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美育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研究

2019-09-04陈彤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

陈彤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审美过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便是同一事物、同一行为也可作善与恶、美与丑的评价。具体到青少年学生而言,其思想观念、道德认知、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同时也在寻找更多的途径去塑造自己。由此可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十分必要且重要,这影响甚至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本文立足于社会和谐关系视角,就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美育进行探究,并以美育中的声乐演唱与教学为例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策略总结。

关键词:青少年美育   社会和谐关系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147-02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一门以塑造完美人格为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的美为教育手段的一门科学,主张通过生动可感的美的形象和直觉感受去激发与净化人的感情,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引导人们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心灵,讲究和谐的美、美的和谐。青少年学生爱美追求美,但当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常表现出审美能力的缺乏,有的更是以丑为美。面对这一情况,如果简单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适得其反,获得反效果。这与当前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并不相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提升其审美能力,那么极易导致青少年学生只注重物质上的时尚,而忽视精神上的时尚。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加强审美教育,改变传统的僵化方法,与时代结合,与社会和谐关系相联系,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以及探究美的勇气,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符合自身特点的美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笔者主要结合美育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和谐关系视域下的声乐演唱及教学美育实践与探索。

一、美育与社会和谐关系概述

美育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行为,并不存在强迫性质,也不提倡机械刻板的教条,而是有着鲜明的创造性,主要通过具体的、生动的、鲜明的形象去感染人,激荡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一般情况下,美育寓于娱乐、欣赏等过程中,它通过对人实施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以情感人,理在情中,所以美育是自由愉快、生动活泼的,其最终目的是引起人们精神和思想的升华。

和谐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类型,是多种元素差异互补的平等统一。这就意味着和谐关系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元素,尤其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元素彼此以平等互补的状态连接时,便呈现出了和谐的状态。一般来讲,高低、主次、先后、强弱、左右、内外、我他等关系类型是最为常见的。社会和谐关系的出现,就要秉持和而不同、异而兼美、互利共赢、各擅胜场的态度,平等对话、互补共赢,坚决摒弃那些不和谐的错误文化,其中心就是互补共享。

和谐视角下的美育就是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为基准,科学调控构成美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美育方面的和谐发展的一种模式。其建立在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上,需要我们结合新时期的教学实际展开更多的探索与更深的实践。

二、社会和谐关系视角下的青少年美育路径分析

在社会和谐关系视角下,美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学生的修养、品格、情感获得进一步升华,还能引导他们达到知美、懂美并能创造美的境界。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社会形态多样,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生活、美的事物以及对美的艺术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相较之下,声乐教学中的美育也显得十分必要。下面就以声乐教学为例,就具体的美育路径展开分析。

(一)从思想着手,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声乐艺术的情感

声和情两者在音乐的发展史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彼此缺一不可。在初学声乐的青少年学生中,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加追求歌唱技巧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的表达。殊不知,音乐的表演和情感是一体的,以声音来表现感情的演唱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一旦缺乏情感,那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入美育,让学生在以技术为重的同时,兼顾情感。第一,在培養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过程中融入美的教育,给学生灌输科学的审美观点,让他们明白声乐艺术的形式美、自然美和情感美;第二,将美育是把声乐教育作为核心之一,以艺术美作为主要载体,借助艺术教育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他们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得到美的愉悦;第三,将声乐教学中融入美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经过这些方面的强化后,学生就会体会到情感美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借助真挚的情感表达将声乐作品中的各种情感进行诠释,实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如此,学生便能在掌握基本的声乐艺术技巧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并具备一定的审美功能。

(二)结合实际训练,加强青少年对声乐艺术美的理解

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和技巧训练都富含审美元素,是体现美育原则并深化美育的重要方面。在发声训练中,由于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歌唱位置、气息、音色等问题,而学生也过分注重位置和气息,导致整个声乐的学习与表演生硬、缺乏活力。这时,适当进行美育的渗透就显得很重要,既要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歌唱的呼吸、位置等技巧,又要更高层面地训练学生对声音的活力、音色表情等的表现,无论音乐作品的情感是轻快还是沉重,也无论是高兴还是愤怒,全部要用声乐进行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放松,帮助他们以更加轻松、积极的情绪进行演出,并对其表现进行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对学习声乐艺术充满热情,坚定信念。在技巧训练中同样要体现美育原则。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总是会将歌唱技巧的训练放在发声练习曲中进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盲目和厌烦的情绪,甚至出现技巧练习脱离实际作品的表现。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将歌唱技巧的训练与表现具体的作品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之所在。

(三)借力二度创作,将美育融于学生对声乐作品处理上

所谓声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其实就是对歌曲的演唱,没有合格的演唱,那么歌曲便没有了意义,只是一些生硬的符号,不但不具备任何社会功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歌曲的形象与情感。可见,二度创作十分关键。建立在二度创作基础上的美育也必须引起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时,必须对其进行审美观的引导,帮助他们用心去挖掘歌词、曲调的优美之处,体会歌曲的社会背景、时代意义以及独特的艺术韵味,用真情去诠释,以达到情感交融、以情感人的目的。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陈旧的美育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够,新时代应该大力构建、改进美育教育教学,主要解决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抓手的问题,包括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等。只有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才能深入个体,愉悦个体,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只有构建与时俱进的美育教育,新时代的青少年才能更好地在审美体验中意识到个体的存在,得到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精神上的满足。青少年美育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毋庸置疑。想要让青少年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和谐关系为思考点,以美育的渗透为基础,引导学生多学习、多观察、多研究,感受声乐作品中的喜悦、悲伤、离别、思念等情绪和情感,并在心灵深处萌发出美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便能获得正确的审美情感,并不断提升审美能力,成为集善与美于一身的新时代人才,为实现强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浩然.社会和谐关系的哲学思考[J].桂海论丛,2013,(01):71-75.

[2]邢远龙.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08,(05):46-48.

[3]靳美榮.论美育原则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J].新一代月刊,2010,(02):130.

[4]张晨晨.浅谈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J].戏剧之家,2014,(15):193.

[5]王玉红.用美育构建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J].美与时代月刊,2006,(03):95-96.

[6]陈宇.如何加强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的途径[J].戏剧之家,2014(03):271.

[7]陈立林.竞争与和谐关系的哲学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08):57-61.

[8]许冬玲.美育与和谐德育的构建[J].现代企业文化,2008,(12):10-11.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阅读教学之审美教育方略
墨香满园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