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2019-09-05任艳玲王涛杨丰何丝汀安可罗丽华

中国瓜菜 2019年7期
关键词:毒力测定炭疽病杀菌剂

任艳玲 王涛 王 力 杨丰 何丝汀 安可 罗丽华

摘    要: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 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多菌灵、氟硅唑、腐霉利、己唑醇、嘧菌酯、溴菌腈、菌核净、噻呋酰胺和嘧霉胺,EC50值分别为0.43、057、1.20、3.27、7.97、11.80、13.96、41.71、105.07 mg·L-1;生物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子香酚、多抗霉素和中生菌素,EC50值分别为1.84、8.02、20.48 mg·L-1。研究结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科学指导。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Abstract:Anthracnose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in the production and storage of pepper. Agents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pepper were screen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evention. The indoor toxicity of 12 fungicides was detected by using mycelial growth aate method. The strongest efficacy was found in Pythium, while the weakest efficacy was revealed in thifluzamide (Drug efficacy: carbendazim >fluorosilazole > fumarin >hexazolol >pyrimethimide > bromonitrile > sclerotin >thiafuramide >pyrimethimide .The EC50 was 0.43、057、1.20、3.27、7.97、11.80、13.96、41.71 and 105.07 mg·L-1, respecitively). The virulence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was strongest efficacy for butyrophenol, and weakest for polyantimycin (eugenol >polyclonal antibiotic > mesomycin, with the EC50 was1.84, 8.02 and 20.48 mg L-1,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microbicides and extend the onset time, the reasonable rotation or mixing microbicides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onset time of microbicides and the type of action.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pper diseases caused by anthracnos.

Key words:Pepper; Anthracnos; Fungicide; Growth rate method; Toxicity measurement

辣椒是原产南美的一年生茄科草本经济作物,其果实因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和独特的口感赢得消费者广泛认可,成为重要蔬菜及调味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蔬菜类作物中名列前茅[1-4]。辣椒在我国已有数百年栽培食用史,贵州在全国辣椒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2016年贵州辣椒种植面积32万hm2,产量487万t,产值146亿元,全国占比分别超过24%、17%和21%,辣椒已成为贵州重要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精准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6]。长时间大面积种植,特别是连片连作导致辣椒病害频繁发生,影响产量和质量,给从业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主要病害,在我國、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主产区常年引起减产达30% 以上,泰国减产严重年份高达80%[7],我国陕西少数严重区域损失达90%[8],贵州5个主产区辣椒病害调查,发现炭疽病广泛发生,危害最严重的贵阳市辣椒基地发病率高达83%,危害最轻的遵义发病率也有33%[9]。辣椒炭疽病致病菌群种类复杂,已先后报道10余种病原菌[7-8],不同地区致病菌种类区别很大,即使同一种致病菌,由于栽培环境和用药习惯不同,对同种杀菌剂敏感性差异也可能较大[10-12]。由于地区辣椒炭疽病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各地在辣椒炭疽病药剂防治中存在较大盲目和随意性,笔者以2017年从贵阳花溪辣椒种植基地分离出的炭疽病原菌为目标,2018年9—12月在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选择广泛使用的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剂,为针对性防治提辣椒炭疽病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药剂

供试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由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种植基地辣椒上分离、鉴定,保存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斜面上,4 ℃冰箱备用,使用前先进行活化。

供试的12种杀菌剂分别为丁子香酚、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嘧霉胺、噻呋酰胺、溴菌腈、多菌灵、氟硅唑、菌核净、己唑醇、腐霉利和嘧菌酯,各药剂的生产厂家、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及毒力测试配置浓度详见表1。

1.2 方法

研究参考方中达、沈晋良和张焱能等的方法[13-15]。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配制好供试药剂的母液,然后分别加入55 ℃左右的PDA培养基中,配成表1浓度,摇匀后倒入9 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对照用等量无菌水与PDA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供试辣椒炭疽病菌活化后接种在PDA培养基上,25 ℃恒温培养5 d,用直径5 mm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取菌饼,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药剂的培养基上,每皿放置1个菌饼,置于25 ℃恒温箱培养5 d,十字交叉测量各处理菌落直径,每处理3次重复。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抑菌率/%=(對照菌落增长直径-处理菌落增长直径)/对照菌落增长直径×100;将抑菌率换算为概率值,浓度计算转化为浓度对数,用SPSS软件计算求得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和相关系数,根据EC50大小评价杀菌剂的抑菌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供试12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2),多菌灵和氟硅唑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均小于1mg·L-1,分别为0.43、0.57 mg·L-1;腐霉利、丁子香酚、己唑醇、嘧菌酯和多抗霉素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均在1~10 mg·L-1之间,分别为1.20、1.84、3.27、7.97、8.02 mg·L-1;溴菌腈、菌核净、中生菌素、噻呋酰胺和嘧霉胺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值分别为11.80、13.96、20.48、41.71、105.07 mg·L-1。

