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校本课程在小学的开发实践运用

2019-08-30王迪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琵琶校本课程开发

王迪

摘 要:开设琵琶校本课程,不仅是对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学习,还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是当下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的有效尝试,是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的有益探索。本文从琵琶校本课程的整体构想与实践、琵琶校本课程的模式的新探以及教学反思与纠错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琵琶;校本课程;开发

一、引言

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传承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中小学生的向师性,使得他们能更好为优秀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琵琶课程在学校被开设成校本课程的形式较少,因校方觉得琵琶是个需要长期学习才能见成效的乐器,不是一件适合学生的短期内能见成果的乐器,再加上琵琶乐器价格的昂贵、左右手技法的复杂等,所以大多数院校会选择易上手的、学习周期短的、价格便宜的其他传统器乐,如古筝、笛子、二胡等。但是琵琶作为弹拨乐之王,以及我们作为中国文化传承者,有必要去学习、发扬,而不能因为一系列外界因素便退缩。器乐学习应该从孩子抓起。音乐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琵琶左右手配合的演奏形式更开发孩子们左右脑的平衡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琵琶相对其他民族弹拨乐器,要求左右手的配合更严谨、协调。专家曾实验总结过,人体的左手控制着人的右脑,人体的右手控制着人的左脑。在生活中,右手的使用度频频高于左手,如吃饭、拎东西等,人们下意识都会使用右手,所以左脑开发较少。而在琵琶学习中既保证了左脑的运用,又让右脑的大脑皮层得到很好的开发,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动手协调能力。

二、琵琶校本课程多样的授课形式

(一)集体课形式为主

因师资力量所限,每个学校不可能配备两个以上的琵琶专业老师,在这样的条件下,集体课教学是最有利于课程初级的开发运用。在课程进行前,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班,通过面试根据琵琶技能或者乐曲的展示进行划分班级。在1-6年级中,选出琵琶基础较好的学生,编排进入A班级;有基础但基础相对A班较为薄弱的学生分进班级B;剩余的无基础学生编排进入班级C。A班级为已经能弹简单的琵琶小曲子,这个班在后面重点培养独奏与重奏表演。C班的授课人数较多,采用集中课的授课形式。集体课是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授课。有基础的B班进入下面的小组课,能弹曲子的A班学生进行下面的个别课教学形式。集体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课形式为辅

在集体课中,因为学生接受能力、身心发展规律等各种因素,同时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有快有慢,这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即由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一对一带着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这样使得学生在自己学会的情况下教会其他同学相当于再学一次,加深一次记忆,也有助于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能让一个班整体进步,减少一个班的两极化状态,不会有特别落后的学生,也缓和了在师资力量较少情况下,确保教学任务的实践。有扎实的基础但缺乏乐曲弹奏的学生,可以进入小组课教学,学习经典的琵琶传统曲目。这个阶段的学生也许有不会认谱,也许有演奏技法上存在问题的,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与纠正。开设小组课,保证了集体课与个别课形式之前的衔接。在小组课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演奏经典的传统琵琶曲目,积累大量的曲目,更需要去领会不同曲目带来的不同风格特点。

(三)个别课形式为补

个别课主要为了培养高尖人才=,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和分析。器乐教学最好的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师生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练习曲与曲目。在每一节的个别课上,老师在学生的本子上进行每个练习曲和曲子的问题分析,并详细写下课后需要练习的内容。个别课的教学需要长善救失,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发现闪光点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琵琶校本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

第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上面的划分,集体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琵琶,所以第一节课尤为重要,上好第一节课是学生兴趣的起点。第一堂课应避免大量灌输学生理论上的知识,重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简单进行5~6分钟琵琶结构的介绍后让学生先用手去触碰琴弦,感受琴弦震动带来的音色特点。第二,掌握正确的弹琴方法。琵琶学习要先从了解琵琶的概览、琵琶的构造、假指甲的使用以及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四个方面入手(所有的介绍都配对边讲解边示范)。有基础的学生着重于左手按音以及左右手正确配合的演示。第三,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背奏与视奏相结合,快练与慢练的结合,分奏与合奏相结合。

