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分析

2019-09-03丁家畅凌业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氟康唑小剂量价值分析

丁家畅 凌业生

【摘 要】目的:分析小剂量氟康唑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01.09~2018.12.21于我院出生且在新生儿重症病房住院的76例早产儿,均放置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给予氟康唑,乙组给予3㎎/(㎏·d)氟康唑口服预防,对比两组患儿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甲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6.67%,乙组为2.63%,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儿肝功能指标与甲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3㎎/(㎏·d)]氟康唑有益于降低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风险,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剂量;氟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

伴随我国围生医学的发展进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开展的范畴持续拓展,广谱抗生素在NICU中广泛应用,且为满足早产儿疾病治疗的需要,PICC在NICU普遍应用,此时早产儿的存活率相应上升,新生儿真菌感染发生率相应增加[1]。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故而诊断留置PICC早产儿真菌感染预防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NICU于2018.01.09~2018.12.21收治的76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新生儿的胎龄<34周或体重均<1500g,具备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吸痰及肠胃营养等高危因素,使用广谱抗生素>7d,PICC时间>7d,新生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甲组男22例,女16例;胎龄27~33周,均值(29.5±0.6)周,医院感染次数2~6次,平均(4.6±1.2)次。乙组男20例,女18例;胎龄28~32周,均值(29.3±0.8)周,医院感染次数1~7次,平均(4.9±1.5)次。两组患儿以上基本资料经分析,皆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放置在暖箱中保温,同时予以营养支持,主动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专科护理与对症治疗。乙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使用广谱抗生素3~5d后给予氟康唑,3~6㎎/(㎏·d),口服,直到光谱抗生素停用。严格观察所有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生命指征与炎症反应的相关症状,每2周检查血常规与血培养,观察是否发生真菌性感染;每2周检查血肝、肾功能。患儿在住院期间若有感染症状,例如高热或低体温、反应差、呼吸暂停或无规律、心率增速或减缓、呕吐及腹部胀痛等,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上升或降低、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CRP)上升,则即可检查血培养。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

治疗2周后对所有患儿进行抽血、离心,提取上层清液,利用肝功能检测仪检测肝功能: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处理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

乙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例,占2.63%;甲组出现真菌感染6例,占16.67%。乙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更低于甲组,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肝功能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直接胆红素、ALT及AST指标基本无差异;所有患儿治疗后直接胆红素、ALT及AST水平均有降低,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最近几年中,我国围产医学及产科技术持续发展进步,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持续提升,和过往相比较,NICU中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既往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2],患儿的胎龄与体重量和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低密切相关。现阶段,有关医源性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多,机械性损伤与外源性感染难以完全规避这造成真菌在体内感染的概率相应增加,且由于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欠完善,这在程度上对真菌感染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晚发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因为血培养的阳性率偏低,通常需数次采血培养进而分离出菌株,早诊断、早治疗存在较大难度,进而导致致死率与致残率较高。

氟康唑是临床上一类较为常用的广谱抗真菌药,半衰期长、低亲脂性、低蛋白结合率等是本品药物主要优势特征,且其价格显著低于国外进口抗真菌药物,当下已经成为我国基层医院防治新生儿感染的首选药物。吴婕翎等[3]在研究中指出,氟康唑能明显降低真菌定植,进而降低真菌血症发生的风险。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甲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小剂量氟康唑有益于降低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风险,且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张杰,曾凌,曾婷,等.米卡芬净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09):1303-1308+1312.

商晓式,张春莲,王华伟.氟康唑对极低体重儿感染侵襲性真菌预防性使用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05):97-98.

吴婕翎,李文成,杨杰.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感染[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2):82-84.

猜你喜欢

氟康唑小剂量价值分析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治疗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比较
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