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09-03孙承信

教师·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校企合作乡村振兴

孙承信

摘 要:县级职教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城镇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产生的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为适应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县级职教中心必须抓住机遇,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从师资建设、生源问题、社会培训、乡村振兴、社区教育等诸多方面入手,及时实现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其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11-02

多年來县级职教中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发展模式与服务功能已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乡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县级职教中心正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加快自身转型发展。笔者经过充分的调研,并结合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职业教育中心转型发展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

2017年12月辽宁省教育厅等联合五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意见》。2018年大连市教育局联合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大连市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市两级文件中明确了新时代县级职教育中心的科学定位:坚持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到2020年将县级职教中心建成当地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社会生活教育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就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清晰具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对于县级职教中心来说,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必须抓住发展机会、转变观念,积极进行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县级职教中心师资队伍老化,年龄结构不合理。以旅顺口区职教中心为例,师资队伍数量庞大,但学历层次偏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47%,占专业技术人员56%;第一学历为专科的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53%;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专业一致的为4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62%。且年龄老化、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师资培训滞后于一线产业发展。省市级部门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但大多倾向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培训,缺少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特别是对产业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的培训,没有及时将其纳入师资培训的新内容,导致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不高、与产业需求脱节。

(二)生源情况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扩招以及初中毕业生数量严重减少,以旅顺口区为例,近年来每年初中毕业生仅2000余人,个别年度甚至不足2000人,同时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因此,县级职教中心存在严重的招生困难,很多地区的普职比分布不尽合理,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1的比例,很难完成招生计划。

(三)学校硬件设施情况

学校专业设施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远远落后于一线产业发展。尤其是二产类专业,由于产业发展速度快,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快速投入生产中,致使学校的设备远落后于生产的发展。

(四)校企合作情况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多年来职业学校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虽有所发展,但深度融合不够。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政策,企业对参与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教书育人的兴趣不高。

(五)社会技能培训情况

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扶持,县级职教中心服务社会的功能受到限制。目前主要依靠工会、人社局组织免费技能培训,以及作为政府定点补贴培训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主要面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而针对企业职工和居民个人等的培训需求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很难开展相关培训。

三、加快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内涵建设

(1)转型发展先从教师队伍思想观念转型开始。县级职教中心的转型发展,就是要在原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适应新形势下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定位,转变观念,按照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自主学习,提升学历层次,加快专业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型,助推县级职教中心的转型发展。

(2)开展教师综合职业素养的继续教育或培训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专业教师考取更高级别的、更多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有利于职业学校适应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教材、专业标准的定期更新,为学校持久发展提供内动力。

(3)适度调整、扩大县级职教中心教师的编制,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编制问题。学校专业教师的补充有利于学校更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延长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落实专业教师全员轮训制度。

(二)扩大学校生源,巩固县级职教中心学历教育

(1)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彻底改变目前结构性一边倒的现象,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新增劳动力人口的职业素养。

(2)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开展“2+1”试点工作。即对高中二年级学生完成学业水平测试后,加强职业教育宣传,采取自愿原则,将部分从普通高中升入本科院校无望的学生分流到职教中心,完成1年的职业学校课程后,通过参加中职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实现大学梦。

(3)开展“2.5(普)+0.5(职)”学业模式。即义务教育阶段初三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到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同时接受职业技能学习,切实起到职业启蒙教育的作用。义务教育学校颁发义务教育毕业证书,职业学校颁发职业培训证书。

(4)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制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三)构建校企合作动力机制

政府通过出台减税、减费等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真正与学校成为“命运共同体”。彻底解决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单位问题,同时学校可以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传递产业新技能、新工艺、新标准,学校教师可以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升技能,服务教学。

(四)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培训机制

(1)巩固、扩大免费、补偿性技能培训规模。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大学生、复员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系列培训。

(2)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企业出资+个人出资+政府出资”的方式,鼓励企业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岗位能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

(3)联合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的作用,积极与区工会、人社局、企业合作,定期开展面向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和定点补贴技能培训,争取创建跟岗实习、顶岗实習基地,积极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4)联合高校,整合资源开展对退伍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大学生等的成人培训。探索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高校优势互补,开展教师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实现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

(五)发挥地域优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级职教中心在占尽地缘优势的同时,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和义务。利用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载体,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如长期致力于积极推进“大连市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扩大影响力,形成“农民培训”的品牌效应,推广普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积极推进“送教下乡”活动,深入村镇,开展社会生活教育,促进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六)开展社会生活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功能

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广泛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积极举办包括老年人教育在内的各类市民终身学习活动,进一步宣传终身学习思想,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实现资源整合。

(七)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进一步巩固、扩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目前县级职教中心专业教学成本逐年上升,尤其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学校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成本。因此,政府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农民教育倾斜。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初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61.

[2]杨伟红,宁永红,郑敏贤.近二十年关于县级职教中心载文统计分析及研究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2):237-239.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校企合作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