发展,改变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方式与习惯,给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也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信息的存储与传播机构,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应移动阅读时代趋势,构建符合读者移动阅读习惯的服务模式。

1 移动阅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1 移动阅读的兴起

所有借助无线网络访问下载所需资源,或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的行为都被称作移动阅读,如利用微博阅读文章,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等。移动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式,依托电子产品存储量大、信息搜索迅捷的优势,可以为读者展现丰富的阅读产品,输出图像、声音、文字等多样化的资源。移动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移动阅读成为我们的日常习惯之一[2]。移动阅读是对数字阅读的拓展,特别是数字化出版、电子纸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阅读载体增多,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移动阅读队伍中。利用移动阅读设备,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最新信息,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移动的图书馆。

1.2 移动阅读的特点与优势

与纸质阅读方式相比,移动阅读具有阅读方式灵活化、简便化,阅读内容浅表化、多样化,阅读时间碎片化,以及阅读成本低廉化的特点。移动阅读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读者可以主动参与,根据喜好选择阅读文本,并通过互联网下载和评论。读者之间也可以借助阅读兴趣这个纽带,建立打破时空限制的兴趣小组,实现思想交流与知识分享。如今语言精炼的特色语录,引人入胜的短篇评论,在朋友圈得到大量转发[3],表明人们更喜欢阅读主题鲜明、篇幅短小、信息集中的内容,方式更为多样化,阅读文本也趋向于快餐化。由于阅读时间的碎片化,读者选择阅读内容针对性更强,不再选择一本厚厚的图书,而倾向于选择其中的某一章节或某段文字,以便提高时间利用率。

1.3 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

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对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影响。统计表明,国民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移动阅读的人数超过7 亿,其中90%的读者习惯利用智能手机阅览信息[4]。可见,移动阅读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大有超越传统阅读的趋势。移动阅读让读者选择增多,手持移动终端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有助于信息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掌握用户偏好,提供具有精准度的服务。移动阅读的发展,使得纸质资源的使用量减少,这与我国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2 移动阅读对读者行为的影响

移动阅读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渠道,让阅读资源无处不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如今更多的读者倾向于数字化、碎片化阅读方式,在线阅读花费的时间增多,阅读也朝着浅表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2.1 在线阅读时间增加

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各种数据库资源的开放共享,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广大读者在线阅读的时间逐渐增多。研究表明,超过20%的大学生每天在线阅读的时长超过1 小时,超过40%的大学生每天在线阅读的时长超过半小时。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微信、微博等的信息交互功能,让广大读者可以在线交流、转载、评价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图片、视频、文字等多样化的阅读类型,带给读者更加直观、立体的阅读感受,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户的黏度。移动阅读时代很多信息机构也推陈出新,如图书馆购买国外优质的电子资源,出版社对知名网络作家的作品进行包装宣传等,这些阅读资源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他们愿意花费更多时间上网浏览信息。

2.2 碎片化阅读成常态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完整地阅读一本图书[5]。而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是当下很多上班族的新选择,这成为他们掌握新闻资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简短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公众号文章,方便人们在候车、茶余饭后进行碎片化阅读,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图1)。加上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互,让具有相同爱好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特殊的网络社群,这使得信息机构可以对受众群体细分,使阅读资源的推送更为精准高效。

图1 读者的碎片化移动阅读模式

2.3 阅读内容功利化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思考,也可以解决工作、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然而如今很多人开展移动阅读活动具有功利性,认为所获取的信息必须对自己有益。这样的想法与认知,势必会导致移动阅读朝着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社会上出现很多质量不高的书籍,或者与成功学相关的资源大行其道[6]。从阅读内容来看,更多的人会选择短视频、新闻资讯、网络小说等,而选择在线阅读经典名著的用户越来越少。很多人的阅读内容更偏向于休闲娱乐性,希望通过阅读解决实际问题,鲜有开展深层次、专业化的阅读,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在线阅读环境是不利的。

3 移动阅读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移动阅读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对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服务方式提出挑战,促使图书馆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客观认识既有服务与用户需求间的差距,以便调整自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3.1 用户需求发生变化

