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19-09-03刘新军于海波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案例

刘新军 于海波

一、建档立卡,学习科学防范知识

案例:2018年10月份,南充市营山县某中学一名15岁的初三女生体育课后突然死亡,当地卫生院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分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据研究,运动猝死者大多死于心脏病,致死的直接原因,最常见的是室颤。室颤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心脏传导性疾病等。剧烈运动时全身耗氧量大幅增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出汗和脱水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变化,三者共同作用于心脏,加重了本身就不健康的心脏负担,从而诱使心脏病发作,导致运动猝死。

策略: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这方面防范意识,学期初,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或者家庭走访的形式,要细致了解有病史学生的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活动,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或者通过学校每年学生体检,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也可以防范家长隐瞒病情。如果查体查出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在及时通知家长的同时,学校和班主任以及相关任课教师都要知晓,对该生身體状况高度重视,避免意外发生。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对自身疾病所带来的后果有清楚的认识,主动回避从事对其身体有危害的运动,预防不良后果产生。因此,学期初,尤其是新生入学时,体育教师必须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卡,人手一卡,并对特异体质学生重点关注,备有预案。

二、掌握保护技能,提升自我保护技能素养

案例:在一节测试400米跑体育课中,有一名男生在临近终点时,不小心几步踉跄摔倒在终点线后,造成了锁骨骨折。

分析:案例中的学生较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保护是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性行为,是一种生命本能,也是一种自觉维护生命的意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则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掌握和提高的,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有意无意地传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可行的保护动作,如,学习技巧前滚翻或后滚翻时,教授学生在走动或跑动中模拟突然摔倒时怎么自我保护。

策略:在体育课上传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可行的保护动作,无意向前、向后摔倒或滑倒时,应该用怎样的合理动作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如,在足球赛比赛中受到冲撞怎么保护自己等。这样的传授就是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素养,只有学生掌握了自我保护技能,才能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摔倒或冲撞,自然地运用相关技能,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三、掌握损伤预防与急救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案例:在一节跨越式跳高课中,由于课的运动量较大,以及使用的垫子较软,一名女生在跨越横杆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

分析: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提倡大密度、适宜负荷的课堂教学,但安全问题是制约运动负荷的一个关键因素。众所周知,运动负荷如果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伤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当出现如同案例中的伤病甚至更严重的运动损伤出现时,如果学生对运动损伤和急救知识一无所知,学生就会对体育运动存在恐惧心理,从而拒绝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对损伤处理不当会使病情加重,丧失最佳的治疗效果,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

策略: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急救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些理论知识应在健康课中落实,掌握体育课经常出现的扭伤、拉伤、骨折、脑震荡、肌肉痉挛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课堂中同伴间可相互操作练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必须从基础抓起,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急救理论知识应纳入体育健康课教学模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做到不怯场、不延误,将运动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刘新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中学,264411);于海波(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264400)整理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课案例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样板案例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讨厌的理由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