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农民合作社”走出农改新天地

2019-09-03张娜杨皓渊

科学导报 2019年33期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长治市佳佳

张娜 杨皓渊

山西省的东南角,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长治。长治古称“上党”,勤劳的上党人民在太行山上披荆斩棘,用双手描绘出一幅崭新的画卷。

改革创新绘蓝图,农业发展换新颜。放眼回望,滚滚春潮在八百里巍巍太行山上涌动,行走于浊漳河两岸,处处呈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近年来,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实施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已成为长治市的重头戏,在长治翻天覆地进行着。

长治是全国首家农民合作社诞生地,也是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地市之一。自1951年全国劳模李顺达在平顺县西沟村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合作社至今,全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1333家,不仅覆盖了农业种养全产业,而且吸纳带动贫困户多达3万余户,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土地托管的“屯留”模式

5月23日上午8时许,屯留区李高乡王公庄村年近50岁的牛清林点开佳佳润农机合作社微信群,一则消息跃然眼前:“佳佳润农机合作社联系无人机给大家打药除草,连片作业效果好、价格低,大家在东岗、梁楼等地块有地的农户,有需要打除草剂的在群里报个名……”牛清林赶忙回复:“给我家地打一下农药,水泉。”

水泉大名叫靳水泉,是佳佳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牛清林将自己分散在不同地头的18亩地托管给了水泉的佳佳润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到了作物的特定时节,水泉便会在群里发出通知,入社的农户只要知会一声,地里的事项便无需再操心了。“以前,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老被‘拴在地里,务工也得选个近处,地块分散,打药时还得一块一块去弄,烦心得很呐,每天带个草帽,抡个锄头,哪像现在省心,这个季节皮鞋都穿上了。”牛清林笑着对记者说。

水泉告诉记者,佳佳润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目前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3台,播种机6台,打药机5台,收割机7台,是屯留县王公庄村、北宋村等近10个村7000多户农户的“田保姆”。针对农户需求,合作社推出了“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服务模式,农户可自行选择。相比一家一户分散式种地,合作社的托管种植能有效整合资源,不仅节约了机器运作的服务时间,更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屯留区农经中心合作办主任李丽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家里有一亩地,以500元每亩流转出去,每年得500元。而农业生产服务环节托管后按正常年份,每亩收750公斤玉米,按1.6元/公斤计算可收1200元,除去托管费用500元后,每亩收益大概是700元,比流转多收200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比土地流转明显划算得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流转土地会让农民感觉不踏实,土地托管的“屯留”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农户“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屯留区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参与服务主体18家企业中,合作社就达到15家,占服务主体的83%,托管服务面积9万多亩,占屯留区粮食作物面积19.64%,亩均增收21.3%。2018年6月21日,在广西北海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屯留区农业生产托管经验更是向全国得到了推广。

乡村旅游的“壶关”模式

走进凤凰山庄大门,一排带着遮阳棚的木质小吊椅轻盈地摇晃着,高大的白色骏马、敦实的蒙古小矮马悠闲地在跑马场里踱步,亲鸟园掩于一片葱郁的树林之中,窑洞式的房屋建筑更是凤凰山庄的特色之一。

“曾经小山村三面环山、交通闭塞、没有水、没有路、没有学校,村里的姑娘争着往外嫁,外村的姑娘死活不嫁岭东汉。岭东村人守着几亩薄田,过着贫穷的日子……”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立刚说,“我其实并不是岭东村人,当初一个偶然机会,得知岭东村从山上搬迁到山下,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规划,利用岭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旧村的闲置资产盘活,开发乡村特色旅游,帮助村民拓宽致富渠道。”

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2月,由集店乡岭东村、壶关县岭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贫困户组建而成,采用“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使资源变资产,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资金变股金,让富民产业强起来;农民变股东,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这也是长治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依托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多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合作化经营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加、经营主体增效“三赢”效果,极大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农光互补的“西沟”模式

在平顺县四季飘香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园区,一座座香菇大棚内随处可见菇农采摘的忙碌身影,菇农们正忙着检查香菇的生长情况,望着眼前无数的香菇菌棒,原村支书王根考喜不自胜。

2014年,面对关闭的电石厂,王根考开始琢磨怎样利用好这片土地来发展经济?通过走访调研,他看准了香菇市场”。在王根考的动员带领下,由西沟村22户村民发起、西沟村委牵头成立了四季飘香种植合作社,通过积极争取扶贫、农业等方面的扶持资金400余万元,建设起了30座高标准的香菇生产大棚,专门从事大棚香菇种植和销售。

几年来跌跌撞撞地实践、摸索,王根考发现虽然香菇产业是朝阳产业、前景看好,但是近几年国内香菇市场已经饱和,要想做好也不容易。发展优质香菇,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必不可少。“今年,我们又投资40多万元,将原来的地菇种植全部改为架菇种植,这样长出来的香菇不仅水分小,而且长得好看,品质自然就上去了。”王根考说道。

西沟村在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还把光伏发电作为脱贫致富的一个优势项目来抓,创新性地采取“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种植香菇”的立体化农光互补模式,在其中的11座香菇大棚顶端安装光伏电板500kW,于2017年已并网发电,项目正式运营后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在不改变、不破坏土质的情况下,使20亩土地实现立体化增值利用。

“当时在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时候,因为是国家扶贫项目,我就把全村197户贫困户集合起来,每户出资100元,让他们加入到这个项目中。”王根考介绍说,“最后年底又从挣下的20多万中拿出7万元,给贫困户每家分了400元,特殊贫困户分了1000元。其余资金都用于支付村里人的工资。”

合作社如今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长治市农经局的创新引导。长治市农经局局长丁向东表示,长治市将依托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和农合发展特色优势,打造现代农合发展长治高地,将长治市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合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样板。

编后

模式创新助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既是乡村振兴规划的根本宗旨,也是最终目的。

长治市以土地托管的“屯留”模式让农业强了起来,以乡村旅游的“壶关”模式让农村美了起来,以农光互补的“西沟”模式让农民富了起来,这正是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相信这股乡村振兴的春风,也会从上党开始,席卷三晋大地。

猜你喜欢

农民合作社长治市佳佳
欢乐的歌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长治市安全设备监测中心 整体产权转让举行签约仪式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小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客户攻坚的合作社市场推广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