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与移动阅读在类型、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移动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属于快餐式阅读,形式更加随意,内容更加丰富。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获取的信息,不仅包括原始文献资料,也包括经过多次加工、筛选与挖掘的信息,节省了用户检索专业知识耗费的时间,方便不同用户之间的交流与评论。移动阅读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使得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服务逐渐丧失吸引力,这就要求图书馆改进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移动阅读新需求[7]。图书馆也有必要在服务理念、服务设施上进行变革,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借助移动信息技术提供虚拟交互式阅读环境,让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

3.2 馆藏资源结构发生变化

移动阅读以便捷、高效、信息量大的优势,受到广大读者的推崇,使得很多读者不再依赖于图书馆纸质文献,而倾向于借助互联网检索信息。这就导致图书馆纸质馆藏利用率降低,也促使图书馆采集更多数字化资源,以适应用户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8]。移动阅读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文献类型也有新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文献检索,而是涉及人文、时政、娱乐等多个方面。为了让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移动阅读资源,很多图书馆强化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通过与电子出版商、数据库运营商合作,以采集、开发、利用全球信息资源为目标,改变馆藏结构单一的局面,让馆藏资源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系统化。这样的变化减少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存量,降低了纸质文献采购费用,也让用户可以便捷地在移动终端获取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

3.3 信息服务流程发生变化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流程,一般是依据文献采访、编目、传递的流程进行设计的,每个环节的业务内容相对固定。移动阅读不仅改变了文献采访编目方式,改变了图书馆馆藏结构,也促使图书馆设计更为合理的信息服务流程,以适应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希望信息检索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此,很多图书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在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基础上,做好信息服务流程的重构工作。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弥补单个图书馆存在的不足,很多图书馆纷纷加入区域联盟,旨在促进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让区域馆藏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实现数字化馆藏一站式检索,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构建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

4 移动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我国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开展的时间不长,发展缓慢,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也无法有效对接。因此,图书馆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充分认识移动阅读的价值,提升移动阅读服务技术,丰富与创新服务内容,建立完善的服务模式。

4.1 完善移动阅读服务技术

图书馆要紧跟移动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及时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与新方法,做好移动阅读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与维护工作,全面提高移动阅读服务技术水平。国内很多企业可以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如江苏汇文软件公司研发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图书馆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系统,也可以借助既有科研资源自行设计,积极开发移动阅读服务客户端,并为到馆用户提供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让更多的用户享受便利的移动阅读服务。目前很多图书馆仅能够提供馆藏检索、读者信息管理等基础性服务,既有系统提供的移动阅读资源相对有限,服务功能单一,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移动图书馆”。为此,图书馆在开发设计移动阅读服务系统阶段,要做好用户信息的全程跟踪分析工作,结合用户反馈改进服务方式,让服务系统具备移动检索、位置服务、个性化定制、信息导航等多样化的功能,让服务系统更趋完善(如图2)。

图2 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功能

4.2 丰富移动阅读服务内容

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是图书馆提升用户移动阅读体验的必然要求。如今很多人开展移动阅读仅是为了休闲娱乐,使得网络文学、短视频等受到追捧,也吸引了数量较多且稳定的用户群体。图书馆若能够对用户感兴趣的网络阅读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具有特色的阅读资源,作为移动阅读的主要推送项目,势必会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同时图书馆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推送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并利用微信、微博等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例如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借助微博平台,设置“诗情画意”“书香华政”“每日一读”等阅读推广主题,定期为用户推送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4.3 建构智能化阅读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推送,而是要求在信息多向交互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移动阅读的智能化,将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该积极搭建多样化交互平台,如微博、微信、官网APP等,一方面获得更多用户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用户行为数据、意见建议的聚合分析,准确把握不同用户的需求。图书馆要大力开发智能化服务系统,主动寻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引进更为智能化的移动阅读设备,开发更为便捷的图书馆客户端,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图书馆也需借助计算机智能技术,结合用户的检索、阅览、咨询等行为数据,建立不同群体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模型,分析用户的移动阅读特征和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参考咨询等服务。

5 结语

在移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阅读的发展,在给读者带来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对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带来了巨大冲击。图书馆利用适宜的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移动阅读服务流程,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移动阅读服务平台,不断丰富移动阅读服务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这是促进图书馆移动阅读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图书馆助力书香社会建设的必然途径。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