四、琵琶校本课程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演示、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艺术实践活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琵琶作为传统器乐,多数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器乐独奏或者重奏,但是在对琵琶与乐队的编排或者在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是相对缺失的。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把丰富多样的音乐呈现在学生眼前。琵琶课程不应局限于基本功、乐曲教学,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学校可以开设琵琶作品或者传统器乐作品的音乐欣赏课,来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而艺术实践是课堂的延伸和发展,是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的关键。音乐学习不同于文化课学习,音乐学习尤其器乐学习,更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在器乐学习中若只是长期的学习,却没有上舞台或者考级等相关展示,那只算学习了一半。大多数家长让学生选择学习音乐的原因除了希望学生多才多艺,也有让孩子能大胆展示自我的期望。

五、琵琶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一)递进制

以学习成绩激励的方式进行声部需求递增。新学期开始,零基础的依旧放在集体课中,原本集体课学生成绩较好的可以放进小组课中,小组课中曲子基础打牢的进入个别课中。这样一层层递进保证了每个层次都有学生,即使学生毕業,还有学生可以代替他们原来的声部进行下面的排练。

(二)延伸式

阮、三弦、柳琴、月琴同作为弹拨乐,应进行相对应的延伸式教学。学生学习任何民族器乐,不应只是为了学会某一样乐器,还应热爱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并通过学习一门乐器而对其他乐器有所了解或者去学习。

六、教学反思与常见问题纠错

(一)指法与训练

在初学者即集体班、小组班和个别授课的班级中,部分学生弹挑手型的规范、力度的使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弹:食指踢出去,这是最简易的说明,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五花八门弹的音色。弹:第一食指最大限度,即要感受到食指指根与中指指根之间拉扯感才是最大限度地踢出去。第二在食指运动的过程中,拇指保持静止状态以及保持拇指小关节凸起,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弹”动作的独立性。挑存在的问题则是:第一小关节凸起,第二大关节运动过多。在挑的学习中,学生拇指小关节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大多数运用大关节运动,因此要加强拇指小关节运动,此处可以进行弦外小关节训练。弹挑结合的问题有:一是手腕不能合理运用,二是手型不能很好保持。在弹与挑结合时,手腕应像拨浪鼓似的上下放松旋转。在实际演练中,右手前后运动或者凸出手腕的比较多,以及在弹跳中,“龙眼”手型与其余三个指头放松、收拢都存在问题。

按音问题,也就是指尖按音的问题。在训练中,大多数学生的按音都是有问题的,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指尖,二是关节间凹下去,三是拇指多余力气的使用,四是按音准确度,五是左手保留指,六是左手手型。在實际训练中,由于指头独立性较差以及力度不够,大多数会凹下去,凹下去就是因为力度不够借助于后面大关节或者手掌的力气。这就要求左手小关节立起与指尖按音,应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下,与学生叙述清缘由才便于学生记住。不可以用指肚按音的原因是,指尖按音,接触面积小,在之后的换把练习或者乐曲中能快速转换下去,便于滑动。小关节的立起有利于积累力度。

(二)乐曲的分析处理

1.把握作者及创作背景

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或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能够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曲子。不同年代的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创作动机会有较大的差别。

2.段落层次划分

乐曲段落划分存在问题,除了小标题的音乐,其余的学生并不能准确划分出音乐的段落。段落划分更有利于进行乐曲处理。把一个大的面包分成几段去吃,能够更好地吸收与品鉴,而不是一味地囫囵吞枣。

3.大胆创新

每个时代的审美都是不同的,个体更是不同的,要学会找适合自己的,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加入自己的想法,不同于完全照搬。前期的模仿就是为了后期的创新。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理解能力、手上力度有限,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在皮亚杰的教育学原理中属于前运算阶段,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弹,那换成其他可以吗”,包括把握整体乐曲都是有自己的疑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继而在此基础上培养不同的演奏风格。

七、结语

笔者可以欣喜地预言,伴随中央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工程的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指日可待。琵琶校本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发运用是成功的,我们将以此为借鉴和引领,不断探索其他民族乐器的校本课程开发,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全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

[2]马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王奕颖.谈中小学器乐教学[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14.

[4]王中巧.古筝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6.

[5]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6]蓝光黎.少数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推广运用[J].体育美育,2017(48).

[7]宋倩文.探索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15(8).

猜你喜欢

琵琶校本课程开发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