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法治教育“落地”探索

2019-09-02倪彦鹏矫雪冰

中小学德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落地观念法治

倪彦鹏 矫雪冰

摘    要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实现“用教材教”,深入研读教材,主动挖掘梳理法治教育内容,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将法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与社区生活。如此,才能提升低年段法治教育效果。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用教材教;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0-03

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仅关注道德教育的传承,更突出了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这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实现“用教材教”,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浸润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拥有法治思维、建立法治信仰,实现小学生法治教育“落地”。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深挖教材,梳理法治教育“落脚点”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学习所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践行。这需要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编写意图,主动挖掘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生活经验是其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也提出了“向生活学习”理念。这些都是我们理解教材的指引。

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我们梳理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见表1):

而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突出公共意识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要懂得心中有他人,要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本节课的法治“教育点”体现在“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孩子知道,环境噪音也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严重的行为将违反环境法;三年级“我们都是好邻居”,教师可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和睦邻里”的故事和因琐事邻里大打出手、伤人判刑的真实事例,告诉孩子们邻里间不仅要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与体谅,更要在相处中懂得不能触犯法律法规,要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公德。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系统教学,也要结合教材中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拓展教学,将“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国家观念”等有机融入课堂,从而提升教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二、“活用”教材,合理制定法治教育目标

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始终坚持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又彰显开放性、生活性与活动性特征。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必然需要教师充分调研,立足学情制定合理的法治教育目标,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低年级小学生的法治教育目标自当以“规则意识”“诚信观念”等為主,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一年级 “我是小学生啦”之“上学路上”教学中,教师引入各种“规则”(学校规则、交通规则、时间观念等),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不同“规则”的学习需求。而在一年级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之“校园里的号令”和二年级“我们的节假日”之“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节”教学中,我们将 “国家观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节日)“家庭观念”(家庭团圆、孝亲敬老)等引入,使学生能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家庭观念”“遵纪守法观念”等。

尤其是二年级“我们的节假日——欢欢喜喜过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之“欢欢喜喜过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等学习内容,隐含着宪法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等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自当引导学生了解国庆常识,记住祖国的生日;初步具有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记住国歌的名字,认识国徽;珍爱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尊重国旗国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怀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流血牺牲的先辈,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同时,教师可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庆祝国庆、中秋等活动,使其在愉快的活动中了解中秋节及其他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中华民族多样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提升其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这样的教学目标因地制宜,更具针对性,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延展教材,多元评价助力法治行为养成

有效的、合理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的反馈和激励、导向等作用。因此,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法治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努力使课程评价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道德生命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重视过程性评价,着重观察学生在回归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学习表现、学习成果(作品)。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借助多元评价激励与强化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课堂观察法。一般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创设的情境,针对学生的情境反应进行测试[2]。例如,在“上学路上”之“交通‘信号我知道”课堂上,我们创设情境,请部分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分别体验在有人行横道线和无人行横道线的情况下过马路,请孩子们结合生活常识,讲讲平时过马路的经验及体会;然后,一起学习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最后开展竞猜、抢答、指名回答、表演等活动。教师注意观察,随机用竖大拇指或贴小红花的形式作出评价激励,从而巩固学生的交通知识,促进学以致用。

自我检验法。即以学生自评为主。通常情况下,学生的道德行为是会基于道德知识的[2]。如学生在学习“上学路上”后,和家长一起绘制和妈妈牵手过斑马线的图片(见上图)。这可说是遵守交通法规、学会安全生活的价值体现,我们将此视为学生进行自我检视与评价的方式,也是借助家校合作共同激励学生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行为的手段。再如,在学习“校园生活真快乐”一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对自己上课、听讲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思考、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内容、效果最好的检验。

榜样激励法。榜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倡导的学习方式。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定期评选“拾金不昧”“帮助同学”“遵守交通规则”“环保”小明星等。教师在课堂上予以积极肯定,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学校则利用广播或升旗仪式进行表彰,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引领尊法守法的生活“风尚”。

此外,学生的作品是其进步的真实证据。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些需要学生提前搜集资料,有些需要学生课后制作成果。每学期末,我们鼓励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以及自己制作的成果(ppt、视频)进行展示交流,总结一学期的收获,记录尊法守法行为养成足迹,激励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桑国元,叶碧欣.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构想[J].中小学德育,2018(11):22-25.

[2]丁念金.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学习评价思路设计[J].中小学德育,2018(6):14-17.

(作者单位: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

北京   10000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落地观念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钓鱼的观念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午后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