3 讨论与结论

炭疽病是辣椒上的重要病害,可侵染叶、枝和果实等部位,影响辣椒产量和质量,发生严重时能造成重大损失。辣椒炭疽病防治措施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选用抗性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由于辣椒抗性品种有限、不同区域优势炭疽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区别较大,制约了抗性品种和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目前生产中防治辣椒炭疽病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部分地区进行辣椒炭疽病杀菌剂毒力测试,但选用药剂种类相对较少,湖南和海南研究仅用了1种[12,16],贵州2个团队测试分别选择了3种和5种[4,9],重庆、广西和山东试验选用了5种、6种和6种杀菌剂[17-19]。大部分辣椒产区未进行当地优势炭疽病原菌对不同种类杀菌剂的毒力测试,在药剂防治中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致辣椒炭疽病造成损失不断增加。

笔者针对生产需要,选取12种常见药剂进行辣椒炭疽病菌的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均有一定抑制活性,但不同类型化学药剂间的抑菌能力差异较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防效最好,这与广西和贵州其他团队已有研究结果一致[4,9,18];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三唑类的氟硅唑和己唑醇、亚胺类的腐霉利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嘧菌酯抑菌效果较好,可作为化学防治首选用药;机制作用方式未知的溴菌腈、亚胺类的菌核净、噻唑酰胺类的噻呋酰胺和吡啶类的嘧霉胺也有一定防效,可作为防治的备选或轮换用药。

化学杀菌剂因效果快捷、方便在防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生物农药因低毒安全、对环境的友好和较难产生抗性等优势越来越多得到重视,是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首选投入品。笔者选用了3种生物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填补了同类研究较少采用生物农药的空白。结果表明丁子香酚抑菌活性最好,仅次于多菌灵、氟硅唑和腐霉利3种化学杀菌剂;多抗霉素也有一定的防效,抑菌活性高于溴菌腈、菌核净、中生菌素、噻呋酰胺和嘧霉胺等化学杀菌剂,两者可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首选或轮换药剂。如果长期使用单一杀菌剂,选择压力极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为有效延长不同类型杀菌剂在寄主上的使用时间,降低抗药性产生风险,生产中应依据杀菌剂的持效期及作用类型确定使用策略,不同类别杀菌剂轮流使用,避免长期、多次使用单一药剂或作用机理相同的药剂。

参考文献

[1] 杨中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J].中国瓜菜,2017,30(5):1-6.

[2] 王雪雅,陆宽,孙小静,等.贵州不同辣椒品种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8,39(4):212-218.

[3] 张锦阁,范高领,胡明文.辣椒漂浮育苗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18,31(4):5-9.

[4] 曾庆华,肖仲久,向金玉,等. 3种杀菌剂对黑点型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5):93-94.

[5] 史琼,王怡蕾,林洪波,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贵州辣椒产业发展趋势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21):89-91.

[6] 王华书.贵州辣椒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193-196,201.

[7] 孙春英,毛胜利,张正海,等. 辣椒抗炭疽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13, 40(3): 579-590.

[8] 杨佳文,赵尊练,张管曲,等.陕西线辣椒炭疽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1):1695-1705.

[9] 李小霞,肖仲久.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55-57,238.

[10] 高杨杨,禾丽菲,李北兴,等.山东省辣椒上尖孢炭疽复合种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吡唑醚菌酯增效配方筛选[J].农药学学报,2017,19(6):701-707.

[11] 满益龙,谭新球,司乃国,等.不同辣椒炭疽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差异[J].植物保护,2016,42(5):171-176.

[12] 曾向萍,赵志祥,符美英,等.海南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6, 36(5):5-8,81.

[13]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4] 沈晋良.农药生物测定[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5] 张焱能,张余川,蒲金基,等.杧果蒂腐病菌的10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及药剂复配[J].中国南方果树,2016,45(4):74-76.

[16] 夏花,朱宏建,周倩,等.湖南芷江辣椒上一种新炭疽病的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2,42(2):120-125.

[17] 张世才,李怡斐,黄任中,等.重庆加工型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5):1933-1937.

[18] 韦文添.不同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17-119.

[19] 高杨杨,禾丽菲,李北兴,等.山东省辣椒上尖孢炭疽复合种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吡唑醚菌酯增效配方筛 选[J].农药学学报,2017,19(6):701-707.

猜你喜欢

毒力测定炭疽病杀菌剂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烟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咖啡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氰氟虫腙与醚菊酯混配对水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与防治效果束兆林
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梨果采后青霉病、灰霉病的控制效果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
农药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